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

By吃怪咖的美少吕

他是赵本山御用的春晚编剧,制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深受大众的喜爱,同时他也是电影《钢的琴》的导演和编剧,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东北人的风趣和幽默。张猛这个看上去有些粗糙的东北汉子,文艺起来却令人充满惊喜。

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钢的琴》是张猛继处女座《耳朵大有福》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喜剧作品。从这两部影片来看,张猛似乎更愿意谱写小人物的故事,写小人物“无处可逃”的生活状态,将小人物的心酸与苦楚写的生动而幽默。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东北故事,剧情围绕着钢铁厂下岗工人陈桂林的离婚事件而展开,争取女儿的抚养权是全片的叙述主线。从整个剧情设定来讲,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但是透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却看到了一系列下岗工人的生活群像,与其说是陈桂林的故事,不如说是那个时代的故事。

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经重工业发达的东北担负着支援全国经济的重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个硬气的东北大汉,渐渐地变得憔悴不堪。当辉煌不在,留下更多的是工人们的不舍和怀念。

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眼儿狼”孩子说“谁能给我买钢琴,我就跟谁”,一句话成了夺得抚养权的关键。为了孩子,陈桂林开始四处借钱买钢琴。但是对于一群下岗的朋友来说,提钱只会招致大家的落荒而逃。“借钱”这个尴尬而心酸的经历,张猛并没有选择以泪点博取观众眼球,而是将东北人大咧咧的性格和乐观幽默的精神融入到整个故事中。如果借钱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们还有“偷钢琴”可以选择,就算没有偷到,咱们工人有力量,也可以造个钢琴给孩子。荒诞的花式招数,搞笑紧密的剧情链接,妖孽般地抓住了观众的视线。

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既然说到了这部影片的看点,那么必然也要说说这部影片的背景音乐,从中国儿歌到俄罗斯名曲,从新疆风情到台湾民谣,没有什么是张猛不敢用的。音乐和故事的无缝拼接,文艺和现实的巧妙碰撞,将一个撕裂的时代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说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宠儿,那么他们就应该是宠爱那个时代的人。王抗美和安昌业是剧中除了陈桂林以外,极少数体现出全名的人物形象。“王抗美”这个名字备受张猛的喜爱,在他的作品中有两次使用到,第一次是《耳朵大有福》中主角的名字,第二次便是在《钢的琴》中。其实这类名字,在那个年代是很常见的,我们的父辈多有这样的重名。

那个年代,人们把自己放的很靠后,工作是他们的热情所在。即使贫穷,他们也能靠自己的双手谱写辉煌,他们有着属于他们的骄傲。其实到最后,说是为了孩子做钢琴,不如说是为了他们自己。

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人说电影有点虎头蛇尾,应该现实到底。或许失败的结尾更能成就它,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我们更愿意看到工人与辉煌时代来一次美好的告别,这或许也是张猛对那个时代的敬意。

对于台词,这个能让赵本山欣赏的编剧,自然懂得怎样去博得观众开心。“倒血霉了”“老鼻子去了”“包圆儿了”这些富有东北特色的方言被巧妙地运用上了,甚至铁人王进喜“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名言,也被他狠狠地幽默了一把,可以说正是这满屏“大碴子味儿”的东北话,成就了《钢的琴》朴实而可爱的语言艺术。

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汪涵说:“乡音才是最响亮的声音”,在这个卖家乡、炒情怀,烂片大把的时代,张猛真正踏实地把家乡的风情表现出来,不贬低也不过分宣扬,将时代记忆与家乡环境抒写的真实又不失艺术。

我们感谢有这样的作品来装点家乡这个字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架钢琴谱写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