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树兄的上海行849

592叫树兄的上海行
引:叫树兄是广西桂林人,“叫树”是他的网名,出处不明。他是我朋友的朋友,本职工作是警察,另一种职业是原创歌手,喜好旅行,走过很多地方,07年10月来沪旅行,我有幸作为东道主带他行走了这个城市。
  
  正文:
  
  叫树兄来上海,俺临时当了两天向导,带他进行了上海都市游,也可勉强称为“深度游”。之所以戏称为深度,是因为很多地方并不是一般的旅行者旅行上海时涉足到的。按一般人的概念,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南京东路、城隍庙等即是上海的旅行终极地。事实上,上海有很多深藏于繁华深处的另类碧玉,想当年,俺任上海交通信息台的培训师那阵,当俺在课堂上里眉飞色舞讲起被俺添油加醋过的民间野史时,俺的学生们不止一人不止一次的要求俺带他们实地“考察”,只是俺较懒惰,也不愿承担义务,一直到俺净身出户,都只是给徒儿们纸上谈兵。后来有一段时间,逢老顾装腔作势深玩摄影,俺没发现他拍出过什么精品,与他较劲,说哪天俺扛着设备去市中心那些不为人知的美丽街道拍老房子,英式法式意式日式......曾经的浮华如今的沧桑,莫衷一是海纳百川的上海让己也与老顾共品。不过想法一直是有的,行动从没实施过,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究其根源依然是太懒。
  
  
  
  而叫树兄的到来,让俺在边舍命陪君子时自己也深度看到一个不同的上海。这是头一次与叫树见面,俺以前是听过他的一些音乐,也在网上看过他的文章,是个可以让俺用仰慕的眼光来看待的比较有深度的才子。所以这次他来上海,俺当然要指引他见到上海的深度之处。
  
  
  
  只是来去匆匆,时间太有限,俺只有两个大半天的时间来尽地主之宜,再如何行走也走不完俺心目中的那些别样深度,回头再看,好像大多还是在“浅度”之处行走。比如城隍庙、东方明珠、滨江大道仍然是免不了要去观一下景,因为那里毕竟代表着上海的过去与现在。
  
  
  
  俺本是计划从大境阁古城墙处穿越过老城厢的老街一直到城隍庙的,两年前老顾他舅舅一家来上海旅行时我就是带他们从那里走进去的,当时舅舅不敢相信繁华的大上海居然还有这么完整的江南老街!可是这次当俺再度行走这些百年老街时,才发现,上海的古城正在慢慢消失,成片的老街旧巷拆得满目疮痍,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当俺看到成片的张牙舞爪的打桩机挖掘机贪婪地在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上海古城遗迹上大张旗鼓地淘金时,忧虑自来,相信没多久,上海就是一个没有元明清三朝历史痕迹的城市(上海城始建于元末明初)。那些尚有江南味道的美丽名字的街道,如“梦花街”、“花衣巷”等,终究只会成为往事与古城一起消逝。多少年后,当我们说起江南,谁还能意识到,上海,也属江南之地。但这里却不存在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与亭台楼榭,其实这里曾经有过,只是在经济大开发的年代,当这江南古城里的地皮被炒到天价的时候,古城就被高楼大厦取而代之了。
  
  
  
    无奈之后,还是带着叫树走到了修旧如旧的方浜中路“上海老街”,这里能看出些七百多年前古城的景像,不过并不是古迹保存下来的,而是在这十年里按照一些文史资料复原重建的,所以这里的老街并没有那种历经风雨的斑驳与古旧感。但因为是旅游景点,所以人气一直很旺,当然是以游客居多,大凡来上海旅行,这里是一定要走一下的。叫树说和阳朔西街的性质差不多,俺想应该是相当于旧瓶装新酒的那种感觉吧。到方浜中路,自然是要拐进城隍庙一带,过一下九曲桥,带他品尝这里的小吃,俺也是头一次在城隍庙的餐厅用餐,比外面贵至少五倍。情有可源,这里本来就是磨刀霍霍专斩游人的黑店,上海人,是不会来这里消费的。城隍庙一圈走下来,俺们基本上是被混在了大片的游人潮中,的确如此,浅度游之处么。干脆再一浅到底,从“新北门”候车去浦东,候车时我非要费些口沫跟叫树兄讲“新北门”之地名由来,从古城墙的城门命名讲起再解释到何以叫“新北门”,不知他听得进去没。反正讲完后俺自己都觉得没趣,如今的上海人,有多少能知晓“新北门”的由来呢。何况城墙早不在,何以置城门。
  
  
  
  坐736过江去浦东,南浦大桥的确为上海城市形象争来了面子,车至桥面,视野开阔,凭窗临风,心旷神怡。这是黄浦江上第一座大桥,模样酷似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自九二年通车以来的十多年里,虽然江上陆续建造了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等多座兄弟桥,但没有一座能美过这桥。南浦大桥引桥是由一个大回环组成,乘车过桥,总要在那超大的回环引桥兜上个360度的大圈,一般情况下,除非是坐着,否则定是左摇右摆连重心都把握不住的。还好,下午一二点钟的公交车,是肯定能坐得到位置的,所以我们也不至于东倒西歪着在高处观江上百舸争流。
  
  
  
  过桥后下车,俺才发现俺原有的强项早已降到低能,一时半会想不起该在何处换什么车去陆家嘴,再则烈日当空,俺的细皮嫩肉不经晒,所以和叫树打了个的去陆家嘴。
  
  
  
  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那么陆家嘴就是金融中心的心脏,这里也是上海新景地标所在,这里汇集了中国最高的电视塔与中国最高的楼房,还有中国最大的商场和中国最贵的商品房,也许还汇集了中国最多的富豪,这里与旧上海的十里洋场“外滩”隔江相望,彼岸的外滩代表着上海的过去,而此处则代表着上海的现在。
  
  
  
  俺们上了号称排行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不过只是上到了259米的观光层,这个高度,已足够让我们把这钢筋水泥的丛林尽收眼底。蜿蜒的黄浦江把上海一分为二,密密麻麻的楼宇铺天盖地,残存的缝隙间能见到密集的车流阵阵,那日还正是阳光明媚的秋后,蓝天白云分外妖娆,能见度极高,我向着东南方向举目,试图向叫树兄指引出我的故乡所在,不过只是徒劳,故乡只在想像中隐约可见。
  
  
  
  叫树在259米的城市高空留连忘返。观光层是个球体,叫树兄如顽童般一圈一圈360度视角不停地极目四眺,可怜俺就得一圈一圈陪着他循环往复,还得要边行走边唾沫横飞的向他讲解四处的建筑。能近距离见到的最震撼的建筑当然是中国最高的两幢摩天楼,首先是金茂大厦,这是非常端庄的大楼,高420米,仿西安的大雁塔建造,把大雁塔凭空纵向拉长了数倍,使得原来矮墩墩的古塔变成了个苗条纤细的瘦高个模样。与金茂大厦比邻而居的是饱受磨难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自97年筹划建造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终于快成正果,样子才露端倪,它比金茂大厦还要高出72米。曾经规划中的模样受到不少国人质疑,因为此大厦由日本投资设计,原先的设计方案是在约450米的高空设计一个圆形的观光层,而整幢大厦配合这个高处的圆形图案,如同一把日本军刀安插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此在互联网上曾引起过中国人的义愤。就算是我们的同胞过度敏感也好,不过后来在真正建造时,这个军刀上方圆形图案被不动声色的改成了长方形。于是军刀之说便不了了之。
  
  
  
  居高临下能一目了然的还有国际会议中心,此建筑面朝大江背靠高楼,最引人入胜处是建筑两侧的巨大的球形玻璃房,整个玻璃房是个甚大的地球仪,周身即是全世界的国家分布图,俯视下来,能清晰可辩出北极圈与欧亚及美洲大陆块。叫树还发现了在《谍中谍3》中出现的两幢摩天楼,就是阿汤哥在某大楼顶抛洒网球引开保安的那段戏中出现的不对称的那两幢大厦,那即是中银大厦与交银大厦,这些都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叫树真是流连的忘了归路,于是俺陪着他在那高处远眺了三个多小时,也谋杀了以各个角度为背景的不少表情与POSE。他还非要在高空看到这个号称远东第一大都市的夜景,所以我们愣是从下午三点一直耗到晚上七点才下塔。下塔时,已是夜幕降临,处处灯火璀璨,人潮涌动。俺两腿已酸楚不已,肚子唱起空城记,就近去了正大广场,正大广场是商业航母,凡去过的人都会被商场的如此之大而震惊,叫树也不例外,只是俺急于找地方歇息,所以没容他在这航母里狂逛,急急找了家餐厅补给体力。吃完晚饭后已是八点多,俺再带他去黄浦江边凭江临风远观外滩十里洋场,这里真是上海最美的夜景所在地,所有以上海为背景的故事中,总会有这里的镜头,拙笔无法会心描绘出这奇美夜景,唯有亲历此地,才能真正体会出夜上海的如梦胜景。
  
  
  
  次日叫树约俺陪他同去四川北路某淘宝卖家处淘他的摄影器材,所以俺们从轻轨“虹口足球场站”下,再取道四川北路。只是他一下轻轨就被硕大的虹口足球场吸引了眼球,烈日下不同角度拍了不少足球场的绰约风姿。虹口地区,在殖民统治时,是属日租界,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里还是能看到不少殖民时期的建筑痕迹。俺巡着叫树手持的那个卖家地址一路找去,竟发现是在一幢建造于1920年的欧式老公寓里!这对于俺来说,不谛是个天大的惊喜,俺虽然在这个城市生活了有些年头,却从来没有进过形如张爱玲笔下的那些个小资们居住的公寓,那些小说中落地的钢窗,薄纱带蕾丝边的垂到原木暗红地板上的大窗帘,午后从彩色的花玻璃射进来的暖暖的阳光,还有屋子当中一个既能取暖又能烧水的煤炉上冒出袅袅细烟……那种仿佛前世来生里的怀旧,曾多少次让我向往,这次居然能得来全不费工夫!那里的楼梯,和张爱玲小说中一样,嵌着防滑的铜条,扶手也是木质上漆的,扶手上的栏杆,是乌黑铜条弯花的那种,连走廊里的窗子,也和小说中一模一样,有欧洲式样的铜花与彩色花玻璃,只是年代太久,有些玻璃已残缺不全,阳光从外面照进来,穿过花玻璃,投进来的影子都是七八十年前的感觉。恍惚间,时光有点倒流……这是一场意外的收获,俺有幸作为叫树的向导被顺带着进入了那个雍容迷幻的浮华年代。
  
  
  
  这老公寓西侧是多伦路,亦称文化名人街,因为这里曾居住过鲁迅、矛盾、瞿秋白、郭沫若等烁烁生辉的文化斗士,除此之外,这里也是“左联”与“中华艺大”团体所在,在民族危难的年代,他们都曾在这条街上呐喊与战斗,用他们犀利的笔和觉醒的意识来唤醒民众。现在的多伦路,还完整保留了多座曾经聚会与战斗的小楼和那些大师们的故居,路上有数座名人雕像再现着文人的风采,而掩映在树冠后面的小楼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多伦路也是繁华喧闹的城市中难得一寻的清静之地,无车马喧但有人来人往,路两侧的小楼多为两三层,且大多为儒雅的字画古玩木器店,随意走进一间,便是满目的海上旧梦,旧时的明星画报书籍、各式徽章明信片、还有现早已绝迹的生活用品,俺见那唤起儿时记忆的保温壶、搪瓷缸,这些大约都是以前的上海人家独有的生活用具。多伦路上还有座奇特的老建筑,外观褐土红窗绿椽四周翘起典型的中式琉璃顶,却是个西化的教堂,俺们冒信仰之大不违探进去,不过走到里面就被以擅闯教堂的名义驱逐了出来,因为这里并不是旅游观光的景点,但这四下张望的几眼,也已足够让我们饱足了眼瘾。
  
  
  
  走出多伦路,再逛会号称为“中华名品街”的四川北路,沿途的老公寓比比皆是,叫树说这四川北路,与他的故乡桂林市的商业街相似,因为这里的楼房都不高。原来他以为,上海全都是高楼大厦了。
  
  
  
  临傍晚,俺想到了黄浦区的那些经典老建筑,那是俺一直认为上海最不同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建筑群。老黄浦地区,殖民统治时期曾经是英租界,那时的英帝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在当时上海的所有租界中,英租界的建筑是最豪华大气的,比如外滩十里洋场,到今天,仍然是上海的标志性景观。
  
  
  
  俺们再乘18路去老黄浦,车行至西藏路桥,掠过了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奋勇抵抗日军的“四行仓库”遗址,这是八一三抗战时期最激烈最卓绝的战斗,仓库前的苏州河静静流淌,唯她见证过这海上百年的隐忍荣辱。过桥下车,俺却暂时性的迷了路,找不到计划行走的北京东路,不过老黄浦的任何一条路均有美丽风景,随便找一条穿越都无妨。于是俺带领叫树兄胡乱穿梭,从老式里弄的石库门穿越,在层层叠叠的晾晒的市井小民的衣物下一直穿越到了“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东路。来上海旅行,是一定要走一下南京东路的,中华商业的百年缩影全在这一条不足千米的步行街上,什么叫霓虹闪烁,什么叫摩肩接踵,这里都能得到最好的诠释,在一百年前这里就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街,而今天这里仍然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街。俺们一直走到了南京西路的国际饭店与上海美术馆,叫树深深迷上了国际饭店这个沧桑的老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摩天楼,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24层高。虽然现在她隐没在周边的高楼中毫不起眼,但她曾经雄居中国最高大厦的位置数十年。大楼周身灰褐色,叫树形容她“像一个大巧克力”。而上海美术馆,也是个漂亮的钟楼式老建筑,中西合璧,只是,只是......只是俺却对此建筑历史成因一无所知,所以无从谈起。不过和叫树坐在美术馆外的长椅上静观一侧时尚的人潮,一侧的古老的建筑,就算历史无可考,也很享受那一刻交错的时光……
  
  
  
  华灯又初上,夜上海的生活又拉开帷幕,但俺两天的向导生涯即将结束,一方面是叫树有杭州的朋友来上海与他聚首,另一方面是俺公司的事务缠身请不出更多的假,所以,又该是与朋友道别的时候了,两天里,俺自己也深入的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上海,那些繁华深处的别样风情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那般华贵美丽,俺把这也当作一次旅行,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的一次旅行,从此后会不由自主爱上自己的城市,努力培养起在这个城市中的幸福感吧。
  
  
  
  而亲爱的叫树兄,我们来日方长,愿后会有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叫树兄的上海行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