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真 三分热忱 四分坚持
这是白兔瓦斯的第16篇原创文章
16岁,一个青春美好的年纪,大部分人此时都还在上高中,可最近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被推上风口浪尖——年仅16岁的CEO喻言。
2015年的时候,14岁的她凭借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概念,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总决赛中拿到了三等奖,获得了50万的奖金。2年后的2016年,参加了深圳卫视的《合伙中国人》节目,当当网李国庆在节目中表示投资其项目100万。
而真正使她走上舆论热议的是湖南卫视最近的节目《放学别走》,她在节目中说到:在她拿奖金、拿融资时,很多成年人还打着王者荣耀,拿着基本工资,过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这略显高傲的轻蔑姿态自然引起了众怒,网上一批键盘侠骂她目中无人,不知天高地厚,也有人说她就是有个有钱的爹,还有人扒出了她的公司根本就是一家空壳,没有任何实质性产品,网站上的更新也是寥寥。
小小年纪参加创业大赛并且获奖,确实是值得肯定的未来之星,论勇气和实践能力已经超出了同龄人一大截,她的优秀不可磨灭。很多成年人确实不思进取,酸葡萄心理让他们在网上对这个女孩大肆谩骂甚至诅咒。
也有一些拎得清的网友表示力挺喻言:
暂且把舆论放到一边,这个女孩言语中透露的优越感和单一的成功学价值观,也确实反映了她的幼稚和局限。当我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这个少不更事的女孩时,是否应该反思是什么因素塑造了她的姿态和优越?
01 成功学的鸡汤,喝多了也会消化不良
出名要趁早,是这个社会鼓吹的金玉良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加入了未来的竞争。进口奶粉,进口尿不湿,高级玩具等都要有,三岁学钢琴,四岁上补习班,最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些似乎都是中产家庭孩子的标配。
从我开始上学起,周围的老师家长就告诉我,只有努力读书,以后才有可能成功。成功是什么,那时的我只知道分数高成绩好,考上大学,然后挣很多钱就是成功了吧。
在我高考前,我的脑子里竟然没有任何独立的价值观引导我,那时我会看不起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平时也不愿跟他们玩,心里默认这种人将来会没出息,是不成功的人。长辈也会让我远离这些同学。现在回想起来,着实心里有愧。
我真正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努力,是受高中语文老师的启发。在一次试卷点评课上,老师说:这次考试成绩不好,没什么大不了,总结归纳,下次进步就是好的。高考能考好,说明你们这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现行的体制下,尽量考上好大学,会很大程度提高你们以后获得幸福,获得成功的概率。我渐渐意识到,得高分,挣大钱,都不是重点,幸福快乐并无愧于心是最终目的。
成功,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大部分人受过的教育,把成功这两个字的标准划分的过于单一,人生的维度很多,涵盖的范围也广,事业、学业、家庭、关系、情感等,每个方面又有很多的复杂性,并非单一的标准可以衡量。
喻言嘲讽成年人打游戏,挣死工资,有网友这样回复:
我想这个16岁的女孩,从小应该就是家长老师口中经常称赞的对象,她不愁吃穿,成绩好,能力强,也许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她可能认为玩游戏就是堕落,但是现在游戏竞技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有些人靠玩游戏发家致富;她可能认为体制内工作拿着死工资是没出息,却没看到公务员下基层工作;她也可能认为扫大街的环卫工人活得卑微,但她不知道工人们每天几点上班。
不怪她的年少轻狂,只怪成功学的渗透和挫折教育的缺失。教育鼓励年轻人坚持梦想是好的,创业比赛大多也都是纸上谈兵,不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也是一贯宗旨。
学校没有教如何面对挫折,社会现实也早晚会补上这一课。
02 追求速成,只能一事无成
喻言在节目上把她的项目说得天花乱坠,面对提问总是闪烁其词,连把“马云和马化腾放在搅拌机里搅拌搅拌”这样可笑的话都说出口,却拿不出像样的产品或者数据来支撑。
创业两年,空有想法却没有完整的商业模式,这种速成的创业忽悠不了众人的智商。这个世界不缺少创意,只缺少能把创意做成事业的能力,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贻笑大方。
快,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代名词。高铁一再提速,付款如此便捷,两小时看一本书,十节课学完心理学。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若你想要思考几秒再行动,也许就已经被落到九霄云外了。
网上有一堆速成速学的课程,这些课程适应碎片化时间,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传达给用户,我们把这些知识当做抛砖引玉,能进一步学习思考固然是好的,但若靠几节课就能立刻成功,年薪百万,那只能是交了智商税。
上周六,我参加了一个分享会,会上哈默老师分享他的斜杠工作经历。他本身在国企上班,朝九晚五,时间相对宽裕,但在主业外,自己坚持写作,吸引了大批粉丝,同时还为其他号做运营,也正在写书,即将出版。他还是PPT设计达人,马拉松爱好者,国家级运动员。主业外的收入已经让他实现了财务自由,他实现这些成就也就是短短1年多的时间。
看完这些,估计很多人会惊叹他的精力和自律。但是他说的一句话,我记忆非常深刻,“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太急于求成,只能增加焦虑。”
金光闪闪的成就背后,现实是这样的:
他曾在九个月里研究制作PPT,所以现在很多朋友找他帮忙设计;他从大学开始,就每天跑步一小时,告别了180斤的体重,也爱上马拉松;他每天坚持写作,经常凌晨睡觉,早上四五点起床;除汉语外,他会讲韩语、阿拉伯语、英语,与外国人交流无障碍,这是因为他从大学就坚持学语言,报语言班。
学习提升没有速成,方法工具只能让我们接受信息的效率提高,但是知识的消化吸收利用必须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内化,没有思考实践,任何所谓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浮躁的社会风气客观存在,但唯有坚持脚踏实地地做事才能产生实际的成果。
03 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据网友查资料,喻言的爸爸喻华锋名下有7家注册公司,有人说喻言是富二代,暂且抛开她的家庭条件,她的爸爸自己创业开这些公司的经历和经验肯定对喻言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于她父亲的教育模式无从得知,但是从他跟着女儿一起参加节目录制的表现来看,他望女成凤心切,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创业的思想也是一脉相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诗龄,李湘和王岳伦的女儿,因为参加爸爸去哪儿而进入公众视野。现在的她,每次一出场,全身行头都是国际大牌,豪气十足。李湘对女儿一直贯彻“富养”原则,王诗龄光每月的零食费就有15万。
吴尊也是明星,有一儿一女,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女儿neinei善解人意,在节目中作为大姐姐,经常照顾其他小朋友,乐于助人,勇敢地独自执行任务。吴尊没有给她买国际大牌,简单的服装加上neinei不娇气的好性格,衬托了孩子应有的单纯快乐。
富养孩子不是用金钱堆砌,而是从素养气质上熏陶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好的品性更加重要。
孩子,不是父母理想的延续,也不是物质包装的消费品,他们,本该有单纯的心境和对世界的包容,引导正确的方向,他们自会茁壮成长。
喻言,她的言行不是个例,只是在媒体上被夸大。我们不必过多指责这个未成年的孩子,她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教育、媒体、环境、家庭各方面塑造的产物。
最晚的一批90后已经成年,00后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不及待要征服世界。学校教的成功学段子只能逞口舌之快,在现实的世界经受几次历练足以让高傲变得谦逊,虚幻变得真实,飘在空中的种子始终都会落地。
互动
你对此事怎么看,怎样评价喻言呢?下方留言告诉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