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8的UART发送和中断接收---STM8-第二章

1. 综述

  UART的基础知识,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常称作UART,是一种异步收发传输器。

  做软件开发的人都知道打印信息的重要,说到打印信息,我们就不得不说UART串口打印。做单片机开发的人,打印信息主要的来源就是UART串口打印。因此,UART会比较常用到,所以在此对UART串口进行一个说明。

 

2. 关于STM8S103手册的UART简介

 

基于STM8的UART发送和中断接收---STM8-第二章_第1张图片

 

3. UART初始化参数详细讲解

3.1 BaudRate(波特率)

  所谓的波特率就是每秒钟传送的码元符号的个数,可以理解为串口的输出速率。可选的波特率有很多,常用的波特率有115200bps,9600bps等...

 

3.2 WordLength(数据长度)

  即为传输的数据转成二进制后有多少位。可选的数据位数:8位、9位,常用的数据位数为8位。

 

3.3 StopBits(停止位)

  即为数据帧的尾部传输停止位个数。可选的停止位:0.5位、1位、1.5位、2位,常用的停止位为1位。

 

3.4 Parity(奇偶校验)

  即为输出结果是否经过奇偶校验,根据被传输的一组二进制代码的数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来进行校验。可选的奇偶校验:奇校验、偶校验、不进行奇偶校验。常用的为不进行奇偶校验。

 

3.5 SyncMode(同步模式 )(本博客对此模式只进行一个粗略讲解,如想深入了解,请察看官方的手册。)

    通信时双方是否有共同的时钟参考,能否通过时钟参考准确收发数据。可选择的模式有很多,常用的模式为 同步模式禁用,SLK PIN禁用。

 

3.6 Mode(UART模式)

  可选的模式:接收使能、接收不使能、发送使能、发送不使能、发送接收都使能。常用的模式为发送接收都使能。

  

4. 例程

4.1 编译环境

  我的编译环境是IAR,这款软件是现在STM8的主流平台,比较推荐。不过我打算等到STCubeMX更新出比较方便的版本后再去使用Keil5,因为我在用STM32的时候就是利用Keil5,的确很方便,你们也可以学着用一下。

 

4.2 主芯片

  我的主芯片是STM8S系列中的103,其中STM8S的003、005、和103、105,配置一样(外设和CPU频率,FLASH),在代码相同的情况下均可进行烧写。

 

4.3 库文件的添加

我们的工程可以在IAR中的官方例程中复制,操作过程:打开STM8S_StdPeriph_Lib(这是一个官方的库文件,下载IAR STM8包的时候就携带,里面有库文件和相对应的例程),将Libraries文件复制到你工程所在的文件下,并将有关于ADC的库文件添加到你的工程列表当中。添加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编写代码了(如果你将全部的库文件都添加进来的话,编译程序后库文件还有红点报错的话,这是因为你选的芯片上没有该功能,你需要将其删掉才能不报错。)如图。

                    基于STM8的UART发送和中断接收---STM8-第二章_第2张图片

 

4.4 代码

4.4.1 UART初始化

 

  我们所要用到的IO口和Uart都需要初始化,而IO的初始化就比较简单,具体步骤可以参考我上一篇博客,UART的初始化就需要到stm8s_uart1.c库文件中找到相对应的函数进行调用才能初始化成功。该库文件中的大部分函数都有一定意义和价值,大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用,我这里就不进行一一细述了。

  下面是串口初始化的函数。

复制代码

 1 /*******************************************************************************
 2 * Function Name  : MX_UART1_Init
 3 * Description    : UART1_Init
 4 * Input          : None
 5 * Output         : None
 6 * Return         : None
 7 ********************************************************************************/
 8 void MX_UART1_Init(void)
 9 {
10   //初始化UART中的所有寄存器
11   UART1_DeInit();
12   
13   //发送接收引角口初始化
14   GPIO_Init(Uart_TX_GPIO_Port, Uart_TX, GPIO_MODE_OUT_PP_HIGH_FAST);
15   GPIO_Init(Uart_RX_GPIO_Port, Uart_RX, GPIO_MODE_IN_PU_IT);  
16   
17   //UART的参数初始化
18   UART1_Init(115200, UART1_WORDLENGTH_8D, UART1_STOPBITS_1, UART1_PARITY_NO, UART1_SYNCMODE_CLOCK_DISABLE, UART1_MODE_TXRX_ENABLE);
19   
20   //UART中断使能
21   UART1_ITConfig(UART1_IT_RXNE_OR, ENABLE);
22   
23   //使能UART
24   UART1_Cmd(ENABLE);
25   
26   //中断使能
27   enableInterrupts(); 
28   
29 }

复制代码

 

扩展一下基本知识就是:起始位 +数据(8位) +停止位(这里没有校验位)。
所以我们传输一个字节数据要用到10个位。这样算下来 115200/10 = 11520 字节/s。(即速度为11520 B/s)

通俗一点的说的话,KB是1024个B,11520 (B/S) / 1024 = 11.25KB/S就是我们这个功能所拥有的速度了。

这个是为了让你知道它的速度局限在哪里。因此来做一些它所力所能及的事情。

4.4.2 发送

  我们使用的是unsigned char类型的数据,所以要在stm8s_uart1.c文件里找到UART1_SendData8(uint8_t Data)函数然后放在main函数里调用就行,然后发送字符串的话,我们需要用到此函数。此函数在库函数中没有,所以需要我们手动添加进去,不过也相当于该库文件的一个功能,我们可以直接将此函数放进库文件里面,位置就放在发送函数UART1_SendData8(uint8_t Data)的下面即可。

复制代码

 1 /**
 2   * @brief  Transmits 8 bit *data through the UART peripheral.
 3   * @param  Data: the data to transmit.
 4   * @retval None
 5   */
 6 void UART1_SendWord(uint8_t *Data)
 7 {
 8     while(*Data)
 9     {
10         UART1_SendData8(*Data++);
11         while(!UART1_GetFlagStatus(UART1_FLAG_TXE));
12     }
13     
14 }

复制代码

 

 

这里直接调用这两个函数便可实现发送。不过,发送的数据0x31是十六进制数,转成10十进制后为49,即为1的ASCII值。

1     UART1_SendData8(0x31);
2     UART1_SendWord("国维不行"); 

 

 

实验结果:

基于STM8的UART发送和中断接收---STM8-第二章_第3张图片

 

4.4.2 中断接收

1    if(UART1_GetITStatus(UART1_IT_RXNE) != RESET)        //检查指定的UART1中断是否发生。 
2    {
3      UART1_SendData8(UART1_ReceiveData8());             //将接收的数据再用串口发送出去
4      UART1_ClearITPendingBit(UART1_IT_RXNE);            //清除UART1挂起标志
5    }

 

由于IAR中库函数工程模板的中断都写在 stm8s_it.c 库文件中,我们需要打开将上面的代码加入函数内部中,如图。

如果不懂的如何操作中断函数,请看这里:我们只需要在中断的库函数里面添加代码即可,不用在主函数中对该中断函数进行调用,只要我们使能中断,系统会自动帮我们运行该函数的。

基于STM8的UART发送和中断接收---STM8-第二章_第4张图片

注意:这里的中断处理有芯片型号的区分,如果不是STM8S103芯片请自行选择相对应的芯片的中断处理函数。

 

实验结果:

基于STM8的UART发送和中断接收---STM8-第二章_第5张图片

 

5. 结尾

  相对来说,STM8库文件的UART调用还是比较容易的,希望该博客能够帮助到大家实现UART功能。

  对STM8的UART的说明和引用到这里结束,感谢各位看官的点击。

  如果觉得有所收获请点下推荐,若认为该博客中存在错误的说明或者对博客中某方面有疑问请留言。

 

作 者:浩宇99✌
出 处:https://www.cnblogs.com/zhenghaoyu/p/106984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发表于 博客园,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ST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