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谢丽尔·桑德伯格出生于华盛顿的一个犹太中产家庭,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学习优异,18岁考上了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
毕业后,谢丽尔在美国财政部就职,后又先后加入谷歌和Facebook,无论是在政坛还是在商界,都是一位响当当的女性。从求学到工作,谢丽尔的人生一路顺风顺水。
然而就在2015年5月,谢丽尔遭受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当时,谢丽尔和丈夫在墨西哥度假时,戴夫· 高德伯格却在一次意外中毫无征兆地去世了。这是他们结婚的第十一年,两个孩子都不到十岁。突然降临的噩耗几乎击垮了谢丽尔,她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她甚至写道,"我的余生就这样开始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都是我不曾选择的人生,也是我完全没有准备好的人生。这一切都令我无法想象。
我陷入了空虚。巨大的空虚占据了我的心脏、我的肺叶,限制了我思考的能力,甚至呼吸的能力。"
尽管饱受重击,谢丽尔并没有放弃从痛苦中挣脱的渴望。在心理学家亚当· 格兰特的帮助下,谢丽尔一步步从支离破碎的不幸与灾难中复原,并因此认识到了培养和获得复原力的方法。谢丽尔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亚当关于培养复原力的开放性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了一本书——《另一种选择》。
在这本书中,谢丽尔不仅分享了自己是如何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的真实经历,更从更广泛的层面去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克服人生的逆境,比如疾病、失业、自然灾害、战争和暴力等不幸。并因此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即使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与不幸,我们依然有所选择。
01
当时,谢丽尔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好朋友亚当好言相劝:悲剧已经发生,但她依然可以采取行动,减轻自己和孩子们的痛苦。比如,建立起内内在坚韧的复原力。
亚当认为,复原力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对痛苦的承受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及提升内在坚韧的复原力,且拥有重获快乐的能力。
要建立复原力,首先必须警惕3P陷阱:
个性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参与效应将会永远存在。
这三种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使得我们的大脑被消极悲观的情绪困扰,产生内疚自责的心心理,并将负面影响不断放大。
谢丽尔就曾落入3P陷阱之中,丈夫去世之后,谢丽尔陷入了严重的内疚和自责之中。
当时的医学报告显示,戴夫的致命伤是从一健身器械上跌落,导致的头部损伤,但谢丽尔却责备自己没有早点发现。直到后来的尸检报告表明,戴夫其实是死于因冠心病导致的心律失常。
尽管如此,谢丽尔依然不断找其他的理由责备自己。比如,她认为丈夫的去世是因为自己没有照顾好他,而对丈夫去世给家人和同事带来的不便,她也总是频繁道歉,悲痛感和内疚感深深占据着她的内心。
谢丽尔不自觉地将这件事情的负面效果不断放大,她认为,戴夫的去世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持久的影响。她和孩子们将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无尽的消极和悲观情绪让她陷入了对未来的巨大恐惧之中。
但实际上,已经有数百项研究表明: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只要他们意识到陷入困境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困境其实并不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不会如影随形般相伴一生。
02
意识到自己陷入3P陷阱之后,谢丽尔采取了多种方式,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
一、 舍弃消极词汇
谢丽尔开始舍弃"抱歉"之类的消极词汇,因为自责会阻碍复原,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复原力。
事实上,当谢丽尔减少对他人频繁道歉,卸掉内心的自责之后,她终于意识到:所有的这些不便都是由悲剧的发生带来的,而她根本无力阻止悲剧的发生。
此外,谢丽尔坚决不再使用任何会带来消极暗示的词汇,比如,"总是""从不"等这样的词代表着持久性的词语,而是换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来表达。
举个例子。当她想说,"我总是很感到很糟的时候",她会换成,"我有时感到很糟"。 虽然这并不是最理想的状况,但内心的悲痛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减轻。
二、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即纠正原先的错误认知,将消极的观念变得更加积极。认知行为疗法的选择方式有很多:
比如,写下自认会导致痛苦的事情,然后证明这么做是错误的。
谢丽尔就曾在纸上写道,"我再也不会开心了",结果那一天早上,因为朋友讲的一个笑话,她忍不住笑了起来。
谢丽尔开始学习佛陀的智慧。她开始接受人生即苦,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常情的佛家劝慰,因为接受了苦难,内心的痛苦也因此得到而减轻。
此外,谢丽尔还学会了感恩,她不再沉浸于失去之中,而是引导自己关注当下所拥有的。比如, "幸好孩子们还健康地活着。" 当她这样想的时候,感激取代了悲痛。
三、向陌生人敞开心扉
戴夫去世之后,为避免引起谢丽尔伤心,家人朋友都闭口不谈戴夫,然而,对当事人来说,回避感受并不是在保护他们的感受,相反,这其实会让他们心里更难接受。谢丽尔形容自己就像是背负着填满负面情绪的大象,却无处释放。
谢丽尔因此意识到,只有相同经历的人之间,才会产生更多的理解。经历过悲剧的人,往往会向正在经历悲剧的人表达更多的同情。她开始向陌生人大胆地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她在Facebook上写了一篇帖子,"我们拥有11年快乐时光,这来自于我所能想像到的最深的爱、最幸福的婚姻和最真实的伴侣关系。他让我感到被深深地理解,全力以赴地支持和完全彻底地爱——这些将终身陪伴我左右。"
帖子发布出去之后,立刻产生了回响。甚至很多网友还给她发了邮件,他们安慰谢丽尔:"我知道你有多难,我这一直惦记着你和你的孩子们。"
不仅如此,谢丽尔甚至还加入了一个名为"至今已逝"的俱乐部,相似的经历,让他们相互之间敞开心扉,没有芥蒂。来自陌生人的理解和温暖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谢丽尔在书中写道,"当生活给你当头一棒,让你坠入悲伤之海,是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当我们跨过了逆境之后,就会发现,与之前相比,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的复原力。
03
那么对于遭受重挫,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来说,应该如何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快乐呢?
一、 从轻松愉快小事中,重拾生活的快乐
"追求没有意义的快乐,人生会漫无目的;但只有意义而没有快乐的人生也是令人沮丧的。"
在朋友的启发下,谢丽尔开始尝试做一些轻松有趣的小事,比如陪孩子们玩红心大战(一种纸牌游戏);周末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骑车;谢丽尔甚至还重新弹起了她已经30年都没有碰过的钢琴;一个人的时候,她也能自己投入地看喜欢的电视剧。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心流",是指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就像艺术家醉心于创作时的那种状态一般。因为过于投入,从而产生心流。心流产生的同时,人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也就是说,当遭受重击的人从悲痛中转移注意力,专心做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处于心流的状态,将会重新获得快乐的体验。
二、从工作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使命感
亚当发现,人们越是相信自己的工作可以帮助到他人,他们在工作中的疲惫感就越少,抑郁的现象也越少。他们也将因此更有能力应对面临的困难。
对于那些从事有意义的工作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能帮助他们从创伤中复原。比如服务性行业的心理咨询师、教师、牧师、医护人员等等。这些职业虽然收入不高,却能够帮助人们发掘生活的意义,找到人生的使命感。
美国"9 · 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一些受此影响的美国人在事业上作出了非常重要改变,其中一些人加入了消防部门,还有些人参了军,进入医学、教师等公共事业。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与死神擦肩而过使幸存者开始觉醒,他们重新审视:人生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当他们顿悟之后,他们选择把最宝贵的时间献给最伟大的事业,以此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使命。
04
"一个人将会在经历创伤后不断成长。很多面临毁灭性打击的人,之后都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并且能找到更深刻的人生意义。"
作为一个同样身处不幸,被命运重击的人,谢丽尔坚强、勇敢,且心怀大爱。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从不幸中走出,她不惜将自己的伤口揭开示人,分享应对困境的解决之道,还积极关注那些比她更不幸的人,给予他们力量和帮助。
有人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
我想,谢丽尔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
在经历了残酷的灾难之后,仍能以最大的善意生活,以最诚挚的心待人,以最大的可能,去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谢丽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所有惨遭不幸的真实故事,告诉所有正身处逆境的人:人生从来都不完美,但每个人的生活都存在B选项。
作者:笑薇,多平台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专注阅读、写作能力提升,更多阅读方法和技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笑薇读书 。
回复“投稿”即可获得一份100家公众号投稿资源
回复”提升“即可获得50本个人成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