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央企热衷“地王”,根本上是国企软预算约束的痼疾使然。但是,在本轮房地产行情中,又有特殊原因。在国企改革无可拖延的情势下,央企担心自己成为重组对象,拍到“地王”,能显著增加企业的土地储备账面价值和存货含金量,做大企业规模。
文章说,国企、特别是央企接连制造“地王”是对房市调控政策的挑战和消解。这严重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失衡,使得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市越发火爆,而数量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则被“虹吸”得气息奄奄。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完成房地产去库存的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
----------------------------------------------------------------------------------------------------------------------
但是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根据惠誉2015年的研报,中国的银行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信贷资产总额自2008年末以来增加了400%,而其他类型抵押物的信贷资产总额只增加了260%。中国的银行信贷资产总额中有40%是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同期,住宅房贷总额增加超过3倍,而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企业贷款总额增加了几乎5倍。
最新从银监会得到的数据是,2013年底中国最大的几个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贷款,对贷款总额的占比为38%。房地产和土地作为抵押品在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信贷中的权重可能更大,危害也可能更大。根据麦肯锡去年的债务研报《Debt and (not much) deleveraging》,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债务都与房地产有关。
所以土地和房地产在中国是比股票更重要的融资抵押物,是最重要的。房地产和股票一样被作为抵押物质押物融资了,其价格风险其实不在供需,而在质押抵押融资的金融杠杆上。
在中国,地方政府、企业(特别是国企和央企)、银行是做高中国房地产金融杠杆的主力。根据穆迪的最新数据,地方政府目前的债务总净额是280万亿元。这些债务的融资抵押物相当大一部分是土地及相关不动产(高速公路,桥梁等)。所以地方政府很有必要做高其融资抵押物——土地的价格。因为如果土地价格表现不好,280万亿元融资的抵押物盘子一旦平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要是表现太好也容易被骂)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城投债的31.0%为商业银行持有,24.8%为基金管理公司持有,21.4%为保险公司持有。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中政府资本的比重非常大,也就是“国家队”。
所以房地产的金融杠杆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还有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手里。而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的主要融资抵押物也是土地及其相关不动产(厂房,办公大楼等)。
总而言之,地方政府和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是融资方,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是配资方,土地及其相关不动产是配资抵押物。他们才是做高中国房地产金融杠杆的主力。
如果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一旦掉下来,最惨的就是地方政府、央企、国企以及相关特权企业,还有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国家队”。因此在中国债务杠杆逼近超级观点的档口,央企、国企才会疯狂的制造“地王”,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则全力配合。(原因之三)
====================================================================
补充三再来看一篇非常诡异的报道
也是深圳地王的制造者,下面这篇文章里面满是G点啊,连浙银都被牵扯进来了
141亿深圳地王制造者:背后隐藏一堆秘密 董事长相当低调A股上市公司信达地产,是2009年由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从一家名为青鸟天桥的软件公司购买而来的壳,在重组之后信达地产成为信达资产的地产发展平台。
根据信达地产2015年年报显示的股权结构,信达地产由信达投资百分百控股,而信达投资隶属于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信达资产是建设银行最初为剥离不良资产,而设立的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其与东方、华融、长城并成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业内俗称为四大AMC,是金融行业最著名的金融巨头。
信达资产注册资本为251亿,公司性质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67.84%的股份由中国财政部直接持有。
信达地产的2015年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81.36亿元。这一规模,相比房地产行业第一位的万科,收入不足后者的4%。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鉴于信达地产央企的血统,其在财务上的任性,是任何一家房企望尘莫及的。
2015年,信达地产总债务规模为305.01亿元,同比增长70.45%,主要通过增加短期、长期借款及发行债券增加外部融资,其中短期债务高达142.50亿元,同比增长93.25%,长期债务162.51亿元,同比增长54.47%。
进入2016年,信达地产的债务规模继续大幅上升。在其今年初发债时,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做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信达地产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分别为83.96%和315.48%。财务杠杆在行业中亦处于较高水平,未来随着土地投资的增加以及项目开发的继续,负债水平或将进一步上升。
信达地产负债率的走高,原因很简单,就是买地。简单回顾一下信达地产在土地市场的机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2015年11月,信达地产以总价72.99亿总价摘得上海新江湾地块,折合楼板价高达49152元/平方米楼面价,刷新成交记录。
2015年12月,信达地产总价30亿元,楼板价2.7万元拿地深圳住宅地王
。
2016年,5月,信达地产以总价123亿元摘得杭州首幅总价超过百亿的地块。据悉,信达拿地的价格因为远远高于受托价格,导致本与其联合拿地的万科当场退出合作。(看到没,呵呵,本来和信达联手的万科,一看这个疯子,立马就呵呵了)
1个月之后,信达地产再次以总价58亿元拿到了上海顾村地块,3.6万的楼板价再次刷新了当地的出让纪录。
信达地产用钱制造了土地市场的一个又一个地王。有房地产企业负责财务人士表示,在整体货币宽松的环境下,央企背景的信达地产,融资不成问题,融资成本也低,其扩张不受资金的限制。此外,信达的资本运作的优势,也是其它房企所不及的。
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170亿抢地王,信达地产的钱从哪来?》报告中称,除了银行贷款、股权质押,增发等常见的金融手段,基金是信达资产向信达地产“输血”的渠道。
据不愿具名的房企负责人透露,信达地产急于在一二线市场扩张,今年其在土地市场的投资计划是100亿本金。根据土地出让的相关要求,竞买企业在竞买土地时,1/3资金是开发商自有资金,换句话说,信达地产今年投资的规模实际可能高达300亿元。这个投资规模相比起在2015年年报中披露的80亿土地投资额,提升近四倍。
信达不断缔造地王的背后,是外界对于其不惜代价大举进军房地产业的不解。有房地产行业人士称,以信达在顾村的地块为例,无论怎么测算,都无法盈利。央企和一般的民营企业的思路不同,其应该不是为了单一的项目汇报。
上述克尔瑞研究报告称,中国信达作为央企金融巨头,主业的利润率远高于房地产。在当前经济和市场背景下,中国信达最需要的实际是资产配置。从2015年7月开始,离岸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加速,因此合理的配置资产规避汇率风险是需要企业考虑的。而中国信达作为国内四大AMC之一,属于典型的“不差钱”,资产配置时需要一类能够承载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而房地产是最为合适的。
有分析称,财政部有意输血,信达在财政部的授权和支持下,激进拿地,炒出大量的地王项目,然后仰仗着不可思议的低息利率来支撑著盈利模式。(高层有意输血,地方乐见其成)
另一个炒高房价的佐证是,信达通常在拿地之后并不自己开发房地产,而是找另一家地产商做合作伙伴,由合作伙伴开发和销售,而信达仅作为出钱的大股东。也就是说,只管出钱炒高房价。
当然啦,万一要是炒的价格过高,引起舆论反弹了,高层就立马出来降降温,谈谈话啦,一个唱黑脸炒房价,一个唱红脸表示不允许炒高房价,要出台限制措施云云,义正言辞的表示要约谈相关央企,给屁民点交代,实际上有用么?地王都已经搞出来了,钱是绝不可能退回去的,然后雷声大雨点小的了事了
与美联储不同,中国的央行属于政府部门,不是自负盈亏的单位.所以在其资产负债表上没有“所有人权益”这一项,故资产与负债等同。
由于外汇增长过快,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十年内增长了大约700%.外汇资产增长得过快有什么副作用呢?就像上面说的,中国人民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是两边等同的.为了对冲这部分外汇资产,央行不得不增发人民币基础货币对冲.这部分新增的货币,称之为外汇占款.尽管央行可以质押证券之类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暂时减少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但是这十年来,基础货币的供应量还是从2000年的三万多亿增加到2007年的是十三万亿.
http://www.pbc.gov.cn/eportal/fileDir/defaultCurSite/resource/cms/2015/07/2007S04.htm
而M2的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有兴趣话,请把各个年份的M2记下来,再根据年份用excel做个图表出来把各年的M2连接起来.你会看到M2这条曲线的斜率从05年开始突然抬头。而房价开始飙升和股市暴涨也发生在这一年。
第二个阶段2007-2008,泡沫暂时被逐步控制:
从2007年开始,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连续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和货币乘数成反比),一年内次数高达十几次以上。最终把股市和房市的泡沫压了下来。我记得从2007年年底开始,深圳的房价阴跌了整整一年。
第三个阶段2009-2011年年末,四万亿春药刺激:
08年下半年,雷曼破产后危机开始扩散到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上千万规模的民工返乡潮,为了保增长,十月底出台四万亿政策,由于本国货币政策是要配合财政政策的,结果货币政策在09年来了个180度的转向,从收紧变为彻底的宽松,当年银行新增的信贷和M2就接近和超过了10万亿。
http://www.pbc.gov.cn/eportal/fileDir/defaultCurSite/resource/cms/2015/07/2009s01.htm
http://www.pbc.gov.cn/eportal/fileDir/defaultCurSite/resource/cms/2015/07/2009s07.htm
当然,从09年开始,房价也再次开始了全国性的狂飙
第四个阶段2011年年末-现在,四万亿后遗症显现,普涨阶段结束,资金开始逃离中国,扎推一线抱团取暖:
2011年年末到2012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1.从2012年开始,中国16-60岁的劳动力人口开始减少,比很多专家预计的要早了好几年。但人口向一二线流动的趋势依旧强烈。
2.四万亿春药的效果消退,后遗症开始爆发,你们可以去看看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财务报表,2011年四季度-2012年一季度财报显著恶化,应收账款激增。其他传统行业类似。李稻葵所说的政府搞刺激导致产能过剩,在这些企业的报表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3.从2011年年底开始,资金开始从国内跑路。
由于本国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开放,可大致推出下列的约等式:
资金流出=经常账户盈余 + FDI -海外投资 -新增外汇占款 + 新增外汇存款 -新增外汇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开始抛弃人口流入减少的三四线城市和传统行业,进入一线抱团。
而最近这几年以来,资金出逃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已近掩盖不了这一趋势了:
uestion/21450388/answer/65161346
这给党国出了一个难题:你是要保房价呢,还是要保汇率呢?
要保房价,得维持货币供应量,但现在资金出逃,冲击到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供应了,只能从别的渠道发行基础货币,而由于之前我国的基础货币基本来源于外汇占款,有美元背书,所以汇率始终能保持保持稳定---当然,发行基础货币从法律角度来说不需要美元背书,但如果你从别的渠道发行这个基础货币,那汇率自然会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