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1张图片
农家小院你的花

四月份来到了荷兰,便一直梦想着去农田里看看一望无际的郁金香的海洋。在酒店问好去附近花田的路线就匆匆上路了。第一段,火车半小时,到了小镇“来顿”,然后大巴,上车后,司机问我去哪里?我说去看郁金香,你把我放到一个能看花的农场吧。司机想了想,说OK。我的错误却由此展开了。“莱顿”向西北方向其实有很多的郁金香的农场,一望无际的全是种花的地。

但是此时在我眼中的却都是收割后的剩下的光秃秃的土地。车越开,我的心也越凉,甚至一些古老荷兰风车的出现也没有能够激起我的兴奋。司机也在帮我寻找,最后在一个我也不知道的地方,司机指着远方的一块地说,你看那里似乎还有一点点花,今年你来晚了,你到那里去看看吧,祝你好运。望着遥远的远方,我问司机,这附近有出租自行车的吗?司机遥遥头。我只好神情迷茫地下车了。同时也给自己打打气:祝我好运吧!我想看郁金香的原因除了拍照之外,更主要是来之前才知道了一个名词“郁金香泡沫”,想亲眼看看这个让荷兰人不堪回首的国花。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2张图片
收割后的花田

16世纪,荷兰发明股票交易市场后,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霸主。边上的英国、法国等纷纷向它模仿学习。一时间荷兰成为了欧洲富人的中心。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3张图片
郁金香

郁金香原产在天山山脉的西亚地区,16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灭掉东罗马帝国后,占领现在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传入欧洲。你想啊,荷兰是欧洲的经济中心,犹如现在的巴黎或伦敦,或者纽约。当时好东西当然是在阿姆斯特丹的上层社会开始流行。贵妇们出席晚会的重要装扮,就是在自己的礼服上加上一只郁金香,以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这突然让我想起了现今女士的包包,呵呵)。后来在法国皇帝路易十三盛行的奢侈之风中,推波助澜地把郁金香的价格炒高起来。荷兰人开始大量种植和疯狂炒作郁金香。

我码字不行,只好借一位作家的描写来再现当时的场景: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4张图片
农家后院法人郁金香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二三百人出席。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1636年,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并创造了 “期货选择权”——1636年可以卖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买空。到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当然,故事的最后肯定是崩盘,人类经济历史上的第一个泡沫就这样产生了,很快也就此破灭。很多荷兰人一夜之间就被洗白。国家经济一片哀鸿,荷兰在欧洲的经济中心也就此开始逐步向英国的伦敦转移。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5张图片

在我们谈论“郁金香泡沫”的时候,人们往往只看到投机狂热的破坏性,却忽视了荷兰人可贵的商业气质和商业文化,也正这样具有创新的商业精神,给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创新制度后福利。比如现在在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但荷兰人却承担了创新之初的不完善所带来的泡沫和灾难。从这个角度来说,荷兰人是有创新精神的先驱。说远一点,美国纽约的本来的名字是叫“新阿姆斯特丹”,那个大家熟悉的用十几块钱的玻璃球、别针等东西从印第安人手中换下整个曼哈顿的人,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后来荷兰战败,英国登陆,改名成“新约克”,中文翻译成“纽约”。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6张图片

郁金香泡沫的历史其实一直也在在重演。100年后英国南海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一直到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故事的主人公会换,炒作的品种会换,但游戏结果不会换。每次泡沫都讲述不同的故事,选择不同的场景,但永远跑不出崩盘的结尾。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7张图片

荷兰郁金香泡沫除了留下了期货交易的概念,更为实际的是,由于当时有大量农民种植郁金香。郁金香的栽培技术逐渐被广大民众所掌握。美丽的郁金香终于成为荷兰的国花。这倒是现今人们没有想到的。呵呵。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8张图片
农家的窗台

最后我在无边的农场转了2个小时,一无所获,上面照片均是在一家农场主的后院拍的几张,了以安慰。

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之三 荷兰和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