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对Layer 1和 Layer 2的价值捕获提出了深入的分析框架,值得关注。不过整体分析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目前来看,整个加密社区还没有提出足够好的通用价值捕获框架,一切还在摸索中。这是需要继续努力的,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本文作者是KYLE SAMANI,由“蓝狐笔记”社群的“Sien”翻译。
在加密开发者和投资者社区中,“协议”一词是最流行的术语。当然,它流行也有它的道理,每个人都在构建“协议”。可能是这些协议给投资者和开发者们提供了产生回报的方法。
协议不是一个东西;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组规则。如果按照定义来说,是不可能投资协议的,因为没有可以投资的对象。加密投资者其实并不投资协议,而是投资于哪些让特定协议能得以运作的稀缺资产。
某些协议的原生资产捕捉了价值,而有些则没有。
我们将从价值捕获的角度来观察Layer 1和Layer 2的协议,并为每个层提出价值捕获框架。
Layer 1的价值捕获
Layer 1代币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保护其区块链免遭51%攻击。
为什么?
在很多加密项目和加密货币的爱好者看来,未来会有几千条链,甚至上百万条链也有可能。一些区块链将会运行相同的协议,例如很多小的区块链使用vanilla ethermint protocol,而其他链运行在自己独有的协议上,例如Solana,Dfinity,Algorand,Ethereum,Bitcoin,Monero等。
但就长期来讲,真正可以持续的区块链是有限的。我们已有证据支持这一假想:已经有13条链遭受到了51%攻击。而且,这些遭受攻击的资产不仅仅是长尾的小资产,它们中有一些较大规模的资产,例如ETC、BTG以及Verge都遭受过51%攻击,这些代币都在当时市值排名前20名时遭受了51%攻击。这些链现在虽然还没有死亡,但举步维艰。不过,它们最终能恢复往日辉煌的概率接近于零。
原因很简单:考虑一下,当用户把自己的财富存储在链上时,为什么他们会选择把财富存储在遭受过51%攻击的链中?
让比特币成功的突破不是技术、密码学或分布式系统,而是博弈论。比特币的突破是PoW一致性算法,有了这个算法,矿工们因为维护账本得到新挖比特币的奖励,并且激励机制会驱使不同的矿工按照比特币网络的最佳利益来行事,因为他们要考虑那些自己挖出来的比特币的价值。
通过测量实施51%攻击的成本,我们可以比较区块链的安全性。要实施51%攻击,攻击者需要付出高于链安全预算的成本。我们可以用美元来计算链的安全预算:
安全预算=总网络价值*通胀率+交易费用
请注意,它所计算出来的预算是网络安全的下限值,而不是上限值。对PoW代币来说,由于ASIC市场可能存在供应的限制,这让实施51%攻击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让计算简单,我们假定比特币的市值是1000亿美元。如今比特币的年通胀率是4%。为了简单说明,我们把交易费用降至为零,实际上,当前矿工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通胀增发,而不是交易费用。(蓝狐笔记译注:也就是说,矿工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出块奖励)。
因此,对于诚实的、受经济激励驱动的矿工来说,每年花费最高至40亿美元(1000亿*4%)来挖矿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比特币的安全预算是每年40亿美元。
从这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可以得出,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网络价值,因为在最大的区块链网络中不太可能出现高通胀。尽管存在对0%,1%以及2%通胀率的有效论证,但人们不太可能选择年通胀率长期来看大于5%的全球无国界的货币。
由于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网络价值,因此存在一种自然的网络效应:链的价值越大,就越安全。它越安全,它就越容易被下一个边际用户用来存储资产。
这就是为什么从中长期看,多链很难保持平衡的原因,其中只有少数几条链才能生存下来。为什么用户会选择第7条最有价值/安全的链来存储他们的财富呢?(蓝狐笔记译注:从蓝狐笔记的角度,更倾向于有多条链存在,当然会逐步趋向于集中。像隐私币场景,还有非价值存储的链也有立足点。)
考虑到PoW和PoS系统存在本质差异,可以期望,在可见的未来有一些链,它们会有独特的共识算法(如没有其他原因)。考虑到这些系统都还很早期,梭哈到单个共识模型是不成熟的做法。
跨链(可互操作的链)
很自然引出这样的问题:Cosmos(ATOM)和Polkadot(DOT)等跨链项目怎么样?两个链都在链之间进行消息的中继,并为此向用户收取费用。此外,Polkdot为它的支链提供共识安全,并由此收取费用。
因此,ATOM和DOT是能产生收益的资产,可以根据现金流进行估值。Cosmos和Polkadot团队都表示他们不期望他们各自的原生代币在他们的生态系统中被用作为货币。我们同意,也不期望ATOM和DOT成为货币。
考虑到如下三点:
1)跨链项目的原生代币不太可能成为货币;
2)链的唯一目的是保护自己免遭51%攻击;
3)原生货币可努力成为最大市场,它是全球性的无国界的货币。
还不清楚跨链项目是否能长期生存下来。然而,我们当然希望Cosmos和Polkadot能够在未来几年茁壮成长,因为很明显,Web3堆栈会变得越来越异构,而不是同质,这是由于开发者进行实验并在堆栈的每一层探索不同的权衡。
Layer 2的价值捕获
Layer 2协议捕捉价值的唯一方法是它是否存储某种外部和有价值的状态。
这个概念很抽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协议案例来说明Layer 2的资产:
1. 0x(ZRX)
0x协议是构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协议,也是目前为止最广为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允许双方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实现无需信任的数字资产交易。
排除ZRX持有人的代币余额,表面上看,0x合约的资产交易功能似乎并不存储任何状态。要么交易发生了,要么它没有发生。在处理交易之后,0x资产交换合约的状态保持不变。
除实际的资产交换合约之外,0x协议存储一些外部状态,比如用户偏好和网络级别的治理。虽然这些是协议的外部状态,它们不是有价值的状态。也就是说,它所存储的状态并不具有可衡量的市场价值。
0x协议至少有一个方式可以捕获价值:治理。这是创建附加协议状态(代币持有人投票)的明确决定。随着其他人基于0x核心协议构建更高层协议和应用,治理正在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如果这些外部协议必须实质上依赖于0x协议,那么,这些协议在0x的发展方向(维持现状或进行变革)上会有经济上的激励,由此一来,这些外部协议可能会积极地参与治理,或者他们可能会实施分叉,像DDEX最近做的那样。
虽然这是一个有趣的假设,但治理从本质上是否有价值,这还有待观察。至少,理论上它是有价值的,虽然我们持有怀疑态度。
2. Basic Attention Token(BAT)
BAT是一种事实上的无状态协议。除BAT持有人的账户余额之外,核心协议本身并不存储任何网络状态。BAT是专属的支付货币,它如果不进行重新设计,最终会遇到流通速度的问题影响。
虽然BAT协议基于以太坊网络中,实质上是无状态,但它在以太坊网络之外并不是无状态的。也即是说,Brave浏览器,它有超过500万月活跃用户,只支持BAT代币支付。对于Brave团队来说,他们在经济上有动力不去做改变,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BAT代币。随着Brave浏览器用户的增长,BAT附加协议状态也随之增长。这种附加协议状态不可分叉,因此BAT是无法分叉的。
Brave是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在抽象的基础上,BAT代币不应该捕获任何价值。而另外一方面,BAT代币受益于Brave团队的大量外部努力。如果BAT代币机制不做改变,从长期看,我们不期望BAT会捕获价值,但由于其存在一定程度的附加协议状态,可以证明一定的价值,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
3. Augur(REP)
Augur存储两种有价值状态。首先显而易见的是:所有开放市场的Augur合约中都锁定了资金。如果有人分叉了Augur,但他也无法分叉Augur合约中锁定的ETH。
Augur存储的第二种价值状态稍有些微妙,但事实上从长期看更重要。Augur是全球的、具有抗审查能力的预测市场,也是去中心化的预言机。这些功能齐头并进。
Augur是一个激进的概念。世界上像这样的东西还没有。这也意味着它是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它也有可能会失败。这样一来,每次预测市场成功,本身就为系统成立做了一次证明。为了支持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量,预测市场参与者需要清楚系统不会崩溃,而要了解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看到每个市场都诚实地解决了问题。
如果任何人要分叉Augur并改变代币分配,市场参与者会质疑其分叉的动机。REP的全部意义在于它对想诚实报告链下事件的理性市场参与者是有价值的。如果有人分叉REP,并改变代币分配,那么,大家会反过来思考,并假定该分叉的人/团队/公司是带有恶意的。
进一步来说,Augur的历史为Augur协议的未来准确性提供了可信度。换句话说,很多市场参与者如果发现在争议解决系统上很激进,那么他们不会在该平台上冒险使用他们的资金,直到他们看到在实践中真实起作用。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状态,它不能被分叉,它为REP创建了更多的防御性,以及其REP代币的价值捕获。
4. Livepeer(LPT)
Liverpeer是layer 2 协议项目,它有工作用途类代币,可以为视频转码网络提供动力。我想特别提一下工作用途类代币,因为在加密社区里面的普遍想法是,layer 2 工作用途代币网络无法捕捉价值。这并不是真的。
Livepeer是一个为实时视频流提供分布式转码的网络。为了在Livepeer网络中获得执行工作的权利,转码人必须购买并权益质押LPT。为了激励转码人这么做,视频流发布人给转码人支付ETH、或DAI及USDC等稳定币。因此,LPT可以用贴现现金流(DCF)模型进行估值。
Livepeer跟所有Layer 2 工作用途类代币网络一样,要求所有工作参与者必须在链上注册,注册的方式是权益抵押LPT。Livepeer网络上对转码服务的需求越多,LPT持有人获得收益就越高,这会让LPT价格越高。
对Livepeer对转码服务需求越多,更多诚实的转码人会参与对需求的竞争,这会让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变得更加安全。如果某人想分叉Livepeer,并创建自己的代币,代币将会是LPT价值的一部分,因为分叉并不能带走社区的需求方(流媒体方)和供应方(转码方)。
Layer 2工作用途类代币的目的是确保网络免遭恶意行为者的攻击。与Layer 1网络的情况一样,这里有自然的网络效应。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用户会用安全性更低的分叉网络?而不是用安全性更高的更大的网络?Livepeer协议并不对用户收税,因此在价格方面,分叉网络也没有机会对原有网络进行削弱。
所有Layer 2 工作用途类代币,例如Keep、The Graph以及SKALE等,都受益于经济安全网络效应,而不仅仅是Livepeer。
结语
考虑到所有支持加密网络的代码都是开源的,协议项目能用作防御的唯有网络效应。
尽管有很多方法可以引导出Layer 1资产的网络效应,但从长期看,由于链之间的价格波动是最终具有价值破坏性的,我们会看到整合。
从另外方面来看,Layer 2资产并不需要防御51%的攻击。相反,它们通过它们包含的价值状态来构建网络效应。
------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构成投资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通往区块链的新世界:关注“蓝狐笔记”区块链公众号:lanhubiji
或加入蓝狐笔记的知识星球:https://t.zsxq.com/iaQNnIq
也可加蓝狐笔记小助手入群微信:pacin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