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决定三分天下的一人和一战

最终决定三分天下的一人和一战_第1张图片

赤壁之战是三分天下的关键战役,

此战之后天下三分成型。

看完文章,聊聊你对三国的看法。

最近《大军师司马懿之军事联盟》大热,

让很多人又关注起三国这段历史。

然而,在《军师联盟》之中,

关于赤壁之战,仅仅只在司马懿和曹操的对话中提起,

而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关键,

是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到草船借箭,

然后是庞统贡献了连环计,

再周瑜和黄盖的愿打愿挨,

最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

然而,在真正的三国史里,

赤壁之战的关键在于战后形成了真正的三分天下,

而决定此战和天下局势的关键人物,

是孙权。

每次美国大选,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让人屏住呼吸期待的,不是各党派原有“安全州”的票数,

而是那些(swing state)“摇摆州”的支持率。

这些派别不明,频频摇摆的地区往往会成为双方的争夺重点。

而新任总统特朗普,

就是一举拿下佛罗里达等摇摆州而问鼎总统宝座。

官渡之战前,刘备眼看袁绍肯定打不过曹操于是逃走,

官渡之战后,曹操想想该收拾下刘备孙权了。

而此时的刘皇叔,在曹孟德面前,连势均力敌的边都沾不上。

但是他连投降曹操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

所以基本是疲于奔命。

有点类似我们现在“打架打不过那我跑死你总可以吧”的意味。

因此,如果让他独力对抗曹操,

他也只能祈祷曹操大军长途奔袭后会水土不服会发生疫症,

如果他们不生病呢?

如果他们敲锣打鼓的渡江而过,

那等待刘备的,只有覆灭了。

自己打不过怎么办?那只能拉人入伙了。

诸葛亮想到的是盘踞在富庶之地江东的孙权。

被曹操称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是个实打实的富二代,

九岁丧父的他跟着长兄孙策就经常参与军中内部决策,

在孙策攻下丹阳、吴、会稽三郡后,

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县长,后又代理奉义校尉。

建安四年,孙权随孙策讨伐庐州太守刘勋,

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江夏太守黄祖,

收得庐江、豫章两郡。

建安五年,长兄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身亡,

留下遗命让孙权接位,此时孙权只有虚岁十九。

由于孙策刚刚统一江东不久,

各个太守又欺辱孙权年少,纷纷起兵作乱。

孙权拜张昭为师重用周瑜、程普等旧臣,

又广招贤才,分崩离析的江东才渐趋稳定。

建安十三年,曹操发动南征,大败刘备,

在占领江陵后,传说曹操给孙权写信

“孤承皇命,奉天伐罪,旌旗所向,刘琮束手。

荆襄九郡,望风而归,今统雄兵百万,战将千员,

欲与足下会猎于江东,共擒刘备,永结盟好。

盼足下顺天辑首,以免自误。”

应该说这时候的曹操并不是想先灭吴再伐刘,

这封被后人理解为战书的信,

更大程度上是略带恐吓性质的结盟书,

意思为“你最好和我一起揍他,要不然你也别挡道,

要不我连你一块揍。”

孙权是一个很沉得住气的人,

他称帝时已经是魏文帝曹丕死后三年,

他在曹魏和西蜀称帝后一直观望,

直到确定万无一失才开国称帝,

易中天先生评价他“称帝最晚,国祚最长。”

孙权一直是拥兵自重,观望成败。

哪怕诸葛亮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

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他都还在掂量着刘备和曹操各自的分量。

最终让他下决心蹚浑水和刘备携手抗曹的,

是两个人,鲁肃和周瑜。

孙权和鲁肃说他想做齐桓公和晋文公,

鲁肃说有曹操这样一个项羽一样的人存在,

将军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

待北方狼烟四起,再向西进军,

届时一统长江流域,成就高皇帝伟业。

在尚未有能力独自与曹营相抗之时,

唯有联手刘备,以图与曹操划江而治。

孙权还是犹豫,加入战争,荆州要么落入曹操之手,

要么被刘备所收,出师而不图己利,反而还会惹火上身。

但是孙权后来得到曹操擒刘之后还要挥师江东,

又写下这么一封恐吓信,朝野上下一片恐慌,

大臣分为主战和主和派,唯鲁肃一言不发。

孙权起身更衣时,鲁肃追至檐下,说:

“我若投降曹操可以当郡守当州牧。

将军如果投降曹操,他将把你如何安置?

望将军早下决断,莫再听取众人议论。”

一席话把孙权内心说得无比服帖,

连声说“你是上天赐给我的啊。”

联刘之事既定,孙权又从前线召回和孙策亲如兄弟的周瑜,

而鲁肃当年正是周瑜说服投奔孙权。

周瑜回来之后,做出了和诸葛亮一样的判断,

并向孙权阐述了曹操南征的四大弊端:

一、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二、且舍鞍马,仗舟楫,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三、今又盛寒,马无蒿草。

四、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而后的赤壁之战,周瑜说的四大弊端一一应验,

尤其是曹军不熟水性,曹操要铁锁连舟固定船身。

而军队由于远程奔袭和水土不服造成的疫症蔓延,

大大降低了曹军的战斗力,成为孙刘联盟获胜重要因素。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江河作战。

而曹操这名雄踞北方的枭雄在赤壁败退之后,

修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之后才又大举南下征讨孙刘。

以此战为划分,结束了之前的群雄逐鹿,

建立了三分天下的雏形,为日后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我们总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距离赤壁之战一千多年以后,

也是战火纷飞,诸侯混战的元末,

陈友谅带着自己用铁锁连起的无敌舰队在鄱阳湖应战朱元璋,

原应支援其的张士诚偏安一隅,任由两虎相争,

最后火烧连船时陈友谅被流箭所杀。

如果张士诚和陈友谅联盟,后来也不会有明朝出现。

只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终决定三分天下的一人和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