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华为(20):干部的使命与责任之二

华为

干部的使命与责任之二就是:

洞察客户需求,捕捉商业机会,抓业务增长。

01 干部要贴近客户,倾听并紧紧抓住客户需求

公司的高级干部是怎么进步的?就是天天与客户在一起,通过与客户的接触产生思想上的火花,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对研发所有副总裁级的人员也要建立每周有几次见客人的制度。坚持与客户进行交流,听一听客户的心声,我们就能了解客户好多想法。我们今天之所以有进步,就是客户教我们的。不断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就是让客户不断帮助我们进步。如果嘴上讲365天都想着产品、想着市场,实际上连市场人员、客户的名字和电话号码都记不住,还有什么用?华为生存下来的理由是为了客户。全公司从上到下都要围绕客户转。我们说客户是华为之魂,而不是一两个高层领导,建立客户价值观,就是围绕着客户转,转着转着就实现了流程化、制度化,公司就实现无为而治了。

我们已经确定了一把手的三点责任,“布阵、点兵、陪客户吃饭”。什么叫布阵?就是组织建设,以及组织行为建设;什么叫点兵?就是干部选拔、使用、考核的路线和干部新陈代谢的和谐解决;什么叫陪客户吃饭?就是要紧紧抓住客户需求,不管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都要紧紧抓住。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就会产生许多将军,因为你想要客户口袋中的钱,他不傻,不会给你,货比三家,对你还苛刻一点,你没有水平是拿不到的,你动动脑筋就会产生英雄、将军。

集团和BG(业务组)都要密切保持和客户的关系。尤其是集团的高级干部要保持和高层客户之间的组织友谊和个人友谊,建立起客户关系的维护机制。高级干部在不同BG或区域调动工作的,也要保持和维护以前建立的与客户的个人友谊。

我们讲战略宣传要以客户为中心,就要真正搞清楚客户的痛点在哪里,我们怎么帮客户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次巴展(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我去看了爱立信的展台,爱立信只给客户讲客户的痛点,他们的咨询专家在客户来之前就已研究过了要对客户讲哪一点,就把这一点给客户讲透,完了你愿意继续看就自己看。我们现在的展厅展览像接待小学生一样,让每个人都从头到尾看一遍,对每个人都从ABC讲起......我们整个展览系统不是以咨询专家的身份出现,我们是以讲解员的身份出现。我们要直接切入、深层次地揭示客户的痛点是什么,然后讲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我们现在应该给客户展示未来,我们不展示历史。客户天天跟我们打交道,早就对我们很了解了,为什么还要叫客户复习一遍呢?客户只是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客户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在苹果公司推出iPhone之前,大家根本想不到移动互联网会大大超过固定互联网。所以我们要知道客户到这个地方来他关心什么?人家是来研究人家自己看不到的未来的。

企业市场未来肯定是有希望的,但是需要一个积累。今天来说,我们能真正大抵搞明白客户需求的就是电信运营商,我们根本就不明白其他客户的需求。我们盲目摆开架势,什么行业都大张旗鼓去做,金融也做、保险也做。我们不懂银行和保险怎么运作,怎么帮人家做解决方案?因此还是要聚焦少数的客户、少数的项目。这样的话,就可以慢慢撕开口子。

未来的流量不全是留在运营商的管道里面,我们要重新认识管道,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谁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客户不仅仅包括运营商,老百姓也是我们的客户。

02 效益提升的基础是有效增长

我上次在英国代表处讲话,强调了精细化管理,就是在混乱中怎么走向治,乱中求治。但没有讲到治中求乱,也就是打破平衡继续扩张的问题。市场不是绘画绣花,不光是精细化管理,一定要有清晰的进取目标,要抓得住市场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只强调精细化管理,公司是会萎缩的,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扩张不陷入混乱,而非紧关城门。我们讲精细化管理,不等于不要扩张,面对竞争,我们还是要敢于竞争,敢于胜利的。只有敢于胜利,才会善于胜利。扩张和精细化管理并不矛盾,要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我们这次组织整改还是强调市场机会第一,然后才是人均效益。如果片面强调人均效益第一,那么按照华为公司今年的效益,只要不招人,人均效益就提高了,但我们的增长不够。因此人均效益提高的基础还是有效增长,还是以有效增长为中心、以自我协调为中心的机制。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人均效益,否则我们一定会失败。没有战略思维是不行的,所以要盯到我们的增长上,盯到我们创造的总效益上,然后再考核人均效益。

保持业务增长时提高人均效益的重要手段,提升人均效益的措施必须能够有效地支撑业务发展,要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提升组织效率,盘活现有人力资源,而不是简单地裁减人员。

一定要建立弹性的人力资源机制,不要僵化教条的机制。我认为还是要建立一个扩张机制,不能建立一个停下来的机制。整个公司必须在前进中调整,在前进中交接班,绝不允许停下来整顿,停下来交接班。

华为可不能溃败,要长期保持在战斗、冲锋的状况,要在冲锋中去改进,我们不能停下来改进,我们加强了正现金流和正利润流的考核,已经给这些冲锋的将士戴上紧箍咒了,但是不能再给他们戴上脚镣,不然的话我们公司停下来整顿,这个风险太大了。我们的考核已经使得公司原来的增长方式变成有效增长、自我循环了。

我们现在的利润不是来自于管理,而是来自于增长,如果明天没有增长了,我们公司可能就利润负、现金流负了。我们现在就要在没有负增长之前,把内部效率提升起来。比如作战部门,你要继续改进,要增人,你就增人,但要多挣点粮食。

对于不能承诺和完成公司所期望的经营增长目标的干部,要通过考核机制予以撤换。要把有冲劲、努力实现增长的干部放到经营管理的各关键岗位上去。

什么叫规模?一定要坚持有效收益为主线,不要盲目铺大。企业市场没有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不要奢谈格局问题,一定要找到适合你的突破点,突破了,再撕大口子,逐步做大。终端也没有格局问题,都要以盈利为基础稳健发展。在这种市场上,不能动不动就搞什么恶战,别老是想低价竞争的问题,这是历史了,这是过去华为公司的错路,要终止,否则我们就会破坏这个世界,破坏社会秩序了。我们还是要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动客户,恶战、低价是没有出路的。

03 只有敢于胜利,才能善于胜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高科技产业稍有不慎,就会落在后面,以致消亡。发达国家是几千人、几万人同做一个软件,我们起点就低,再进行商业个体户的行为,必定失败。推行集体奋斗遇到了阻力,就可以想象,纷纷有骨干跳槽,使公司经常面临危机。华为坚定不移的钉子精神,压强原则,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突破一点,局部领先,使华为度过起步的艰难。回想起来,全身发抖,全世界没有我们这么搞科研的,同时采用这么多新技术,没有样机借鉴,一步到位地从头设计,幸亏我们成功了,失败了后果真不堪设想。历史上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只有敢于革命才能善于革命。

只要市场需要,而且这个市场需要可能有一个支撑量,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现在我们并不知道市场会出现什么导向。所以在市场比较模糊的情况下,我们轻易不能放弃,在目前模糊的情况下,必须多条战线作战,当市场明晰时,我们立即将投资中心转到主线上去。所以我主张业务导向、产品导向,以利润为导向,但是不为利润所动,我们需要的是未来的机会。因此你们走向市场系统、走向用服系统都是积极地真正理解客户需求、积极服务市场的第一步,培养锻炼一批有全面知识的人才,这一点我认为要真正的理解,特别是越高级、技术越尖的员工越需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成为一个全方面的专家。这都是培育未来机会。

要敢于胜利,才能善于胜利。回想当年董事长带着大家开拓BT、Vodafone、Telefonica......的时候,我们真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没有那时的勇敢精神,就没有今天的好局面。这是值得我们各级正职干部好好学习的榜样。各级管理部门,都要围绕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有效地符合全流程的效率,来支持公司的扩张。

我认为,我们所有领域里面,凡是销售额增长低于公司平均增长率的地区部、产品线,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我不强迫你们泡沫化。以后你要为增长快的地区提供经验,提供干部输送。你们今天的增长率也已经是世界奇迹了,不要去攀比,谁叫你们以前跑得快呢!整个战线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扩张,要加快扩张,我们这样的机会一千年不再出现一次。曾经出现过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七八年前出现过这种机会,但那时候我们还是蚂蚁,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而我们现在已经有能力了。我们这个时候要敢于胜利,才能善于胜利。不敢于胜利的人,是不可能善于胜利的。我们要坚持我们的管理原则和组织原则,必须要体现万众一心。积累了二十年就为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浪费这个时间和机会啊?

上市公司为了控制财务成本,可能在这次机会转折的过程中,不如我们疯狂。我们的员工,一定要像韩国人一样疯狂。我们公司有韩国人的样板嘛。在座的谁是韩国人?余承东就是韩国人,余承东去争抢,不知道要抢多少东西回来。我们有相对稳定的产品,我们的组织经过二十年的改造也逐步成熟,是能有序扩张的。我们要有韩国人的精神,要提拔像韩国人那样的干部。换干部就是要换韩国人当一把手,增长就全上去了。

我们在主航道、主战场上,要有一大批像余疯子这样不信邪的干部,我们也渴望大批不信邪的干部上来,冲到战场上去,上去了就没打算下来,完蛋就完蛋,哪会不成功呢?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英雄气概,都是退缩在后面,做了很多精密策划但没有打一炮有啥用?所以我认为还是要鼓励很多优秀的青年走上主战场。上战场,特别是高级干部更要上战场。上战场不是让你当士兵,至少要感受一下我们产品与客户需求的适配性,按照可安装性、可维护性等维度系统考虑我们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上。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华为(20):干部的使命与责任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