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三进PC

               

“除了联想,哪家国内PC厂商将来会对惠普构成威胁?”“我想会是海尔。”惠普信息产品及商用渠道集团执行副总裁庄正松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去年确实也是海尔集团在PC业务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海尔完成了将近100万台电脑的销量,在国内PC厂商当中排名第四,其中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更是仅次于联想。
      

对于海尔集团计算机本部本部长高以成来说,好戏才刚开始。6月18日,海尔携手英特尔、微软和富士康推出“永不死机”的“博越”商用台式机,宣布大规模进入商用市场。这也是高以成正在跨越的第二道坎——此前,海尔已经成功跨过了笔记本电脑的第一道坎。

              海尔三进PC_第1张图片

三进PC 
      

在这之前,海尔集团曾经先后两次进入PC领域,却都悲壮地倒了下去。总结起失败的原因,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话来说:第一次输在自负上,第二次输在自卑上。
      

1998年海尔第一次进入PC行业的时候,显得有点过于自信,完全照搬白色家电的思路来运作PC——所有的成品都由海尔自己来生产组装,结果,PC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奇慢无比。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当2003年海尔第二次进入PC的时候就显得小心翼翼了。当时,海尔和急于进入PC领域的台湾制鞋之王宝成集团合资成立了海成(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来运作海尔电脑。这一次,海尔认为,既然自己并不懂PC,就请业内知名IT人士来代为进行运作:海成的总经理雷师凯曾经担任过华硕电脑华南区总经理,总经理特别助理谢聪岳则在宏干过16年。
      

但是,当时这些台湾厂商也并没有在内地找到运作品牌的正确道路。“我们这一次虽然找对了路,我们把海尔的品牌、服务、渠道与台湾企业的研发、制造结合了起来;但是,其实我们当时并没有找对人。”高以成认为,台湾业者虽然在研发和制造方面属于绝对一流,却缺乏在中国内地广袤市场上运作品牌的能力。而且,这家合资公司既没有与市场和决策中心的青岛海尔总部相接,又没有与制造中心位于广东东莞的宝成制造基地相连,没有得到双方股东的支持,做起来当然是举步维艰了。
     

所幸的是,这一次海尔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做PC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张瑞敏已经意识到,随着3C融合趋势的进一步演进,海尔集团的家电业务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趋势,他已经把海尔下一步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代表集团未来希望的网络家电领域。而要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如果没有在PC上的积累是不可想象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未来PC或者PC的变体最有可能成为网络家电的控制中心。
      

而且,做PC也能够为海尔逐渐老化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海尔如果还是做冰箱、空调,要规模、要利润都没有问题,但是做到30年以后呢?”他们曾经做过调查,虽然海尔品牌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海尔已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品牌了。“现在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个信息产品是电脑,小孩如果不用你的电脑的话,将来怎么会买你的冰箱和空调呢?”
              

2005年,海尔再次对PC业务进行调整,将原来的计算机事业部升级为本部,与冰箱、洗衣机等海尔集团的重头事业本部并驾齐驱,而原来负责海尔全国销售业务的商流本部本部长高以成改任计算机本部本部长。
      

同时,海尔另起炉灶,与宝成旗下几家公司在深圳重新成立了海尔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来运作海尔品牌的计算机业务。海尔成功地说服了宝成的大老板蔡氏家族,同意将这家新合资公司的名字定为海尔,而不是原来的海成。这次,双方重新向新公司各自注入2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股权比例也由海成时代的50:50变成了现在的51:49,海尔处于控股地位。这也意味着海尔集团这次真的是在PC业务上投下大赌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尔三进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