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宁采访间 二人台艺术
高乐美
人物简介
高乐美,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二人台(东路二人台)传承人。 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生逢乱世的他,七岁便学会了弹三弦唱二人台,跟着三叔四处游走登台演出;学艺卖唱读书,十六岁的他便被包办婚姻成家,带弟弟和妹妹组戏班唱二人台;教书唱戏导演,艺不压身的他半生来飘泊不定,生于兴和的他却最终缘定商都;人到耄耋之年,依然教学传承二人台艺术文化,坎坷人生多磨难但他从未放弃……在东路二人台艺术界,说起这么一位表演艺术家,不仅在当地他是家喻户晓,而且在整个行业界,他都具有着传奇色彩故事的人物,他就是东路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乐美。
少时拜师学艺唱旦角,弱冠之年被迫成家立业,几经辗转漂泊人生,最终却缘定商都。
1934年10月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团结乡左家村的高乐美,作为家中的老大,下面有六个弟弟妹妹,从小受自家戏班的影响,高乐美从小就喜欢上了唱戏和乐器,无论戏班走到哪里,三叔高云祥就把他背到哪里。
六岁的时候,高云祥就让高乐美拜到了艺人秦福喜名下学唱东路二人台,说到秦福喜,生于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卒于1956年,祖籍河北省万全县大张夭村人,作为东路二人台艺人的前辈,丑旦角兼能。
高乐美学习了短短两个月时间,秦福喜发觉他天生就是一个唱旦角的好料,就不教他唱丑角了。高乐美就在师傅和三叔的教授下,学会了唱不少戏曲,就如《小放牛》、《顶灯》、《要女婿》、《怀胎》、《偷南瓜》等。
7岁时高乐美不仅开始登台唱戏,还学会了弹三弦、工尺谱(工尺谱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
由于那个时代不仅有日本人侵略,还有土匪横行,跟着三叔的戏班到处演出,吃苦受罪是常有的事,但从小并没有挨饿,无论唱到哪里都有一口饭吃,9岁的时候,全家人从兴和搬到了尚义,在尚义高乐美读了一冬天的书,半年后全家又搬回了兴和,他跟着戏班继续唱戏,直到1945年日本人被赶出中国,自家戏班塌了,高乐美才有机会回到家乡正式开始上学。
读了三年书,土匪来了,国民党来了,中国进入了混战时代,高乐美无法上学只好想着再唱戏。
直到1949年中国解放,赶在国庆节的时候,高乐美把弟弟妹妹组织到一块成立了一个业余剧团,在兴和县周边的农村义务演出,主要宣传婚姻等“新时代”的节目,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1950年,家人不愿意让高乐美出去唱戏,就以包办婚姻的方式给高乐美娶了一个大自己两岁的妻子,就在这一年,高乐美带着妻子冯玉花在县城教书为生。
【高乐美年轻时的照片】
1953年的时候,高乐美被抽调到兴和县文化馆宣传队,高乐美便开始写剧本、谱曲子,在宣传队工作了两年有余,高乐美又被调到学校教书。
在1955年的时候,高乐美觉得自己还是离不开戏曲,就自费去保定艺校学习戏剧表演专业。
从学校学习回来,高乐美觉得自己还是应该从事二人台方面的工作,就来到商都大南坊子带弟子,编新节目,那时的商都还属于河北省管辖。
就是从这一年,高乐美来到商都,从此跟商都定下了人生的不解之缘。
【高乐美与第一任妻子冯玉花的合影】
为了生活高乐美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转业,但情定二人台的他,从没有放弃过二人台艺术。
1957年正月在商都汇演的时候,二人台剧目根本不让上演,高乐美只好找到了当地的宣传部,经过文化部的协调,高乐美带着弟子终于上演了《挂红灯》、《放羊》之类的二人台作品,之后还上演了《打金钱》等。
“当时我是商都第一个唱《打金钱》的。”在接受集宁采访间采访的过程中,85岁高龄的高乐美精神抖擞、和蔼可亲地表示道。“自从演出了几个戏,当地的文化馆对二人台就很重视了,当时就办了个学习班,让我专门教二人台,全县来了二百多人,学习了二十多天,之后我就被调入了工农歌舞团担任导演。”
进入工农歌舞团以后,高乐美又导演了不少二人台大小戏,其中包括《借粮》、《算命》、《打金钱》、《顶灯》等作品。
1959年的时候,高乐美被调到张北歌舞团任导演,由于张北歌舞团唱的是西路二人台,高乐美总觉得与自己所学所唱格格不入,1960年的时候就和一个怀安的朋友来到怀安教了半年东路二人台。
之后,高乐美便以教授东路二人台为主,每到一个地方待上三五个月,学生教的差不多了就再换一个地方,就这样,高乐美带着家人过着四处漂泊教艺的生活。
【高乐美与王化林(右)、王志理在传习所合影】
直到1963年的时候,包头二冶来商都当地招挖沟工,一直漂泊不定的高乐美,为了生活决定到包头闯一闯。
进入二冶之后,由于高乐美会唱戏会乐器,先后以吹号、弹三弦的工作为主,后来还进入了二冶的京剧团工作,“那时由于我会唱会弹,在二冶晋剧团工资待遇都不错,在二冶期间也拍了不少戏,就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高乐美笑着慢慢回忆道。
在包头一直待到1970年,这其中高乐美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磨难。同年,高乐美还是回到了商都的文化馆,也拍了不少新戏,就如《哥俩分家》、《方四姐》等作品。
在计生委剧团工作了几年之后,高乐美却再次转业,进了商都县的建筑工程队,当起了电工,开始了安装灯泡的工作生涯,一直到退休。
【高乐美与现任妻子郝爱莲的近照】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乐美就彻底地告别了二人台艺术,事实上,当地有什么大型的演出,他几乎不缺场,不是以导演的方式参与就是以唱角的方式参与。
尤其是退休以后,高乐美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不是教弟子,就是写剧本、搞创作。
“高老师收集的剧本有三十多本,曾经有河北的单位以三十万价格购买他都不舍得卖,但他义无反顾地捐给了当地的文化局,老师收集的材料已经被当地的文化局整理成《东路二人台》一书印刷发行,不仅成为了从事东路二人台演员学习的重要课本,也是传承东路二人台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研究东路二人台重要的参考资料。”高乐美的弟子、内蒙古商都县东路二人台艺术传习所负责人王化林表示。
如今,八十五岁的高乐美每天还来到传习所和弟子们研究、讨论东路二人台艺术,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把毕生的心血教授给更多的弟子,让东路二人台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耄耋之年的高乐美,唱了一辈子的戏,拍了一辈子的戏,教了一辈子戏,在二人台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也获得了无数的荣誉。
唱了一辈子戏的高乐美,从开始到现在,他也数不清到底教过多少学生,无论是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处传授二人台艺术,还是近些年他教过的弟子,都让他成为东路二人台的核心力量。他曾先后在兴和、商都、化德、张北、大同、太仆寺旗、怀安、包头等地辅导业余剧团36个,弟子更是遍布各地。
说到拍戏,或者是写剧本,高乐美更是付出了不少心血,无论是他导演的作品,还是创作的作品,也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都是脍炙人口。
这其中包括高乐美创作或改编的剧本有《无花难结果》、《周振楼》、《悲魂在呼唤》、《后悔不起》、《美人计》、《老会计》、《探三姑》、《算命》、《仙女下凡》、《塞外江南遍地春》、《洛阳桥》、《回口里》、《对襟记》、《老少情》、《三婿登门》、《回关南》、《高三上坟》、《虞美人》、《粉红莲》、《粉梅吊孝》等50多部戏曲都很受观众的喜爱。
高乐美根据东路二人台传统戏《继母打孩子》改编成《周振楼》(一至三部)。
新创作的现代剧(曲)有《无花难结果》、《进城》、《岳母和女婿》、《山不转路转》、《同心曲》、《送礼》、《雨过天晴》、《老栓牛》等,并为这些剧目谱了曲。
如今高乐美不仅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而且还是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二人台学会荣誉会员、乌兰察布市二人台艺术团艺术顾问,2008年还被内蒙古自治区任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路二人台传承人。同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