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软件产品可以调研后直接立项并进行产品开发、推广与销售, 比如金山词霸、杀毒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等; 而行业软件产品往往是由项目做起, 经过多年对行业管理理念与理论、产品技术、客户数量的积累, 而逐渐抽象、提炼、整合而成的行业应用软件产品, 如BI、ERP等.
项目开发的目标是针对特定客户的需求, 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交付项目, 而较少去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和构架, 完成后的项目很难产品化, 造成在客户需求增长时, 项目维护服务成本相当高. 而软件产品化的优势在于:
1) 由于经过众多用户长期使用, 软件稳定、质量较高;
2) 客户较为廉价的初期投入; 快速的实施、部署、应用给客户带来价值; 3) 持续的优化确保每一个版本不断完善, 并且不断通过升级给客户带来超乎
想象的创新功能和应用, 以确保IT投入的保值增值; 4) 产品售后服务有保证.
软件产品的魅力在于一次开发多次复制, 软件企业的主要利润也是来自于不断地复制产品与销售. 因此,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客户应用理解的深入, 软件产品化是软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软件的产品化决定着企业的产业化, 是产业成熟的决定性标志, 也是市场成熟即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最重要的风向标.
实现软件产品化需要进行的工作
软件的产品化, 需要软件企业在产品的研发上有长期的积累, 包括管理理论的积累、产品技术的积累和客户的积累等, 与行业发展状况、企业产品形态成熟度、企业管理成熟度、软件技术发展、人员职业化程度等因素相关. 软件产品化的前提是行业标准化. 软件产品化实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软件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将面临挑战, 并必须按照行业标准化进行调整, 需要企业研发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同推进. 本文认为, 软件产品化是软件企业工厂化的另一种表达: 企业是生产软件这一类产品的工厂, 软件的生产需要生产线, 需要工人; 工厂的管理, 生产线的建设, 工人的操作以及产品的规格, 都需要规范化和标准化, 而生产活动, 需要规模化
企业从软件集成项目定制化为主的经营模式为起点进行转变, 突围出路可以有以下三个方向:
1) 进一步确立行业优势, 竭力实现行业软件产品化.
2) 扩大运维力量, 打造专业运维品牌.
3) 立足以集成项目定制为主, 逐步向行业咨询类企业发展.
搭建产品技术平台, 坚持平台化开发模式
软件产品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然而技术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包括架构设计、技术平台、模块化构造、数据结构、函数/算法、接口技术等. 技术平台的工作一般包括: 1) 第三方技术平台选型
2) 技术使用研究, 确定软件项目技术路线和技术架构
3) 制定开发规范, 并形成开发案例和模板, 扫清开发队伍大规模开发时的障碍
4) 开发技术控件, 提高开发队伍大规模开发的效率
现有软件的市场分析及产品化整理
要实现软件产品化, 需要在市场分析与客户调研上, 对软件进行产品化整理, 包括文档归纳, 软件结构调整, 软件功能调整, 产品生产方案的制订等.
在产品化过程中, 要坚持客户导向. 但是就客户导向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上, 很多企业往往是被动地满足客户需求, 甚至迁就客户五花八门的需求. 企业不仅需要明确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客户, 而且对客户各种需求也不是不加区别的满足, 而是需要抓住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和偏好, 并认识到客户只要在核心利益上得到足够的满足, 他们愿意牺牲一些个性化的特性. 这正是产品化的前提假设.
在这个过程中, 还必须克服产品化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本文认为, 个性需求在组织的产品应用演进历史中都处于次要矛盾, 因此在初期, 个性化需求基本可以暂时抑制和有所保留. 随着研发的成功, 可以随着产品升级逐步消除, 或者在产品确实无法满足时, 用户或者厂商通过局部定制来满足, 此时的风险和代价都是最低的.
产品化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1) 软件架构不够灵活,软件不是软的,而是硬的,也就是写死代码的,所以无法
产品化.
2) 公司的管理架构不合适,没有按产品化去构建公司的管理架构,所以无法适
应产品化的管理要求.
软件的产品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上至企业的战略生存, 下至每一位成员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和状态. 当下的形势既是挑战, 更是机遇.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里, 一群奋斗在各自战线的精英人士在企业核心团队的带领下, 能够抓住机遇, 战胜困难, 与时俱进, 实现转变, 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0802ee8984868762caaed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