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历程的点滴回顾

     

写作历程的点滴回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周六,在英语学习研究会上做了一期写作与阅读个人分享。

借着这次机会,又重新回顾了一下写作的历程。从最初的几百字到现在的千字以上长文,成长的速度、积累的知识量超过了预设目标。

这也验证了我最初的信念:写作是一件私事,与外界无关,与金钱无关。

如果额外收获了一些东西,也是长期累积的一点回报。下面,我想细细地谈一谈写作这件私事。

一、      写作的动力源自何处

作为一枚女子,我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想把看到的山水、听到的故事、见到的人群,以文字的形式传递出去。我把自己看成大山里的一只小麻雀,不去追求大鹏那种磅礴的气势。

写作的第一年,老老实实地写,下班有空就坐在电脑前,将脑海里深深浅浅的思绪,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出来。每天三五百字,偶有间断,也不急于求成。写完了,就放在那里,将标题收入excel中,再制成表格,方便日后查询。

文字这个东西也有灵性,天天跟它打交道,就会给你反馈,慢慢地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改进。

第一年里,一共写了81篇短文,隔三差五就有一篇文章产出。

第二年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先前的写作经验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感悟能力、共情能力无法再上升,这急需一种途径来解决当时的困惑。

此时,我找到了突破重围的捷径——阅读,大量的阅读。随后的日子里,我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练习写作技巧。

慢慢地,主题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行文逻辑架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我想说,其实一个写作者通常不知道自己究竟会走到哪里,而写作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会引导他走向更远的地方。

二、      写作初期的几点困惑

每个初学写作的人都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敢写,二是写得少,三是写不出彩。

前面两个问题只需要在心理上克服,就可以顺利解决。我想着重谈谈第三种情况。

文字的形象是通过整体来表现的,内在是写作者的思想与见识,外在是对文字的控制力。选材、角度、炼字、用词、断句、节奏、结构,方方面面思量妥当,糅合在一起,才叫好的文字。

所以,不管你是否爱好文学,读一点美学方面的书,读一些古体诗,感受一下文字的节奏,对写作很有帮助。

这就像一个音乐家只需要掌握几种鼓点或音符,它们不断重复,一种领域的习得经验就可以轻易地转移到另一种情境里。当然,仅做到这点还是不够的,写出来的文章,还要自己读一读,边读边修改,读起来顺口,够得上流畅。

这一点钱哥川先生做的很好,他认为文字里应该有音乐的成分,要有美感,消除噪音。从这个维度来看,写作者光有热情远远不够,还要有本钱,本钱就是写作的量的累积,阅读的量的累积,自己不动笔去写,自己不动笔去记录,光靠他人指导、批改,成不了大才。

三、      写作之路可以走多远

按自己的写作经验,五十篇能有两三篇出彩,大部分不痛不痒。

阅读与写作本是件私事,一旦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运营,就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虽然影响了创作的乐趣,但细细思来,发出去的文章把它们看成人生某个时期的片段记录,是好是坏,无需计较过重。

怀有这样一颗初心,就不可不必在意关注量。这种信念也是支撑我坚持到现在的不竭动力。

当我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多多练习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常常出新题目给自己作文。

久而久之,写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样写作与个人就自然的融为一体了,跟吃饭、睡觉、呼吸一样自然。

至于结果如何,相信上天会给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历程的点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