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际的Lisp项目开发心得

在万家灯火,元宵节的烟花绚烂绽放的时刻,checkin了代码,随手统计了下代码行,恰好1000行整(包括空行)。冥冥中自有天意?

这个项目是一个分布编译打包发布程序,需要控制多台远端的服务器进行编译,编译过程有很多步骤,还要根据需要增删build 的步骤即参数。

最早的程序是用Python写的,只在一台机器上作,后来随着项目越来越复杂,打包编译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于是决定重写,那谁说重写代码是创业公司自杀行为来着?简直扯淡。

我决定使用 Common Lisp 来重写它。经过一周多时间,基本完成。

这一千行代码作的事情却一点也不少,它包含了:

1. 一个web界面,大概6、7个控制器,两个主要的view (没有html模板文件,都是通过lisp代码生成)

2. 一大堆的编译配置选项

3. 操作数据库的部分

4. 解析遗留系统 json 文件的部分

5. 通过ssh 执行命令,并将命令输出结果显示到web页面的部分

6. 编译任务的部分 : 创建、运行状态跟踪、命令输出

再整理下代码,估计可以缩减到 700行以内。

通过这个项目实践,对自己使用lisp的信心更足了。越复杂的项目,它的优势体现的越明显。

Common Lisp开发相比其他语言的一个核心优势是它的开发流程!

通过emacs + slime 这类工具,可以实现程序边运行边修改。程序运行中,可以修改函数代码,也可以修改程序中的变量的值,而不需要重新启动程序。这一点是相比其他开发语言来说非常显著的优势。

用common lisp开发的一个典型工作状态是: 打开emacs , 通过slime 开始执行程序,然后在源代码的各处敲敲打打,边修改边看执行的状态,还可以立刻在 repl 环境下修改变量的值。

这种边运行边开发的模式与PHP那种还不同,PHP程序虽然修改完可以在网页上立刻看到效果,但是是重新启动了一个执行的进程,之前的运行环境都要重新来。

Python也一样,虽然python有类似Lisp REPL那样的交互环境,但是却难以修改源代码,并非不可能,实在是没有趁手的工具。

再往下说 Java C++一类编译型语言,写程序与编译调试运行,整个流程分的太开,流程太长。

这种快速增量开发的模式,带来的就是更高的开发效率,和更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实际的Lisp项目开发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