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征信
征信是对消费者的信用行为的一种采集、分析、处理。
征信的分类有哪些
首先是银行信用,实际上是金融机构在贷款的时候,检查有没有失信或者是违约的行为。
第二种是商业信用,是人与人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金钱往来,比如两个企业之间一些赊销等行为。
还有一种“信用”,是比较通俗的说法或者民间的说法。比如,坐火车不逃票等,是在道德层面上的信用行为。这两年大家一直在说信用中国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更多是一些偏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的工作。
征信行业
在国际上,美国的征信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比如公共机构、市场化机构,采集的数据主要来源包括电信、司法和金融等机构。
美国的三大征信局益百利(Experian)、艾可菲(Equifax)和全联(TransUnion),主要承担了数据采集、整理的工作。然后通过信用评分或者信用报告的方式,对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比如房屋租赁等这种涉及到消费者行为的市场)输出服务,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为。
征信在欧洲是比较偏政府化的行为,比如法国、德国,现在欧盟会有高度集中、政府化的一些操作。
像日本、巴西,更多的模式是通过行业协会,来采集这信用信息,然后去做一些对外的服务。
在中国
中国的征信行业市场化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推行,也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在运作。人行的征信中心是2007年成立的,采集了全国所有的持牌金融机构的信用借贷行为,然后进行了整合,人行目前有3.8亿多的征信报告。
中国的征信行业市场化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推行,也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在运作。人行的征信中心是2007年成立的,采集了全国所有的持牌金融机构的信用借贷行为,然后进行了整合,人行目前有3.8亿多的征信报告。
这些年是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有8家机构获得了个人征信牌照备案,像我们熟悉的蚂蚁金服、腾讯、还有支付机构,比如拉卡拉,还有一些老牌的征信机构,比如深圳的鹏元征信、中诚信、中智诚。
有很多互金机构,包括第三方机构,也在做信用数据采集共享工作,比如宜信开放了一个平台,输出自己的违约黑名单,同时一些互金机构返回他违约人的黑名单,组织了一两百家这样的互金机构,形成了信息共享。
除此之外,这个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以征信为目的数据服务公司。去年,出台了新的管理条例,对业务进行了新的规范和规划,后来由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就有了信联。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较多的采集、整合数据的工作,所以信联的诞生会对整和标签化的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用评分的出现
怎么把信息变成知识或者智慧,然后让我们去做决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信用评分。
在美国,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叫FICO,这家公司由两个统计学家共同成立。
在五六十年代,美国信用卡市场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有大量的个人用户申请信用卡,发卡决策的过程都依赖人力审批。
所以这两个统计学家就成立了这个公司,主要在做基于信用卡、消费金融产品的评分模型。通过输入数据,FICO输出分数,通过这个分数的分布,来评定资产的分布等级,预估违约率。
FICO针对车贷和房贷的市场,也开发了分数产品。经过市场验证,效果还是可以的。
在21世纪初,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前,房贷作为衍生品打包进入了二级市场,FICO的分数就变成为了评价资产包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最后让他名声大噪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被美联储写到了他的法律里面,FICO分低于660分即为次贷。
征信将更透明
目前在美国,有三大信用局,消费者找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都会通过三大信用局,形成一份信用报告,打印出来后,会生成一个信用评分。在审核贷款、确定额度、费率的过程中间,这个分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而且在报告上,不只是有评分,还会输出影响你的信用分数的几个变量。
报告会告诉你为什么得到这个分数,消费者有权根据分数以及输出的其他内容,追溯到评分机构以及信用局,询问和自己预期分数不一致的原因。
现在在做的很多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模型,相当于一个黑盒子。现在很多人都希望整个过程更加透明,消费者有权利去追溯所得分数的原因,其实这也是消费者了解行为准则的过程。如果是基于信用市场的行为准则去发展的话,市场会向更好的方面去演化。
目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也推出了一个信用报告的解读服务,基于本身3.8亿的数据基础,会形成一个通用的评分。不过现在还没有对整个社会大众开放,但是对金融机构已经是开放的了,金融机构可以针对这些分数做一些验证。
关注“i小贝保险”
选保险,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