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
连通性——互联网上网用户之间,不管相距多远,都可以非常便捷、非常经济地交换各种信息。
共享——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有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互联起来。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因此1983年作为互联网诞生的时间。
——internet为通用名词,Internet为专用名词指因特网。
三级结构的网络。
——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向互联网管理机构申请到IP地址+通信线路+路由器等设备,个人只要向ISP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所需IP的使用权,并通过ISP接入到互联网。
——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
——互联网交换点(IXP),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而不需要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
互联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又称端系统)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程序:
1)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的程序的地址。
2)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
1)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和本地客户的请求。
2)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2、对等连接方式(P2P)
两台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一个是服务提供方。本质上仍然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链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路由器——它是一种专用计算机,用于实现分组交换。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上的资源。
电路交换(用于电话)——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的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将一个报文划分为几个分组之后在进行传送。
——将报文划分为数据段后,在数据段的前面加上由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一个分组。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而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
——路由接到一个分组,先暂存下来,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将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
——各路由之间必须经常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
——短分组是存储在路由的内存中。
报文交换(电报)——基于存储转发原理,只是没有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