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个人总结:倒逼,迭代,真实

2017年个人总结:倒逼,迭代,真实_第1张图片

这是我2017年的个人年度总结,也是开启写50年个人总结的第一年,第一篇,大约4600字,有点长,未必对您有用,但如果能够读完,我相信必有收获。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要做10年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我也发个宏愿,像牛人学习,每年年底写一长篇年度个人总结,坚持50年(如果我能活到)。之所以要定如此长的时间目标,就是要告诉自己,看事情不要只盯着眼前短暂的名利,要锻炼自己用更长远、更宏大的视角看待当下的自己、当下的问题、当下的成败,换句话说,许多年后,再看今天,那都不是事(如果你学会用宇宙的视角看问题,那么人类只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人类历史只不过是宇宙长河中的一瞬而已)。

当然我也不会去想那种,多年以后的自己返回来告诉现在的自己如何少走弯路,就像总有人幻想回到过去改变当初傻逼的自己一样。现在的你是过去所有你的经历的总和,未来的你是现在的所有你的综合,如果改变过去你也就不是你了。

记录文字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审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内心,我常说2016年是我的心智开启之年,感觉自己突然意识到了人生要怎么活,然而这只是内心的变化,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仍然随大流。2017年开始了行动,对工作更加的上心,对家庭更加的负责,开始学习、读书、写作、思考、开始坚持。

下面,我从三个关键词进行总结自己的2017年。

一、倒逼

逼迫别人做事容易,逼自己做事难?很少有人能对自己下狠心,即使有心,也很难坚持,因为未必能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我们都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每天面对熟悉的人,重复做着熟悉的工作,不要增加任何难度,不找任何难题,自己范围外的一概不管,有责任就往外推,有新任务就说大声喊“我都忙死了”,这几乎就是一个职场“老油条”停滞不前的真实写照。

然而我不想这样,我想成长,即便是不成功。所以当我看到许岑(参考:三招快速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方法)说他为了学弹琴,借款四万买一把吉他,为了练字买20块钱一张的纸的时候,他并不是为了炫富,而是为了倒逼自己。“想翻过那面墙,就把包扔过去”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我在朋友圈一直说,2017年我要写50篇文章,(虽然到本篇才刚刚算完成),就是利用我的虚荣心倒逼自己,朋友圈里亲人、领导、同事我知道他们都会看到(即使不怎么关注内容)。要做一个言而有信之人,做一个靠谱的人,这个动力驱使着我不断前进。

2017年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坚持6点左右早起200多天,刚开始是为了早起倒逼早睡,为了帮助孩子早睡,但直到现在10点半前睡觉还是很难,然而却养成了早起读书、思考工作、做一日计划的习惯。

当然年初的规划中也存在许多失败的项目:

1.

一周跑步四天,一天2公里,只坚持了两个月(体检单子出来之后的动力,你懂的),怎么放弃的我自己都忘了,动力不足,正反馈太少,2018年呢?总不能这样计划吧:“坚持锻炼,保持健康”这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争取明年能够坚持跑三个月吧,这目标执行起来应该不难,一个暑季应该就可以完成了。

2.

坚持每天做俯卧撑:结果40天后放弃,最高成绩一口气40个。刚毕业的时候就有人跟我说,如果你一天做一个俯卧撑,一天增加一个,一年下来可以做几百个。

现在想想这都是用屁股在说的话,没有实践过怎么可能体会到,当做到20个的时候,就会有瓶颈,别说一天增加一个,一周增加一个都难,但连续坚持几天之后,

会突然感觉有所突破,然后一口起能加5个。但是到40个之后,又是一个瓶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突破。成长也是这样,不要以为努力就有会一直进步,遇到一个瓶颈退步了很属正常。

3.

天天用英语:年初的时候花几百大洋加入李笑来的《天天用英语》,一周之后果断放弃。原因是跟不上,每天的课程我需要花三四个小时准备(媳妇炒菜锅要打我头上了)。根本原因还是自己没找到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目标是什么,刚开始是因为李笑来说他从不看中文译本的书,都是直接看原版书,英语会为你打开另一个看

世界的视角,会让你更加自由。我一听就羡慕啊,能直接读英文原版好牛逼的,但自己呢?其实中文的书都还没有读够,既是翻译过来的书,以我的能力也判断不出翻译水准的高低。不过我现在又找到了新的动力,不是说“育儿先育己”吗?陪孩子看英文动画片,看英文漫画书,听英文儿歌,讲英文故事,或许这是一个新的天地。

为什么不采用倒逼的方式让这些目标也实现呢?简单来说,没胆!一次公开这么多目标倒逼自己,感觉自己会疯的,我的目标是一年成功坚持一件事,完成一项目标,等自己运用纯熟了,再增加,所以2018年仍然是完成写作50篇。

为什么是写作呢?其实这也是一个倒逼机制,倒逼自己阅读,倒逼自己思考,倒逼自己成长。

二、迭代

软件开发模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迭代加螺旋上升模型,与PDCA的质量管理有点类似,就是尽快出一个模型,然后修改、优化升级,再检查核对,再升级。因为完美并不存在,所以我现在做事情时,尤其是写方案写文本的时候,都是很快拿出一版,把自己的思路落实,然后修改,而不是一直憋,想着要憋一个大招,结果一个字也没憋出来。同时尽快拿出一套不完美,可能漏洞百出的方案,但便于与领导沟通,获得及时反馈,少走冤枉路。有个弊端,文章可能错字连篇格式混乱。


2017年个人总结:倒逼,迭代,真实_第2张图片

其实学习的过程,或者成长的过程都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下面这个图我最喜欢了,有曲折、有瓶颈、还有倒退,然而坚持下来了,就会获得成长。

2017年也有几个方面的认知获得了迭代升级。

1.阅读的方法

阅读就是跟高人对话。受李笑来的影响,从“不会阅读”到开始“一字不差的阅读”,让我体会到的是内心的宁静,不是着急的想尽快看完好去看下一篇文章或者下本

书,还是让我体会到慢下来,活在当下的感觉,大脑更加灵活了,会帮我深度思考文字的含义,以及其他一些关联,矛盾的、相似的观点或者故事。“一字不差的阅读”这个原则,让我开始有耐心去阅读。

然而当我践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值得你去“一字不差阅读”的,“略读、泛读、精读”对不同的书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学会首先从“封、皮、目、序”中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得“一字不差的研读”从做书的奴隶,看什么书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变成书的主人,真正让“六经助我”,能够批判性的评价一本书或作者。阅读并不是目的,思考才是。

2017年个人总结:倒逼,迭代,真实_第3张图片

大家看我的2017年看过的书,杂乱无章,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更多偏向与功利。但这也是成年人建立阅读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想读什么书读什么书,自己觉得哪些有用读哪些。2018年,我仍然更多的会选择一些个人成长、心理学、职场、育儿方面的书,而较文艺类的小说、散文、诗歌可能会比较少,但不排除会看

几本经典小说,比如《哈利波特》。

2.对中医的认识

这个话题好像有点突兀,但我老早就想发表下自己对中医的看法了,几经波折,我还是强压着内心的冲动,尽量不过于偏激。今年以前,觉得中医那是国粹,中国人的骄傲啊,外国人没有中医不知道多死多少人。一提起中医,民族主义思想就涌上心头,然而今年看的两本书《批判中医》《拍砖中医》加上罗辑思维的那期《你还信中医吗?》改变了我的看法(是不是觉得我的看法很容易就改变,因为以前脑子里都是水啊),这件事让我开始关注一些中医的历史以及国内的三次反中医高潮事件,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医学总是“真假难辨”,介于现代科学与心理学之间,这也是我之前提到过“安慰剂效应”和“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一个药品的研发上市在美国大约是10亿美金,历时三年三轮测试。中医我就不多说了,像一些“中医慢、西医快”“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等,都是胡扯,基本可以归纳为头部以上有病都叫上火,主要把脉要么胃湿、要么宫寒肾虚。

2017年个人总结:倒逼,迭代,真实_第4张图片

在我小的时候,我爸胃病,一个老中医采用背部皮肤穿刺的方法,最后导致感染,去医院输液好几天,就这,当时都没敢质疑中医的问题。所以我不信中医,越老越不信,也不吃中药,尤其是一些中医院自己研发的药(纯碎是为了创收,反正吃不死人),可能有人会问了,那我们古代哪些神医“华佗、扁鹊、张仲景”都是假的吗?我只能呵呵!这个话题辩论起来是没有结果的,毕竟它被称为“割袍断义”第一话题。

但是,对中医的认识并未迭代至此,一波三折,我又有了新的看法,毕竟人是活在关系中的,身边也有很多从事医学和中医事业的亲人朋友,而且现代的中医也进化了不少,最起码大家去中医院,90%的部分都是现代医学,也逐步抛去了阴阳五行、奇经八脉等玄之又玄的迷信,且中药随着市场的规范我相信会越来越好。所以我自己生病不吃中药、不贴膏药,但不再试图去说服周围的人跟我一样,毕竟相信的人,中药的安慰剂效应还在。

3.学习还是娱乐

大家都说我是一个爱好学习的人,我不禁在想,什么是学习,看一本书是学习?听《得到》专栏是学习?那么看一场电影,看一集《奇葩说》呢?

学习还是娱乐?《得到》还是《奇葩说》?这是一个问题。

对我家三岁的小孩来说,一切都是娱乐,绘画、跳舞、上英文课等。那么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是不是一样呢?《得到》的很多专栏我听着痴迷,感觉就是好听,有趣、有料,好玩,但他在不断的灌输这是一个学习专栏,“我们要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打造一个终身学习大学”,他让你披着学习的外衣进行娱乐,尤其使今年的改版,标准的10分钟文章,这就是一种研究行为心理学才采用的营销策略,然而你得到了吗?我可能得到了,但我更多的娱乐了。马东曾经分享过一本书叫《娱乐至死》,人性中有追求娱乐的天性,《奇葩说》就是一个娱乐性的综艺节目,但却从能让我很有收获。传授知识的越来越娱乐化,娱乐节目却不断的传授知识。那么读书呢?其实只要你喜欢,能让你高兴,读书学习都是娱乐。

三、真实

真实,或者真诚。

罗振宇的座右铭,“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我去年就把它抄在本子上了,但悟了一年,现在才有一点点体会。

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两个这样的人,让你感觉放心,踏实,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很轻松,所以喜欢跟他们接触,他们真诚,或者说率真,很容易跟人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己活的真实,不论做什么他们都用自己的“本真”去触碰世界,外表没有厚厚的防御,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受过欺骗或者伤害。这样的人很少,他们是“真人”。

真诚很难,并不是一些人说的“我这人很直,有啥说下”,然后开始一堆“自恋性的攻击”。真诚是卸掉前面的自我、自恋的保护外壳,而最终呈现出来的“真我”所以当别人说你虚伪的时候,也别太伤心,那是你从小建立保护自己的机制而已。

但我今年才开始逐渐意识到,能够活出本真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把自己经常说的要句“追求完美的自己、活出更好的自己”改为“更好的活出真实的自己”。

真实不易,真诚很难,我找到的最好方法是就是写作,我的写作其实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最初是为了赶时髦开公众号,写的文章都是不疼不痒的鸡汤,东拼西凑,还去上别人的写作课,学如何设计标题,如何排版等一大堆技术层面的东西。尤其深信李笑来说的,“写的东西一定要对别人有用”,但我一直没有领悟到怎么写才算对别人有用。

所以刚开始的写作,许多都是从这个地方搬过来一个观点,从哪个地方搬过来一个观点,拼凑而成,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像“三个方法、四个技巧”许多都是听人一说,就赶紧搬过来分享,觉得有用。

但我慢慢的开始反思,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啊?自己吗?写的东西有用吗?自己成长了吗?

逐渐的我开始领悟到什么东西是真正的有用,那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真实的东西,所以不再自欺欺人的乱撒鸡汤(但那些阶段还是很有价值的,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感悟),开始对自己真诚,不断的挖掘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断的反思自己,当把自己潜意识里的真实东西呈现出来时,才能找到真正的读者,才能与他人的潜意识对碰。

所以,写作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够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2018年,继续修炼如何做真实的自己。

感谢大家一年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年个人总结:倒逼,迭代,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