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5/HEVC学习笔记(一)

第一章 绪论
视频编码:
目的:尽可能去除视频数据中的冗余成分,减少表征视频的数据量。

1.1概述

1.1.1视频

1.帧:视频中完整的图像
2.视频序列:由许多帧按照时间顺序组成的视频
3.视频的空间域和时间域:视频序列中的每一幅图像,都由N乘M个像素组成,因此视频序列可以表示成三维矩阵,N乘M两个维度形成视频的空间域,另一个维度代表视频的时间域。
4. 帧率(单位:fps):每秒播放的帧数目
notes:25~30fps

1.1.2视频压缩与编码

1.视频压缩是一类特殊的数据压缩。
2.数据压缩分类(有无失真):
2.1无损压缩
压缩率5:1以下,图像3:1较常见
2.2有损压缩(视频多采用此方式)
本质:用失真换压缩比
原因:丢掉某些信息人眼耳很难察觉或可以接收
衡量压缩算法性能参数:码率和失真
目标:1.空间域:失真一定获得最高的压缩比(最低的码率)或者码率一定获得最小失真。2.时间域:帧率的变化要?。

1.2视频编码标准
定义:规定编码码流的语法语义和解释器
notes:即只要编码器编码后的码流符合标准的规定即可。
语法元素:编码器输出码流数据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比特构成,表征特定的物理意义。
语法:规定了各个语法元素的组织结构
语义:阐述语法元素的具体含义

1.3H.265/HEVC的基本架构和特征

1.3.2编码框架

1.帧内预测:
目的:去除图像的空间相关性。
方法:通过编码后的重构块信息来预测当前像素块
2.帧间预测
目的:去除图像的时间相关性
方法:通过将已编码的图像作为当前帧的参考图像,来获取各个块的运动信息。
3.变换量化
目标:去除频域相关性
方法:对残差数据进行变换量化:
分为两步:
(1) 变换编码:时域到频域;
(2) 量化模块:减小图像编码的动态范围。
4.去方块滤波
消除方块效应
5.样点自适应补偿
削弱振铃效应
6.熵编码
目的:将数据编码为二进制流
方法: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

1.3.3 H.265/HEVC特色编码技术

1.编码单元(CU):编码树单元(CTU)
编码树单元(CTU):大小可由编码器设定的宏块
变换单元TU支持大尺寸离散余弦变换,处理高分辨率画面中的平坦区域能更好地提高压缩率。
2.改进的帧内预测技术(35种)
33种角度预测、DC预测模式、Planar预测模式
3.帧间预测技术
运动信息融合技术(Merge)、先进的运动矢量预测技术(AVMP)、基于Merge的Skip模式。
原理:都是利用空域相关性和时域相关性来减少相邻块的冗余。
4.RQT模式
基于四叉树结构的自适应技术,自适应变换块大小,可以在能量集中和细节保留做最优的折中选择。
5.SAO技术
像素自适应补偿技术,一种滤波方法,减少振铃效应。
6.IBDI技术
在编码器的输入端将未压缩图像像素深度增加,在解码器的输出端又将像素深度恢复的技术。降低了帧内帧间预测误差,但要较大的内存空间,解决办法:引入参考帧压缩算法,减小数据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H.265/HEVC学习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