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洞主
一提起大屠杀,我们常常想起的词汇可能是野蛮、原始、反人性,但是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告诉我们,充满文明气息的现代
社会,更是孕育大屠杀的罪恶摇篮。
熟悉近现代史的人不难发现,有好几次大屠杀正是发生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社会。可是,为什么文明社会竟然会出现大屠杀这种人类浩劫呢?关于
这一点,齐格蒙特·鲍曼在他的代表作《现代性与大屠杀》里进行了深入透彻的阐释。
1.园艺设计思维下荒诞的正当性
齐格蒙特·鲍曼认为,现代世界(社会)的形成,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一种追求完美秩序的过程。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中,人们有一种共同的追求,那
就是希望通过建立良好秩序,达到社会繁荣昌盛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国家的掌权者往往会把社会当成一个大花园,以设计的思维实现一种理想化秩序,实现花园整体的和谐。
就像《现代性与大屠杀》一书中所说的,欧洲自启蒙时代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理想:
(现代文化中的)秩序,它首先被视为一项设计,决定着什么是工具,什么是原料,什么是无用的,什么是无关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野草或者害
虫。
从设计的观点看,所有行为都是工具性的——行为的所有目标不是为了得到便利,就是为了去阻碍。他们(那些犹太人)被杀害,是因为他们由于这个
或那个原因而不适合完美社会的方案,对他们的屠杀不是毁灭,而是创造。一旦他们被消灭,客观上,一个更美好的、更有效的、更道德的、更美丽的
人类社会就可得以建立。
犹太人有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散落在欧洲各地,在当地人心中不属于任何民族国家,而且犹太人的血统被权威人士视为异类,因此成为了社会和谐大花
园中的毒草,成为了整个社会中的“一小撮”有害分子。
在欧洲德语世界里,整个意识形态的宣传语境让大众将犹太人视为非人的东西,视为寄生虫和有害物质。
比如当时的某种深入人心的宣传:
他们(犹太人)的天性如同杂草一般无法改变,他们不可能被改善或者接受再教育,出于基因或者观念的遗传,他们必须被除去。……(犹太人)不能
适合于这种冰清玉洁、健康华丽的世界。
因而在大方针上,杀害犹太人根本不是杀戮,不违背道德,因为犹太人就不是人。
还是从现代文化的设计角度来看,指导灭犹大政方针的人只是把屠杀的整个过程,当做是用原料制造产品的工业化过程。
我们看看奥斯维辛集中营,它就是一个工厂,那里烟囱林立,整个管理精密而科学。集中营附近的火车准时准点,人员运送货物井然有序。
这里的货物是工厂的原料,而这个原料就是——犹太人。那么这个工厂生产的产品是什么呢?就是死亡。
就像之前所说,既然犹太人是社会田园里的杂草害虫,那么用典型的德国工业模式建造工厂,有序地除掉他们后,世界才能和谐。
另外,管理纳粹屠杀事件的政府部门,叫做经济及管理总局。这个冠冕堂皇的名称,不是为了掩盖杀害犹太人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是他们真的把屠
杀当成是一个经济事务来进行管理。就像纳粹的意思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一样,难道不可笑吗?这样的屠杀在秩序层面充满了现代文明工业的特
征。
在这种园艺设计思维下,掌权者像是根据“成分”给人分阶级一样,将整个人群分类,并把犹太人分到异类之中,“名正言顺”地实施着他的大屠杀决
策。而且,统治阶层为了民众成为顺民,往往需要利用一些“危险分子”制造紧张状态,比如通过维稳手段找出“内部敌人”,然后集中打击。这时候
,其他民众往往会被动员起来或者变得紧张,从而实现高层集权的目的。
于是你也就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平素温文尔雅,富有教养,懂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爱看歌德的小说或精通二十四史,
书法灵秀或奔放……但是,他们杀人不眨眼——准确的说,是制造杀戮而不感到罪恶。
2.罪愆链条中的平庸之恶
可能你会问,上层中的某些人把治理社会视为园艺设计,做着灭绝人性的事,可是下层负责执行的众多民众为什么会上行下效?他们之中为什么也有那
么多人做出了杀害犹太人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难道仅仅是因为被园艺设计观念洗脑或迫不得已?
《现代性与大屠杀》的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告诉我们,那些参与杀害犹太人的官僚或者小职员,大都并不是出于被迫或者被洗脑的原因,而是以完成任
务的形式,间接参与了灭犹的某个环节。
纳粹的大屠杀和我们印象中的野蛮屠杀不一样。
忽必烈攻屠南宋或南京大屠杀这类野蛮屠戮,杀人者是如同禽兽一般直接用刀枪杀害平民百姓,他们眼睁睁看着一个个生命死在自己手上。
纳粹这种现代式的大屠杀不一样,其中参与屠杀的大部分人并没有见过他们害死的犹太人。
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参与者往往在进行电话会议,或是交谈火车调动事宜,又或是协商路线铺排问题,再不然就是考虑货物的运转
方式,他们是人流和物流的管理者。当然,还有很多人的工作是制作会议备忘录,进行管理决策等。
这些人都处于大屠杀“流水线”上的某一个环节中,而只有极少部分,直接操控着毒气室。
现代社会的层级化和分工细化要求上下级区分明显,每个人各尽其职,做好分内的事。
一个工人,他的任务可能只是做好一个炸弹的加工工作;一个科学家,他的任务可能只是研究核聚变如何量化产出。试问,他们是否杀害了犹太人呢?
严格来说,是的,但他们都是这罪恶链条中的一小段。
他们只考虑如何把上级布置的任务完成好,他们只需要想,如果任务完成得好,就可以获得奖励,至少不受到惩罚。至于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和与自身利
益无关的大后果则无需关心。用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话,他们这种只顾自身工作而忽略了整体恶果的行为,就是“平庸的罪恶”。
与之类似,中国作家刘瑜在《恶之平庸》里也写过这样一句话:
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
然而在这些人里,难道就没有一些意识到这种恶行的链条,于是罢工甚至反抗的人吗?
事实是,纳粹屠杀的整个过程中,这种人几乎没有。为什么,是因为人性本恶吗?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米格拉姆有一个著名的电击实验,大致是说,1961 年,他在耶鲁大学找了一些人参与做一个关于“体罚对学习效用影响”的实验
,这些找来的实验者从 20 岁到 50 岁不等,他们的学历从小学到大学博士,工作人员让实验者们坐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告诉他们隔壁是学生(实际上
是工作人员扮演的),需要他们问那些学生一连串的英文数字考题。问答过程中,学生一旦答错实验者就要按下按钮,从而使隔壁的学生受到电击的惩
罚。而且,随着答错题目的增加,电击会从 45 伏特逐渐增加至 450 福特(这些实验者知道,450 福特的电压足以让隔壁的学生死亡)。
实验开始后,因为题目较难,经常有答错的情况……实验者不断听到隔壁“学生”因电击发出的惨叫声。
试验结束后,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参与实验的人中,65% 的人从始至终不断在学生答错时按下电压按钮,只有极少数人中途退出了这场实验。
为什么这些实验者如此残忍?原因是,每当参与实验的人想要退出,工作人员就会告诉他们,不行的,这是你的任务。在这样的场景之中,实验者意识
不到自己在杀人,他们只是宽慰自己,告诉自己只是在完成一项被布置的任务。
这种残酷行为发生了,如你所见,不是因为那些人天生残忍,而是他们在这个现代场景中,与被害者之间隔了一层或者多层介质,他们会本能地觉得那
些受害者和自己之间产生了一种遥远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大大减小了他们的负罪感。而且,这时候他们的罪行就变成了一种间接行为,于是在他们间
接杀人的时候,其直接行为会被主动解释为“我只是在完成任务”。也许这恰好折射出了人性的弱点吧。
回到纳粹大屠杀事件中,现代工业化的场景将每一个环节中的人隔离到了被害者的外围,他们忙于工作本身,忽视了对工作整体意义的思考。
3.现代社会下变质的道德准则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将理性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类。
价值理性是指,在行为过程中着眼于行为的原因和意义,于是必然会想到这个原因或意义的是非善恶;工具理性是指,行为过程中着眼于用什么手段实
现目的,于是完成目标是最高准则,手段和原因是否正义也就不再重要了。
不幸的是,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强化了工具理性,并弱化了价值理性。
用齐格蒙特·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的话来说就是:
科学成为目的与手段相分离最彻底的化身,这种分离是人类行为的理性组织所怀的理想: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遭受道德的评价。
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使得人们在完成工作时,越来越多的想到的是,一切要以完成任务目标为最高标准,达成目标,意味着你是道德的。
至于怎么完成,为什么要完成,以及完成后会有什么大的影响,都无关紧要。
联系现实,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在的人们想的往往是:通过什么手段让成绩更好,考上更好的大学,有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至于我想要什么生活
,为什么要这样的生活,我们几乎不去想了。
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整个过程中,大部分人的直接行为是将犹太人隔离到一个地方,他们几乎不知道这个行为本质上是在把犹太人送上刑场,而且即便
知道,他们也会觉得,在上层权威的旨意下,反正这些犹太人也得死,我把犹太人骗到毒气室让他们在瞬间死亡,还能让他们少些痛苦,再说,我如果
违抗命令,我就是没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尽忠职守是不道德的。而且违抗命令,我就会死。
现代社会层层分隔的组织化结构,让一个个普通人分散于社会分工的细小领域,他们囿于本分的工作,很难去想工作以外的是非善恶。于是,一场又一
场从上到下共谋的大屠杀不断上演着。
说句题外话,现代化不仅是孕育大屠杀的罪恶摇篮,世上的很多恶性,都源于现代化中人民以尽忠职守为价值准则的思维。比如一些人明知贪污腐败不
好,但当上级要求他送礼或者贿赂的时候,他往往想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不去想为什么要做。因为这件事能做好,说明忠诚敬业,而且把事情做好
了,就不会承担做不好带来的罪责。他会认为:把本分工作做好总归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