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预测谈起 - 别用臆断代替求证

翻知乎旧帖,看到2011年的一个回复,当时有人问上海有什么不错的互联网企业,我当时写了两个,一个恺英网络,一个是VeryCD(心动网络),我说三年后他们很可能超越土豆这样的公司。

在2011年,上海互联网好像大家也就把土豆当作一个领军企业来着。那时候恺英还在从社交游戏向网页游戏艰苦转型,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爆发,而我发帖的时候神仙道好像还没有爆发。

到了2014年,我觉得我的预测蛮准的,就翻了一下旧帖,没想到,一堆人跳出来说,打脸了吧,看走眼了吧,鞭尸了吧。

今天说这个事情,因为2015年

恺英借壳上市,收购了泰亚股份。

心动挂牌新三板,市值也有几十亿。

已经完全超越了土豆出售时候的市值。比起四年前预测的时候,两家公司最少分别增值了几十倍是不止的。 而能预测出增长几十倍从草根到上市的公司,我相信在当时所有答案里,没有比我更精准的了。

当然,可以说市值不太具备说服力,那么如果说利润更是完爆当初的土豆。

今天不想吹说自己看的有多准,毕竟自己也有不少看走眼的时候。 想说一点什么呢? 2014年的时候,其实心动网络的规模和业内影响力,恺英的公司营收规模和估值,都已经是展露端倪,并非昔日吴下阿蒙,而很多人依然视而不见,自以为是,用臆断来下结论。

我在知乎给自己贴了个三个标签,其中一个是考证控,有人就问,你考证过什么? 可能还真不是这种特意要去考证什么历史,什么专业科学疑案或者特别八卦的故事原委。 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在日常我们阅读,浏览过程中,看到一些和自己预期不一致,或者和自己的常识不符,或者纯粹好奇的一些信息,概念,数据,知识的时候,我通常会去搜索一下,看一下,1、这个描述是不是真的;2、这个数字是不是对的;3、这个出处是不是和他说的一致。 这就会有两个结果,第一,发现是夸大,谣言,或者是牵强附会的内容。 这样你避免被欺骗,被愚弄。 第二,发现是自己认知的误区,弥补了一个新的知识点。

今天写的没那么多,就想说几点,

1、遇到你所不了解,不清楚的东西,互联网很发达,求证的成本并不高,而靠臆断下结论是很愚蠢的。

2、求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极为不同的观点和数据,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仅仅从个人好恶做判断,经常有人说,谁谁谁垃圾,他们公司收入都是骗人的,可能那个人你真的不喜欢或者人品很有问题,但是这不代表说人家公司就没有可取之处或者。

3、请掌握最基本的求证能力,一些非行业内的人经常问这样的问题,腾讯的游戏有人充钱么?百度广告有人点么? 淘宝靠什么赚钱? 类似种种,有些学历很高的人也会问这样的问题,这些数据人家财报写的明明白白,如果真的好奇,花一点时间看看不好么?

多了解一些东西,真的没坏处,特别是还在迷茫找方向的年轻人。唉,说太多这样的话,某些人就是听不进去,咳咳。


有人说VeryCD不是心动网络,其实公司是继承关系,从老板到员工都是继承过来的,我当时写VeryCD的时候知道他们正在做游戏,看好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业务他们有潜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则预测谈起 - 别用臆断代替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