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日常操作心理学

大师解释了产品设计的几个原则后,接着其实就是解释日常生活中用户操作的心理,从深层次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产品设计需要依据这些原则。

首先书中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用户习惯自行判断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模式。

这个可能是根据经验,用户对产品的理解不同,操作模式就会不同,设计师要做的是,尽量匹配共性的操作理念,不要擅自标新立异。

在这个基础上,书中提出了执行和评估这两个过程:

执行:

1、行动意图;

2、动作顺序;

3、动作的执行;

评估:

1、感知外部世界的状况;

2、对感知到的状况加以解释;

3、对解释加以评估;

老外喜欢将很简单的理念进行深入的分解,上面说到的执行和评估的分解就是如此。不过,这有助于他进一步解释了执行的鸿沟和评估的鸿沟,意思就是人们弄不明白自己的操作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越不清晰,说明鸿沟越大。

执行的鸿沟:产品的操作是否和用户所设想的操作一致?也就是用户意图与产品可操作性的差距。换句话说,产品的概念模式,可视性和匹配原则做得好,执行阶段的鸿沟就小。

评估的鸿沟:用户在解释系统的工作状态,与实际情况是否类似。如果用户的理解与系统实际情况一样,则鸿沟很小,否则很大。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反馈原则的要求。清晰准确的反馈,可以帮助用户立即明确系统的状态。

书中还提到几个产品设计的基本问题,用于检验执行和评估鸿沟的情况:

1、有哪些可能的操作;

2、如何才能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

3、具体如何操作;

4、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是否处于可期望的状态;

5、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心理学-日常操作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