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择偶观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分析了为什么女生年龄越大越不容易脱单。很多时候不是追的人少了,而是这些女孩子套路见多了,不容易被骗了。

我想不是不容易被骗了,而是没有遇到对的人。看对眼了,即使看破了你的一切套路,我想她也会心甘情愿被骗。

最难不过识人,怎么才能找到对的人呢?梁宁在其得到专栏讲述了她一个曾经做产品的朋友,后来转行做婚姻教练。使用产品思维在一年半之内帮助三十多个30多岁的女生搞定了结婚。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思维有这么大的魔性呢?

在面对一个产品时,产品经理通常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来看待这个产品。这套框架同样可以使用在看一个人上面,不管你的第一直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其实你都可以使用这套框架,完整地度量你对一个人的认知到底有多少。

1.第一层——感知层

拿到一个产品我们最先看到的是,这个产品设计得美不美,质感怎么样,然后才去考虑性能。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也是一样,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人身材、相貌、谈吐以及穿衣搭配等。只有这个人的这些外貌特征符合我们对美的追求了,才会激发出我们进一步了解ta的欲望。

这几年社会上曝出了很多理工男或者程序猿找不到对象的例子,使得这个职业成了一个大龄青年们面临的高危职业。作为这个受害群体的一员,我认为我们这个群体中很多人并不是没有幽默感,没有内涵的直男。只是平时太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以至于女孩子连自己喜欢的躯体都没看到,哪会有心情了解那个有趣的灵魂。

2.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角色中,并不断被自己所处的角色驯化。你在办公室和同事交往,其实大家的相处首先是角色的对接。生活在角色外壳下,我们说的话,做的事,甚至情绪和表情都有可能是这个角色所需要,其实我们只是一个演员。

我们在看一个人时,通常会基于角色化的接触而做出我们的判断。有时候会因为职业而喜欢上了一个人,等一起生活后发现这个人根本不是你期许的样子。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在两个角色对接的关系中,是没有办法达到彼此深入了解的。

3.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我们每个人的出身不同,会造成我们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是不一样的。也许小的时候我们在一个班级里面上学,但是因为这些资源结构的不同,我们就被推向了不同的地方。

进入到这个层面,绝大数的姑娘都会关注你所拥有车、房以及你的学历等。我们不能说靠这些判断一个人有问题,毕竟比只看脸靠谱多了,但是拥有了这些资源的人一定就是可以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吗?

在产品经理的术语里,这种看人的行为叫只抓取表面数据,一个只研究表面数据的产品人是没办法做出具有黏性的产品的。同样道理,一个女生如果只凭借刚才我们所说的感知层、角色层以及资源结构层对一个人进行判断,是没办法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的。

第四层——能力圈与内核

生活在这个社会群体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去找自己的存在感。存在感对于人就好像生存对于动物,是触发行动和引发情绪的开关。所谓的存在感,就是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自认为被别人认可的程度。

一个人四处奔波、焦虑、不安,其实都是存在感没有被满足的表现。像生存驱动动物奔波捕猎一样,存在感同样在驱使着我们不断地找人找事找钱,去满足自己,去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存在感体现在我们内部就是我们的内核,体现在外部就是能力圈。当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时,我们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甚至改变着我们的外在的样子。


产品的框架思维告诉我们,在追求婚姻这样的长期关系过程中,不能只依据一些外表或者暂时的职业,或者所拥有的一些资源而决定对一个人托付终身。一辈子太长,在你决定开始一段新的人生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去看一个人让自己持续变化的内在动力。在漫长的未来里,需要明确的是两个人是否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性,拥抱变化,一起成长,彼此适配!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的择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