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ables是采用规则堆栈的方式来进行过滤,当一个封包进入网卡,会先检查 Prerouting,然后检查目的IP判断是否需要转送出去,接着就会跳到INPUT 或 Forward 进行过滤,如果封包需转送处理则检查 Postrouting,如果是来自本机封包,则检查 OUTPUT 以及Postrouting。过程中如果符合某条规则将会进行处理,处理动作除了 ACCEPT、REJECT、DROP、REDIRECT 和MASQUERADE 以外,还多出 LOG、ULOG、DNAT、SNAT、MIRROR、QUEUE、RETURN、TOS、TTL、MARK等,其中某些处理动作不会中断过滤程序,某些处理动作则会中断同一规则链的过滤,并依照前述流程继续进行下一个规则链的过滤(注意:这一点与ipchains不同),一直到堆栈中的规则检查完毕为止。透过这种机制所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可以进行复杂、多重的封包过滤,简单的说,iptables可以进行纵横交错式的过滤(tables)而非链状过滤(chains)。ACCEPT 将封包放行,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不再比对其它规则,直接跳往下一个规则链(nat:postrouting)。
那么如何使用iptables在以上流程中控制对数据包的处理行为呢?当然是使用iptables与其相关的参数了。
1、iptables命令格式
iptables的命令格式较为复杂,一般的格式如下:
iptables [-t 表] -命令 匹配 操作
说明
(1) -t 表
表选项用于指定命令应用于哪个iptables内置表。
(2)命令
命令选项用于指定iptables的执行方式,包括插入规则,删除规则和添加规则,如下表所示
命令 说明
-P --policy 链名> 定义默认策略 -L --list 链名> 查看iptables规则列表 -A --append 链名> 在规则列表的最后增加1条规则 -I --insert 链名> 在指定的位置插入1条规则 -D --delete 链名> 从规则列表中删除1条规则 -R --replace 链名> 替换规则列表中的某条规则 -F --flush 链名> 删除表中所有规则 -Z --zero 链名> 将表中数据包计数器和流量计数器归零 -X --delete-chain 链名> 删除自定义链 -v --verbose 链名> 与-L他命令一起使用显示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3) 匹配规则
匹配选项指定数据包与规则匹配所具有的特征,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传输协议和端口号,如下表所示
匹配 说明
-i --in-interface 网络接口名> 指定数据包从哪个网络接口进入, -o --out-interface 网络接口名> 指定数据包从哪个网络接口输出 -p ---proto协议类型 指定数据包匹配的协议,如TCP、UDP和ICMP等 -s --source 源地址或子网> 指定数据包匹配的源地址 --sport 源端口号> 指定数据包匹配的源端口号 --dport 目的端口号> 指定数据包匹配的目的端口号 -m --match 匹配的模块 指定数据包规则所使用的过滤模块
iptables执行规则时,是从规则表中从上至下顺序执行的,如果没遇到匹配的规则,就一条一条往下执行,如果遇到匹配的规则后,那么就执行本规则,执行后根据本规则的动作(accept,reject,log,drop等),决定下一步执行的情况,后续执行一般有三种情况。
- 一种是继续执行当前规则队列内的下一条规则。比如执行过Filter队列内的LOG后,还会执行Filter队列内的下一条规则。
- 一种是中止当前规则队列的执行,转到下一条规则队列。比如从执行过accept后就中断Filter队列内其它规则,跳到nat队列规则去执行
- 一种是中止所有规则队列的执行。
2、iptables规则的动作
前面我们说过iptables处理动作除了 ACCEPT、REJECT、DROP、REDIRECT 、MASQUERADE 以外,还多出 LOG、ULOG、DNAT、RETURN、TOS、SNAT、MIRROR、QUEUE、TTL、MARK等。我们只说明其中最常用的动作:
REJECT 拦阻该数据包,并返回数据包通知对方,可以返回的数据包有几个选择:ICMP port-unreachable、ICMP echo-reply 或是tcp-reset(这个数据包包会要求对方关闭联机),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不再比对其它规则,直接中断过滤程序。 范例如下: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 echo-reply
DROP 丢弃数据包不予处理,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不再比对其它规则,直接中断过滤程序。
REDIRECT 将封包重新导向到另一个端口(PNAT),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会继续比对其它规则。这个功能可以用来实作透明代理 或用来保护web 服务器。例如: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port 80 -j REDIRECT--to-ports 8081
MASQUERADE 改写封包来源IP为防火墙的IP,可以指定port 对应的范围,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直接跳往下一个规则链(mangle:postrouting)。这个功能与 SNAT 略有不同,当进行IP 伪装时,不需指定要伪装成哪个 IP,IP 会从网卡直接读取,当使用拨接连线时,IP 通常是由 ISP 公司的 DHCP服务器指派的,这个时候 MASQUERADE 特别有用。范例如下: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p TCP -j MASQUERADE --to-ports 21000-31000
LOG 将数据包相关信息纪录在 /var/log 中,详细位置请查阅 /etc/syslog.conf 配置文件,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会继续比对其它规则。例如:
iptables -A INPUT -p tcp -j LOG --log-prefix "input packet"
SNAT 改写封包来源 IP 为某特定 IP 或 IP 范围,可以指定 port 对应的范围,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直接跳往下一个规则炼(mangle:postrouting)。范例如下: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p tcp-o eth0 -j SNAT --to-source 192.168.10.15-192.168.10.160:2100-3200
DNAT 改写数据包包目的地 IP 为某特定 IP 或 IP 范围,可以指定 port 对应的范围,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会直接跳往下一个规则链(filter:input 或 filter:forward)。范例如下: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 15.45.23.67 --dport 80 -j DNAT --to-destination 192.168.10.1-192.168.10.10:80-100
MIRROR 镜像数据包,也就是将来源 IP与目的地IP对调后,将数据包返回,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会中断过滤程序。
QUEUE 中断过滤程序,将封包放入队列,交给其它程序处理。透过自行开发的处理程序,可以进行其它应用,例如:计算联机费用.......等。
RETURN 结束在目前规则链中的过滤程序,返回主规则链继续过滤,如果把自订规则炼看成是一个子程序,那么这个动作,就相当于提早结束子程序并返回到主程序中。
MARK 将封包标上某个代号,以便提供作为后续过滤的条件判断依据,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会继续比对其它规则。范例如下:
iptables -t mangle -A PREROUTING -p tcp --dport 22 -j MARK --set-mark 22
看了本文是不是对iptables参数有所了解了,下文我会使用实例来更详细的说明iptables的参数的用法。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pco18
您的顶帖是我发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