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1) - 总论

201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基础 精讲班 01

会计基础 精讲班

主讲老师:覃盛华

 

 

 

第一部分

一、课程介绍

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专业类(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可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两科。

 

 

二、课程内容分析

本课程共十章

第1章:总论

第1节:会计概述

第2节:会计基础假设

第3节:会计基础

 

 

 

第2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1节:会计要素

  第2节:会计科目

 

第3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1节 会计等式

第2节 复式记账

 

 

 

第4章          会计凭证

第1节       会计凭证概述

第2节       原始凭证

第3节       记账凭证

第4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5章          会计账簿

第1节       会计账簿概述

第2节       会计账簿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

第3节       会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第4节       对账

第5节       错帐更正方法

第6节       结账

第7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第6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1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2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3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7章          财产清查

第1节       财产清查概述

第2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3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8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1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第2节       资产负债表

第3节       利润表

 

 

 

第9章          会计档案

第1节       会计档案概述

第2节       会计档案保管

 

 

 

第10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1节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第2节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第3节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第4节       资本的增减

第5节       收入、成本和费用

第6节       财务成果的计算

 

 

本课程共十章

第一层 是第5章 会计账簿和第10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该部分内容最重要,出题最多;

第二层包括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6章;第三层次包括第7章、第8章、第9章。

第一层次、二层次的考核内容涉及到应用,掌握、熟悉、了解等层次,特别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应用,第三层次的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掌握、熟悉、了解等。

 

 

三、学习方法提示

一是 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是 注重练习,但不搞题海战术。

 

 

四、 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主要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业务综合体等。

 

 

 

四、教材变化情况

 

根据最新大纲重新编写后,教材主要有如下变化:

1.      将原有第1章内容进行分解,保留了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将原第1章第2节拆分成2节,分别是新第2章第1节,和第3章第1节。

2.      删除了原第2章账户的内容

3.      将原第3章复式记账编为第3章帝2节复式记账

4.      原第4章内容保留,但将原第4章第1节更名为会计凭证概述。

5.      第6章是财务处理程序,删除原第6章第2节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内容拆分为第6章1-3节。

6. 增加了经济业务核算的内容,即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下有6节,原有相关内容大纲不做要求,因此考试难度加大了。

 

 

五、各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六、各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第6章、第10章要特别注意相关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 总论

 

 

一、 本章概要

第1节 会计概述,包括会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第2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有4个,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与货币计量。

 

第3节 会计基础。包括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一章  总论

本章内容以理解记忆为主。

本章重点和难点为: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

 

一、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会计概念

1.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2.会计的内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对于会计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本质)

第二: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些列专门方法

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时,形成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工作的独特方法。例如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并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运用实现会计工作的目的。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监督)

会计一方面要按照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正确、计量和报告,另一方面要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因此,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核算和监督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会计管理活动带重要表现形式。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1.定义

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1)记账: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

2)算账:在记账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

3)报账:在算账基础上,对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对有关方面进行报告。

 

(二)会计监督

1.定义

也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

 

2. 特定

1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会计核算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提供的价值指标。

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

3监督依据包括合法性与合理性两方面。

 

 

练习题:

1.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后,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X)

2.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经济活动的(B、C)进行审查。

A.真实性                           B.合法性

C.合理性                           D.有效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核算时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监督是核算的保障。如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九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会计对象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1.内涵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题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有成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不是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而是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

 

2. 主要类型

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同,经济活动、资金运动的方式也不相同,具体的会计对象也不一样。

工业企业的主要活动是从事产品生产、必须拥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具体的资金运动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自己退出三个过程(循环周转)。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

资金循环是指资金形态依次有货币资金转划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产品资金,随着产品出售有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个过程为资金循环。

资金的不断循环,则成为资金周转。

 

3)资金的退出

资金的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资金循环与周转。

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运用;没有资金的运用,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等资金的退出,而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了。

 

企业应缴纳的税金有多种,如果企业缴纳的税金应计入产品成本(比如不允许抵扣的增值税等),此缴纳的税金九不会退出企业,会随同产品销售出去又将形成资金的回流,成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的一个组成部分。若果企业缴纳的税金是彻底流出企业(比如缴纳的所得税),它不会再为企业带来任何的资金流入,就是退出企业。

 

企业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盈余公积的提取实际上市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一种限制。提取盈余公积本身就是属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提取盈余公积也并不是单独将这部分资金从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抽出,因此资金并未流程企业。

 

 

练习题:

1.下面关于会计对象说法,正确的又(ABD)

A.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B.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C.企业日常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D.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

 

2. 凡是能够以数量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X)

 

3.企业会计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V)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内涵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经济的业务事项。

 

2.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各单位的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是指货币资金,包括库存资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如: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以及单位其他部门使用的备用资金。

 

(2)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务是指各单位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即实物资产),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 房屋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输工具、设施等。其中一部分是流动资产,一部分是固定资产。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指单位未来收取款项的权利,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跌款等。

       债务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有单位承担并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单位的现实义务,包括各种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或投资人)投资转入的资本金(即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本钱)。单位资本的增减,直接涉及企业所有者(或投资人)在企业所享有权益比例的变化,或单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责任与义务等。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对于企业来说,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丽日的总流入,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债务的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也随着增加。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支出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的支出和损失。

 

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能用货币加以计量、按规定可以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的生产耗费(即各项资金支出)。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生的按规定不能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资金耗费(即各项资金支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产品成本是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负担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应分摊的制造费用等。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利润分配亏损弥补等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练习题:

1.下列事项属于财务成果计算和处理的有(ACD)。

A.利润的计算

B.债权债务的结算

C.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

D.亏损弥补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财务的是(D)

A.机器设备 B.在产品

C.燃料     D.专利权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作出的合理判断构成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当人们一般把会计核算前提概括为四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比如,甲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甲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甲公司的角度进行反应和描述的,则甲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2. 会计主体不等于法律主体(法人)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时无法足以支撑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如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普通合伙企业不仅具有法人资格,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

企业集团中各个企业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人,但企业集团通常不是独立的法人,却是会计主体。

 

3. 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4. 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范围;

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练习题:

1.(A)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 会计主体必须是法律主体(X);

 

3. 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X)

 

4. 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D.当企业与业主有经济往来时,应将企业与业主作为同一个会计主体处理。

 

二、持续经营

1. 内涵

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会计主体是空间界定,持续经营是时间界定。

 

2.意义

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基础。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能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3. 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1.内涵

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公历确定起讫日期。

 

2.意义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奠定了理论与实务基础。已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自己运动的目的。

 

练习题:

会计中期包括(ABCD)

A.月度               B.季度

C.半年度             D.年度

 

 

四、货币计算

1.内涵

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别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判断题)

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2. 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目的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单位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以什么标准来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目的是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基础按其以应收应付还是实收实付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标准,可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类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权责发生制

1.内涵

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凡属本期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承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反之亦然。

 

2.优点

可以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承担的费用,从而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财务成果。

 

3. 缺点

       实务处理繁琐,需要进行帐项调整。

 

练习题:

1.某企业12月份与A公司鉴定了一份明年的供货合同,会计部门应依据该份合同核算当年收益。(X)

 

三、收付实现制

1.内涵

       也称现金制,以现金收到货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亦然。

 

2.优点

       会计记录简单;会计处理简便。

3.缺点

       不符合配比原则要求,不能正确计算各期损益,一般是用于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他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在权责发生制下,2011年10月份,某企业销售了一批商品,但款项没有收到。该笔款项在12月份打入企业账户,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将其作为10月份的收入,而不是12月份的收入。

 

【例】在权责发生制下,2011年10月份,某企业预收了一笔货款,此时尽管贷款已经收到,但货物还没有发出,就不能作为2011年10月份的收入,而应带货物发出月份在确认收入。

 

【例】在收付实现制下,2011年10月份,某企业某销售了一批商品,但款项没有收到,该笔款项在12月费打入企业账户,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将其作为12月份的收入。

 

【例】在收付实现制下,2011年10月份,某企业预收了一笔贷款,这时贷款已经收到,虽然货物还没有发出,也应当作为2011年10月份的收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