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办变日程,妙招战拖延

什么是日程?

什么是待办事项?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日程?

我们安排在日历当中,有着确定开始时间的事情,英文是schedule

什么是待办事项?

需要我们灵活决定什么时候开始的任务,没有确定的开始时间,英文是to-do



接下来,我们做个小练习,你判断一下这些情况哪些是日程、哪些是待办事项?

1.参加会议

2.准备报告PPT

3.赶往会议地点

4.参加考试

5.考试复习

公布答案咯~

1和4是日程,2、3和5是待办事项。

因为会议和考试的时间是明确的,也就是有着确定的开始时间,所以属于日程类的任务。

像准备PPT、考试复习一类的事情,你可以选择今天做、明天做或者一个月后做,也可以选择上午做、可以选择下午做,甚至可以选择熬夜完成,没有确定的开始时间,这就属于待办事项类的任务。

可能有人会说:我的会议安排在今天下午4点,但是PPT还没完成,那么做PPT一定要在四点前完成,不就是日程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做PPT这件事情有一个确切的截止时间,但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时间。虽然你4点前必须完成这项任务,但是你可以选择现在开始立刻动手制作,也可以拖着等到会议前半小时匆匆忙忙地完成。所以这仍然是一件待办事项,而不是日程。

待办变日程,妙招战拖延_第1张图片

从上面的情境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规律:

日程不容易拖延,但待办事项很容易被拖延。

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没截止时间、没开始时间的事情很容易拖延;有截止时间、没开始时间的事情,稍微好些,但也可能拖延;只有有确定开始时间的事情,也就是日程,才不容易拖延。

为什么呢?

因为日程的本质,是一种约定。而且通常是跟别人的约定,所以具备很强的约束力。

如果我们违反了这个约定,就会遭受及时而迅速的损失:无论是错过飞机航班而损失的金钱,还是在别人那里爽约而损失的信用等等。不管引向的是哪种损失,日程都产生了明确的约束力。

约定有这样的作用,那么我自己跟自己约定,可以吗?

我们跟自己的约定,往往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

试想一下:跟自己约定好每周去一次健身房,和跟好友约定好每周去一次健身房,哪个更有可能被有效地实施呢?

跟别人的约定,一个都不好推。谁都不好“欺负”,谁都不好惹,只有自己是最好“欺负”的,是最好惹的那一个,于是只好自己“欺负”自己了,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待办事项容易被拖延,我该怎么才能解决呢?

方法:日程化

将待办事项转化为日程

主动去约定一个开始时间,跟别人一起做

哪怕是很多时候,你一个人也能做。有些事确实你自己也能做,但一到执行的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因素:可能只是你稍微累了一点想偷懒、可能手机上有特别好玩的东西,随便哪一个,都足以毁掉你的计划。

但如果你说好了跟别人一起做,无论是比较轻松愉快的逛街,还是沉重的写作任务,都可以使任务的进展容易很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程化”。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里还推荐过一种叫做【平行式做事法】

你可以安排自己跟一个独立做事的人在一起,各做各事。通过相互约见,人们可以帮助对方把工作做完,同样重要的是,他们同时还能因此而加强社交联络。

你也可以试试,周末跟你的朋友到咖啡店,或者是肯德基、麦当劳,各忙各的。事先约定好聊天时间和工作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见面了只聊天不干活。不要只安排工作,不安排聊天,因为那样肯定做不到,最后很可能只聊天了。

待办变日程,妙招战拖延_第2张图片

除了日程化这个方法之外,沉浸工作法、心理比对和执行意图、更换到有效环境等方法也适用于解决待办事项容易拖延的问题哦~


复式清单的升级使用

我们在使用复式清单时,将任务划分为“今日目标”和“任务库”

当我们明确了日程和待办事项的差异之后,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将“任务库”里的任务分别装到【日程】和【待办】两个清单中。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容易拖延的事情啦~


待办变日程,妙招战拖延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待办变日程,妙招战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