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认为萎缩就是胃的体积变小了,萎缩了,继续发展下去,胃的体积越来越小,会影响进食。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是胃粘膜上分泌胃酸的腺体的萎缩,不是胃的体积的缩小。胃腺体的萎缩,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老年退行性改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胃镜下做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有些人会被诊断为“肠化”和“异型增生”。
肠化是“肠上皮化生”的简称,是因为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本来应该是胃的粘膜生长的部位,出现了类似于肠的粘膜;
异型增生就是细胞的生长偏离了正常的生长方式和轨道,出现了异常的表现。总之,这两种表现都是胃粘膜的结构发生了异常。
有些朋友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
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甚至部分患者没有明显主诉。
有症状的患者常以隐痛和消化不良为主,如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较明显,嗳气、反酸、恶心、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年龄、幽门螺杆菌、吸烟、酗酒、急性胃炎迁延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可占受检人群的13.8%。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颜色改变、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患者无论有没有症状都会担心萎缩性胃炎会不会发展为胃癌。
的确,萎缩性胃炎患者是胃癌的高危人群,但并没有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必然发展成胃癌的结论。
很多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病变的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所患的疾病是胃癌前疾病,再加上某些医生过度的夸大癌变危险性,恐癌心理非常严重,整日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下,患者胃痛、胃胀、痞满等消化不良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事实上,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患有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异型增生的患者虽然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
但总的来说,最后真正发展到胃癌的还是极少数的。而且,早期的治疗可能阻断疾病向癌的转化和进展。
所以,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及肠化、异型增生的患者不需要过于担心,而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调养,这样才能使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到了胃癌阶段,无论西医、中医治疗起来都非常困难。
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早中期,西医没有药物可治,只有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时应进行杀菌治疗,或者只有当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或有上皮内瘤变时方可选择手术。
中医学认为,萎缩性胃炎属“胃脘痛”、“嘈杂”等内科疾病范畴,胃和脾是中医的先天之本,胃生病了脾一定有问题,而且很多消化系统疾病都与脾胃虚弱or脾胃不和有关系,所以很多中医院把消化科干脆就叫“脾胃科”。
一、所食食品要新鲜并富于营养,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摄入。
按时进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调味品如鲜辣粉等。
二、节制饮酒,不吸烟,以避免尼古丁对胃粘膜的损害;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胃粘膜损害。
三、对浅表性胃炎应该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