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陈皓前辈的跟我一起写Makefile,用于对学习的一个记录!
在了解Makefile知识之前,有必要知道什么是编译和链接。一个完整的项目源代码到最终生成可烧写的程序,需要经过编译和链接的过程。编译是指将源文件生成中间目标文件(比如.c文件生成.o文件,每个源文件对应一个中间目标文件),链接是指将中间文件合成可执行文件。编译时需要的是语法的正确,函数与变量声明的正确;链接时,主要是链接函数和全局变量。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中间目标文件来链接我们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源文件太多,编译生成的中间目标文件也很多,而在链接时需要明显的指出中间目标文件名,这对于编译很不方便,所以,我们会给中间目标文件打个包(Windows下叫库文件,即.lib文件;linux下是.a文件)。
一个完整的项目中,源文件是很多的额,并且按照功能,类型,模块等源文件放在很多不同的目录下,Makefile主要就是用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等。makefile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自动化编译,一个项目只需要执行一个make命令,整个项目就会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自动编译,即为方便。
Makefile最核心的规则就是目标,依赖,命令。
书写规则如下
target:prerequisites //target指最终生成的,prerequisites指依靠什么源文件来生成目标
command //命令前面需要有tab按下的空格
a.o:a.c a.h //实例 目标a.o 依赖 a.c a.h
gcc -c a.c
target文件依赖于prerequisites,target文件没有或prerequisites文件比target文件新,command命令就会执行。
一个Makefile示例
//假设一个工程有3个头文件
edit: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ia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main.o:main.c main.h
cc -c main.c
kbd.o: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insert.c defs.f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 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c: 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rm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在默认方式下,也就是我们只输入mak命令。
1.make会在当前目录下找名字叫"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
2.如果找到,它会找文件中的第一个目标文件,上面的例子中第一个目标文件就是"edit"这个文件,并把这个文件作为最终的目标文件。
3.如果edit这个文件不存在,或者edit所依赖的后面的.o文件的修改时间比edit这个文件新,那么,它就会执行后面所定义的命令来生成edit这个文件。
4.如果edit所依赖的.o文件也存在,那么make会在当前文件中找目标为.o文件的依赖性,比如main.o,再去找main.o依赖于main.c和main.h。
make的整个过程就是一层一层的去找文件的依赖关系,直到最终编译出第一个目标文件。
上面的例子中,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使用了好几次,我们可以定义变量对上面的例子做一些改进。
objs=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objs)
cc -o edit $(objs)
main.o:main.c main.h
cc -c main.c
kbd.o: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insert.c defs.h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o: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rm edit $(objs)
make功能很强大,它可以自动推导文件以及文件依赖关系后面的命令,所以没必要在每一个.o文件后面都写上编译的命令。make时,只要一个.o文件,它就会自动把.c文件加在依赖关系中。比如make时找到一个a.o,那么a.c就是a.o的依赖关系,并且cc -c a.c也会被推导出来。因此,上面的例子的新的makefile又可以这样写。
objs=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objs)
cc -o edit $(objs)
main.o:defs.h
kbd.o:defs.h command.h
command.o:defs.h command.h
display.o:defs.h buffer.h
insert.o:defs.h buffer.h
search.o:defs.h buffer.h
files.o:defs.h buffer.h command.h
utils.odefs.h
.PHONY:clean
clean:
rm edit $(objs)
前面的例子,依赖中有很多重复的.h文件,看起来很不舒服。改写方式如下
objs=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objs)
cc -o edit $(objs)
$(objs):defs.h
kbd.o command.o files.o:command.h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buffer.h
.PHONY:clean
clean
rm edit $(objs)
每隔makefile中都应该写一个清空目标文件(.o和执行文件)的规则,这不仅便于重编译,也有利于白痴文件的清洁。一般的风格是:
clean:
rm edit $(objs)
更为稳健的做法是:
.PHONY:clean
clean:
-rm edit $(objs)
.PHONY意思表示clean是一个“伪目标”,而在rm命令钱加一个减号的意思是,也许某些文件出现问题,但是不要管,继续做后面的事。clean一般都是放在文件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