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业务也日益变得更加复杂且多样化起来,前端工程师也不再只是做简单的页面开发这么简单,我们需要面对的十分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例如,业务愈来愈复杂,我们要如何清晰地梳理;团队人员愈来愈多,我们要如何更好地进行团队协作;功能愈来愈多,我们要如何保证页面的性能不至于下降,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如何提升开发体验和性能问题。
提升开发体验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我们的开发体验。
规范化
当团队人员不断扩充时,我们需要制定统一的规范来对平时的开发工作做出一定约束和指导。统一的规范包括前端的代码规范,根据规范定义好一套代码检查的规则,在代码提交的时候进行检查,让开发人员知道自己的代码情况。
同时,根据以往的开发经验,我们制定了统一的项目框架,根据业务功能不同,将一个项目(app)拆分成不同的业务模块(module),而每一个模块都包含自身的页面(page)以及构成页面所需要的组件(widget),每一个项目涉及到app、module、page、widget这些已经约定好的概念,这样让项目结构更加清晰,而且让团队内不同业务的人员之间切换无障碍。
组件化
在项目中引入组件化的概念,这里的组件对应上文讲到的widget,每一个组件都会包含组件自身的模板、css、js、图片以及说明文件,我们使用组件来拼装页面,像搭积木一样来拼装我们的页面,同时一个组件内可以调用另一个组件。
在拿到设计稿后,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哪些需要做成公共组件,那些是要做成独立组件,以及组件间如何进行通信。在页面中调用这些组件后,会自动加载组件的模板以及组件的静态资源,而当组件不再需要时,只要移除掉组件引用,那么相应的模板和静态资源也会不再加载。
组件化的好处主要有这么几点
- 管理方便,我们可以把一个独立功能相关的文件在工程目录中放在一起,这样代码管理起来会非常便利
- 组件复用,通过抽取公共组件,可以实现组件复用,从而减少工作量,创造价值
- 分而治之,这是组件化最重要的一点,将页面组件化,就是对页面功能的拆分,将一个大的工程拆成小的零件,我们只需要关注每一个零件的功能,极大地降低了页面的开发与维护的难度
自动化编译
在前端开发中,我们总是会去使用很多工具、手段来优化代码、提升开发效率,例如,我们会使用sass、less等CSS预处理工具来编写更好维护的样式代码,我们也会使用CSSLint、eslint等代码检查工具来检查代码的语法错误,使用文件合并压缩等手段来减少资源大小,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去做雪碧图合并、多倍图处理、字体压缩处理、代码发布等等。
曾经有大神说过,超过90s的工作都应该自动化掉。而以上所有的这些工作,贯穿我们整个开发流程,但是不同工具的切换不但显得凌乱,而且影响开发效率。在自动化、工程编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的当下,我们当然也要紧跟潮流,所以我们考虑通过自动化手段来提升我们的效率,让所有操作可以一键式开速执行完。
我们将通过定义好一系列的编译任务,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对我们的项目自动进行编译操作,最后产生出可上线的代码。
提升性能
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好性能优化。
首屏优化
页面的打开速度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指标,一个页面打开太慢会让让用户失去等待的耐心,为了让用户更快地看到页面,我们考虑将页面中部分静态资源代码直接嵌入页面中,我们通过工具处理,在工程编译阶段,将指定的静态资源代码内嵌入页面中,这样可以减少HTTP请求,提升首屏加载速度,同时降低页面裸奔风险。
按需加载
同时,我们考虑通过尽量减小页面体积来提升页面打开速度,在业务上我们将页面划分为一个个楼层组件,以京东美妆馆为例,页面中从上而下分为首焦、至IN尖货、今日特惠、潮流前沿、口碑榜单这么几个楼层组件,其实这个页面还有很长,内容非常多且复杂。
之前我们的做法是整个页面直出,这样一次性加载的内容会非常多,为了提升打开速度,我们考虑通过按需加载的方式来优化页面的加载。我们在页面中只放每一个楼层的框架性代码,楼层的模板和数据都通过异步的方式去拉取,来实现楼层组件的按需加载,同时我们可以对模板以及数据进行缓存,以此来减少请求,做更极致的优化。在开发中我们以正常组件的方式去开发整个页面,随后通过编译工具,在代码编译阶段自动将楼层的模板抽离成一个独立的JS文件,并给楼层容器打上标记位,通过页面加载逻辑去按需拉取模板,再进行渲染。
通过给楼层容器和模板分别加上标记位
o2-out-tpl-wrapper
o2-out-tpl
在编译时自动将指定的模板代码抽离成独立js文件
并且给楼层容器打上标记
同时在逻辑脚本适当位置自动加入模板的版本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按需加载的自动化生成,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很好地解放我们生产力。
基于资源表加载
根据页面组件化,通过工具分析,我们将获得页面与组件的依赖关系表,同时也能确认页面所引用资源的依赖关系,例如,我们在页面hello中同步引用组件topbar,那么依赖关系表中将会记录同步引用关系hello引用topbar.tpl、topbar.css、topbar.js,那么页面hello将会自动加载组件topbar的CSS与JS,同时依赖表会记录异步引用的关系,假如我们在组件C中通过API异步引用了组件D的js,那么会在依赖表中记录C异步引用D.js这一个依赖关系,这样D.js这个资源将会在用到的时候被异步调用。
同步引用的资源通过生成combo形式链接,在服务端进行文件合并,这样在页面加载的时候,页面只会加载自己需要的同步资源,异步的资源将会在用到的时候再加载,有效避免资源冗余。同时删除、增加组件也非常方便,只需改动模板中对组件调用,通过编译工具会自动重新生成模板以及combo链接。
我们可以将资源加载的操作抽离出来,形成一套统一的资源加载框架设计,这样我们使用的模板可以变得更加灵活,无论是纯html模板,还是PHP或Java之类的后端模板都能有效支持。编译工具扫描代码后只生成资源依赖表,我们通过实现各语言平台的资源加载框架,让不同语言的模板都能基于同一个资源依赖表进行资源加载。
同时,对资源进行MD5重命名处理,文件md5重命名也是一种提升性能的有效手段,使用文件md5后开启服务器强缓存,可以提升缓存的利用率并避免不必要的缓存判断处理。但文件md5重命名后会出现开发时引用的文件名对不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资源表中记录原文件名与md5重命名后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我们引用一个资源时,就会通过查表获取重命名后的资源名,然后利用代码中引用资源定位的能力来进行资源名自动替换。
静态资源预加载
所谓静态资源预加载,就是当用户在进行浏览页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当前页面静默加载下一个页面的静态资源,这样当用户进入到下一个页面时就能快速打开页面,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页面的打开速度。
我们会在静态资源预加载平台上配置每一个页面id对应需要预加载页面资源的id,然后系统通过读取资源依赖表获取到所需要预加载的静态资源,生成预加载资源列表文件,再将文件推送到线上服务器,通过页面挂载js请求获取预加载资源列表,随后静默加载资源。在有了资源依赖表后,我们可以准确地分析到每一个页面引用资源的请求,就可以很好地实现静态资源预加载的功能。
Athena
工欲善其事,必现利其器。为了实现我们对提升开发效率和产品性能的诉求,我们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工程化解决方案以及对应的工具Athena。
Athena是由京东【凹凸实验室】(aotu.io) 推出的一套项目流程工具,通过Athena,我们可以很流程地跑完整个开发流程。Athena分为两部分,一是本地自动化编译工具,二是资源管理平台,其架构如下
本地自动化工具
Athena本地编译工具是一个基于NodeJs的命令行工具,通过执行命令的方式来优化我们的开发流程,目前Athena的主要功能有
- 自动创建项目、模块、页面、组件结构
- 轻量组件化功能,根据组件加载情况生成资源依赖表
- Sass/less 编译
- 代码检查
- CSS prefix等处理
- CSS合并压缩,JS合并压缩
- 自动生成雪碧图,自动多倍图,图片压缩
- 字体文件压缩
- 自定义图片转base64
- 文件内联,可以内联样式及JS代码
- 文件MD5戳,将文件进行使用MD5进行重命名
- 本地预览,直接查看整个项目
- 资源定位(图片等资源路径替换)
- 生成CSS页面片,提供将页面引用的CSS/JS抽离成页面片的形式,方便管理CSS资源
- 部署到预览机和开发机
创建项目结构
在执行创建命令时,Athena会从管理平台下载自定义好的项目模板,可以根据模板创建项目、模块、页面、和组件。Athena有四个创建命令:
通过执行 $ ath app demo
命令就可以生成定义好目录结构的项目。
随后可以通过 $ ath module home
来创建一个业务模块;
通过 $ ath page index
来创建页面;
通过 $ ath widget widgetName
来创建组件。
开发使用
组件化
Athena中实现组件化主要是分为两种,一是针对纯HTML模板,通过扩展模板引擎方法实现,提供了组件化API widget.load
,它可以方法接收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widget的名称,后面两个参数是可选参数,第二个是向widget传递的一些参数,第三个是widget所属的模块,如果是本模块,可以不传例如
1 |
<%= widget.load('user') %> |
通过模板引擎编译,执行widget.load方法,可以实现加载模板,记录依赖关系的目的。
二是针对不同语言的后端模板,通过实现各自的组件化框架来进行组件的加载,例如 PHP
下使用 = $widget->load('user', NULL, 'gb') ?>
来进行组件加载,再通过代码扫描得出组件依赖关系。
Athena中的API
Athena针对模板提供了一系列的API来扩展丰富的功能,例如前面提到的 <%= widget.load() %>
来实现组件化。
同时Athena中还提供了其他API:
<%= getCSS() %>
、<%= getJS() %>
用来引用CSS/JS文件,传入文件名和模块名;
<%= uri() %>
提供了资源定位功能,可以在模板中标记资源,编译过程中会进行替换,而且在JS中也有资源定位API __uri()
;
<%= inline() %>
提供了内联资源的功能,传入文件名和模块名,可以在模板中内联任意资源,例如图片以及JS脚本;而且 inline
也可以内联一段网络资源,例如线上的JS文件,同样的在JS中也有内联资源API __inline()
;
雪碧图标识 ?__sprite
,在CSS中引用图片最后加上标识 ?__sprite
可以自动生成自定义名称雪碧图,同时支持自定义生成多张雪碧图,只需要要标识后面带上一个文件名,就可以生成一张以这个文件名来命名的雪碧图,例如 ?__sprite=icons
,这样所有带同样标识的图片就会生成一张以 icons
为文件名的雪碧图。
编译预览
编译任务
在编写完项目,就可以通过命令来对项目进行编译了,执行编译命令 $ ath build
,会针对指定模块执行已经定义好的编译任务,根据项目需求,目前编译都是基于业务模块去编译,编译任务的最小执行单位是页面,每次编译都会执行以下编译列表
本地预览
执行预览命令 $ath serve
会执行精简版编译任务来编译项目,编译完项目后会生成一份站点地图,随后打开一个本地服务器来预览项目,使用这个命令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开发,在预览时会同时watch目录和文件的改动,并且提供了livereload功能,我们可以在预览时任意修改文件,都将实时地反映到页面中,同时可以新建另一个窗口执行新增组件和页面的操作,让整个开发过程非常顺畅,我们只需关注开发本身就好,不需要再关注其他事。
执行完编译任务后,默认自动打开浏览器,预览站点地图
Mock server
在进行项目预览的同时,Athena同时提供了mock data的服务,我们可以配置相应的路由,以及路由接口对应的假数据,所有的接口请求会发送到mock server上,在mock server中可以选择将请求代理到假数据平台还是代理到线上接口,这样就可以脱离后端进行开发联调了,以此实现数据的前后端分离。
项目部署
在开发预览完后,通过命令 $ ath publish
就可以将项目发布到配置好的测试机上,发布同时支持ftp、sftp以及http形式。
组件维护
我们通过组件化的手段已经将我们的项目进行组件化了,这样我们经过业务迭代积累,产出很多业务公共组件,但在以往的项目开发中,公共组件的更新与维护一直很受限制,而且有哪些公共组件、公共组件长什么样子,只能依靠口口相传或者手工维护的文档。所以在Athena中我们加入了组件平台,在组件平台上统一展示各个业务的公共组件,而得益于本地工具,组件平台不需要人工干预维护,我们可以在本地通过命令 $ ath widget-publish [widgetName]
命令来发布一个组件到组件平台,这样其他人就可以立即在组件平台进行组件的预览,而其他人若想使用该组件时,在本地通过命令 ath widget-load [widgetId]
就可以下载该组件到自己的模块目录下了。
这样组件的维护更加自动化,公共组件的使用也更加方便了。
组件发布
组件下载
自身优化
为了提升开发效率,Athena做了一些优化操作
精简项目预览时的任务
在开发时进行项目预览时,会执行精简版的编译任务,剔除了类似文件压缩、雪碧图生成、模板抽离处理等耗时的操作,只保留核心、必须的编译任务,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编译时间,提升开发的效率。
预览时监听细化
在开发进行预览时,会对所有文件的改动进行监听,而针对每一类文件都有非常细化的操作,当文件改动时只会执行改文件所需要的编译任务,而不会进行整体编译,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开发效率。例如改动某一组件的CSS文件,则只会针对该文件执行一些相关的CSS操作。
同时得益于所有文件依赖关系的记录,在监听时会根据依赖关系进行文件编译,例如某sass文件中引入了另一个sass库文件,修改这个sass库文件的时候,会根据引用关系表同时更新到所有引用到这个sass文件的文件,这样项目文件更新及时,让开发流程更加流畅。
编译缓存
在图片压缩和sass编译时,开启文件缓存,将已经编译过且没有改动的文件过滤掉,不再编译,大幅提升编译速度。
发布缓存
设置发布过滤,根据文件md5过滤掉已经发布过的文件,提升发布速度。
技术选型
Athena本地工具早期技术选型是 Yeoman
+ Gulp
的方式,但后来由于安装、更新非常麻烦,命令太长很难打的原因,我们改成了自己开发一个全局安装包的方式,编译核心使用的还是 Gulp
的 vinyl-fs
来实现文件流处理,通过 ES6 Promise
来进行编译流程控制,最小以页面为单位,经过一系列编译任务,最后产出编译好的文件。
管理平台
性能优化一直是前端工程师探索的课题,很多时候就是资源的分配问题,也就是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配合本地构建工具来管理资源,我们搭建了管理平台。我们来看下,结合本地构建工具和管理平台,工作流程变成了怎样?
工作流程
- 在管理平台上创建项目,输入项目名称和预览机,以及选择相应的模板等;
- 在终端执行ath app指令,工具会优先拉取远程服务器的项目信息来初始化项目,如果没有获取到相关信息,就会在本地生成项目,并将项目信息上报给服务器;
- 项目初始化后,就可以创建模块、页面、组件了;
- 在编码过程中,可通过ath server预览页面;
- 在本地通过后,可执行ath publish将代码发布到开发机或者预览机。
在上面的publish指令中,工具会扫描所有文件,执行代码检查,扫描页面文件,获取组件依赖关系,根据组件依赖关系进行文件合并,然后会进行样式处理、js处理以及图片的处理,根据配置是否进行md5重命名文件,组装html,插入样式、js和图片,最后将编译好的文件发布到相应的机器。在整个过程里面,会生成资源关系依赖表,最终会将资源关系表及编译后的文件上传至管理平台。
除此之外,每个指令的操作都会上报给管理平台。管理平台收到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可以在平台上看到项目相关的信息。
整体工作流程图如下:
从上面的工作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平台需要有数据统计、资源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功能。整体架构图如下:
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包含项目操作日志,主要是用于统计团队每个成员具体的操作,方便项目成员查看项目代码变更;另一部份是统计样式表、脚本以及图片的压缩数据,用于显示工具给我们项目带来的提升。
以下是操作日志统计: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是管理平台的核心,主要分为4个部分:模块展示、依赖关系、组件预览和权限控制。这部分功能主要通过本地构建工具提供的资源关系表来完成。
模块展示
模块展示,用于记录项目具体包含哪些模块以及模块具体的信息。在平常开发中,我们的项目会分为许多模块,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人来开发和维护。当项目越大的时候,可以通过管理平台清晰地看到模块具体的信息。
依赖关系
依赖关系,主要是html、css、js和图片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资源关系依赖表,可以获取到各个资源被引用的情况以及线上版本的情况。当线上环境采用md5来做资源管理时,我们不是很清晰地知道静态资源对应线上哪个版本的资源,而有了这个依赖关系表,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更快地定位到具体的资源。
组件管理
我们采用组件来拼凑页面,当项目越大时,组件越多,那么如何管理组件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些比较老的冗余组件,我们不确定是否为其他页面所引用,那么就不能愉快地删除它。有了组件管理,可以清晰地知道组件的被调用情况,就可以对组件做相应的操作。
组件管理,结合组件平台来使用,在管理平台上引用组件地址预览组件,同时可以获取到组件被引用以及引用资源(如css、js、图片)的相关情况。
我们的组件分为两种,一类是通过ath w自动创建的,通过ath pu提交到管理平台的,在管理平台上进行组件的相关分析和编译,得到组件的信息,这类组件主要是跟业务绑定的;另一类是通过ath widget-publish提交到组件平台的,由组件平台进行相关处理,这类组件是通用组件,与业务无关,用于展示给开发以及相关业务方看的。
在组件平台上可以预览与编辑相关的组件,通过与设计师约定相关的设计规范来促使组件达到尽可能地复用,进而减少设计师的工作量,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组件提交到组件平台
通过ath widget-publish指令将组件提交到组件平台,组件平台会对组件源码进行编译,将组件名称md5、组件归类以及组件版本记录等等。
从组件平台上下载组件
通过ath widget-load指令将组件下载到本地,当本地构建工具向组件平台发起请求时,会带上组件名称,组件平台会将源码进行编译,将组件名称重命名,并且相应地替换源码中的组件名称,同时记录组件的被引用记录。
权限控制
权限控制,项目中存在公共组件模块,公共组件比较稳定,比如说轮播组件、选项卡组件等等,这部分代码一般比较少变动,可由少部分人来更新和维护,所以加入了权限控制机制,保证公共组件的稳定性。
项目管理
我们在使用本地构建工具时,需要配置多个参数,比如主机信息、选择模版等,在命令行环境下有些不直观。为了简化这个操作,管理平台提供了项目创建的功能,同时提供了模版创建的功能。
在项目信息、模块信息以及组件信息发生变更的时候,为了第一时间能够通知项目成员更新,加入了消息通知的功能,目前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后期可以加入微信提醒的功能。
技术选型
管理平台前端采用React+Redux的方式,后端采用Express+MongoDB,整体技术选型如下:
假数据服务
存在的问题
在平常的开发中,经常需要前后端联调,但是在项目开始之初,很多接口并没有提供,在以前的开发模式下,需要等待后端提供接口或者自己先定义接口,前端开发的进度可能会受影响。
Mock数据平台
为了不影响前端开发的进度,我们搭建了Mock数据平台,通过与后端协商数据格式,自定义数据接口,这样子就可以做到前后端分离,让前端独立于后端进行开发。
Mock数据平台基于mockjs搭建而成,通过简单的mock语法来生成数据。
Mock数据平台目前有如下功能:
- 创建模拟数据,使之符合各种场景;
- 生成json数据接口,支持CORS以及jsonp。
写在最后
本次分享首先讲述了我们在业务膨胀、人员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遇到的项目开发上的问题,并提出了我们自己对于这些问题思考总结后得出的解决方案与思路,最后产出适合我们团队、业务的开发工具—— Athena。希望我们的方案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