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听朋友提起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逄小威动了念头,为什么不办一个中国电影人肖像展呢。
逄小威把这个拍摄计划告诉了好朋友刘佳。刘佳很支持他的计划,送给他一部康泰时中画幅相机。“为确保影像品质,我需要这样一台相机,但我买不起。”
拍1000个普通人都是多大的工程,更别说拍1000位明星了。
怎么找这1000个明星呢,朋友们帮了他很大忙,“葛优,他一下就介绍了十个二十个,就这样不断扩大联系范围。”
但是拍摄对象总是忙得很,每个人的拍摄时间多为15到20分钟。为了缩短用时,拍摄前他会提前“踩场”,选择角度,确认背景。等拍摄对象一来,迅速让他坐下。
他说,摄影属于媒体工作的一部分,而艺人对媒体常常是警觉和疏离的,摄影师就得尽量主动热情,免得冷场。
拍摄名人肖像还有一大难点,对方的照片太多,人们司空见惯。既要拍得准确——“不能把葛优拍成冯小刚,也不能把姜文拍成葛优”,又要遵从他们的气质避免重复。
诸多拍摄对象里,他对姜文的眼睛印象最深,因为眼神“挺爷们儿,挺霸气”。而张艺谋的眼神执着、坚毅,陈凯歌的眼睛体现智慧。
“一般来讲,演员比导演要简单一些。拍演员一般拍他的性格,拍他的漂亮;拍导演是拍一种力量和内在的思考。”逄小威说。
“其实,我以前也是个演员。”他懂得并了解演员这个职业,也了解演员的心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逄小威考上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那时候他与葛优睡一个房间,没有戏演的时候,他就拿起相机,葛优做他的模特。
做了十年演员之后,1989年,他在出国热潮中赴日工作学习。1997年回国,开始为电影剧组拍摄图片和纪录片。
逄小威推崇写实主义。他认为照片中的美感都应该由被拍摄主体本身来传达,而不是摄影师炫弄技巧。摄影师要进行原始的记录,尊重主体本身,把拍摄对象原汁原味地呈现。
在逄小威的镜头里所有人一律平等,拍照时,对方的社会属性、职业属性等通通被拿掉,此时此刻,只是本人。
拍肖像的时候他的镜头离拍摄对象很近,而且采用大光圈,将焦点对准眼睛,尽可能虚化背景。然后在捕捉到他们最自然的一个表情时,按下快门。
刘烨
刘烨裸露上身,乐不可支。因为出现肩膀,这幅照片的构图是个特例。在北京的昆玉河边正拍着,有个牧羊人赶过来一群羊,羊在他们身边吃起了草。逄小威问牧羊人借来长鞭给刘烨玩,正是夏天,刘烨玩得高兴,开始光着膀子拍。
肖像照中的冯小刚显得沉静。他正在青岛拍电影《手机》,并不太认得赶来拍肖像的逄小威。逄小威的好友葛优居间安排了拍摄。“等他来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了。”逄小威出其不意地抓到了冯小刚工作时的状态,“他还没跟我说长道短,我已经完成拍摄了。”
拍肖像照时,李雪健在电影《吴清源》中饰演李玉堂,逄小威夫妇负责片场的现场照片和纪录片。拍摄地点就在北影厂的摄影棚前面,化妆室楼下。李雪健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但表情很乐观。
自从李雪健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饰演林彪,逄小威就喜欢上这位演员。他相信,对长期喜爱从而一直想拍的艺术家,自己平时已经在有意无意地做准备,这对拍摄非常有帮助。“像写文章时候的腹稿。一旦这个人坐在你跟前,你会迅速把心里的感觉给利用起来。”
他的真诚和执着得到了众多人的帮助。当他的作品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导》先后提供给他拍摄的支持和授权,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年的年份,电影投资人王中军也资助他出版了摄影集《面孔》。
收藏家马未都评价说:“每一位看过逄小威先生摄影作品的观众,都能感觉到作为摄影家的不易。这种不易,不单单是付出体力与耐心,更多的是付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执着。”
他就是逄小威,中国著名摄影家,1956年生于北京。
新青年摄影聚集地 MEPAI.ME
未成年人请在父母陪同下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