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角度,重新理解“效率本质”

打卡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18页——326页。
第四章“学习”第一小节“效率本质”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在初次遇到这一章时会有些困惑——学习和“与时间做朋友”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把“效率本质”放在在学习这一章的第一节呢?

虽然作者在这里没有明确地把其中的逻辑写出来,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比较深层次的必然联系。就像我在刚刚开始打算重读这本书时和大家说的,我们要搞清和学习的,是作者独特的思维模式——它就埋藏在这些字里行间中。

如果你一路认真读来,就会不难发现,作者所有的“好运气”都由“学习”而来,尤其是那些他本来就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东西。比如BASIC,比如统计。而且他还举了自己拒绝学习盲打的一个反例。这一切的一切其实最终都浓缩在原文的这一段话中——“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就是作者眼中他与世界的关系,俗称“世界观”。在作者的思维模式里,只要不断学习,得到的世界就会更大。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仅如此,他还给了一个更深刻的体会——学习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简单说,就是只要你知道了一些事情,就无法退回到之前完全不知道的状态。这个洞察太牛了。想起很多电视剧里都有这样桥段,一个男生努力尝试告诉女主角一个残忍的真相,女主角则一边使劲捂着耳朵一边摇头喊道“我不听我不听!”。现实就是这样,在你知道哪怕不是全部的信息时,实际上已经无法拒绝剩余的部分。顶多就像那位女主角一样,期待用身体去做最后的抵抗。

尤其在我们这样快速变化的时代中,迎面而来的各种新情况是无法被拒绝的,这也是我们会感到时间不够用的客观原因。学习是无法被拒绝的,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至此,我们其实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思维模式中最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为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得以“活出自我”。我简单总结一下,看看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1.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总在不断变化,只有让自己喜欢和适应快速变化;
2. 只要学习,自己的能力就给更多,(能参与的)世界就更大,不用搞清也没有能力去搞清学习到底有没有用。
3. 首先追求人生效率,而非“工作效率”或某个具事情的效率。

想起新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有一个老奶奶的真实案例。百岁的她后悔在60岁是没有开始学习弹琴,不然这样就有40年的演奏生涯。和她对比的另一个同样让我难以忘怀的案例——前些年因失去工作而对生活绝望的女青年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我都36了,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站在自己整个人生的角度,我同样也认为,学习是最有效率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在人生的角度,重新理解“效率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