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好,有人唱衰的小程序,是否是微信大的战略?小程序的入口能否支撑它成为大的产品?这其中存在着怎样的创投机会?在1月15日阿拉丁微信小程序创新峰会上,微链创始人蔡华、“骑行西藏”公众号创始人/前微信公众平台创始人罗智峰、有可能学院CEO阿禅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工具在会上发布了2.0版本,同时发布了国内首家“统计小程序的小程序”。根据阿拉丁CEO史文禄分享的数据,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线后,平台统计的小程序已有几万家,整体用户数不断上升,已突破一千万。
微链创始人蔡华:小程序的创投机会
“很多公司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小程序之后,以为占领了新的流量入口,回头一看App被卸载了。”对于小程序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小程序是颠覆性的产品,将会取代App;一种认为小程序并不会颠覆什么,并不看好。
微链创始人蔡华认为,就像当初公众号出来一样,也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阅读量才几百几千,没什么推广手段,如何变现、能不能做大都是一个大的问号。但今天来看,李叫兽被百度1亿收购,年糕妈妈获B轮6000万融资,吴晓波频道A轮融资1.6亿元,改变了大家对于公众号的看法。当初我们看微店、有赞的项目,大家都以淘宝的模式去套,套来套去觉得做怎么做大,想不明白流量入口在哪里,但现在这两家都做到了独角兽级别。2013年以前,很多人没想过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做成社交平台,可以做成分销/直销体系,小黑裙、云集微店、环球捕手,每个月交易量都非常大。
结论是,我们习惯性的按以前的思维思考,今天不看好小程序的,大部分论点、论据是以App或者公众号的逻辑去论证的,这是固有的思维。不要用固有的思维来考虑新生事物,对于创新,我认为很多商业模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站在可投资和创新的角度,小程序在什么地方有优势?蔡华总结,1 满足现场、即时的需求;2 在某个特定的场景中,集中时间段使用;3不是单一动作,操作有一定的流程性、交互有一定的复杂度。H5和App还不能很好满足的“场景”,是小程序最大发挥的地方,而这里面的大部分场景来自于线下。
从场景角度来说,蔡华认为大部分小程序还是属于BAT的,比如订票、股票、出行、天气预报,这是既有的数据,只是增加了应用场景,普通创业者基本没有创业机会。他更看好小程序做to B的解决方案,为传统的线下商业赋能,如餐饮、KTV、医院、景区、博物馆等。“传统商业做到现在聚集了很多的商业价值和服务能力,但是他们原来的做法效率太低,缺少互联网的手段。以小程序帮助这些传统商业赋能,我相信会有非常多的商业机会。”蔡华说。
骑行西藏创始人、前微信公众平台创罗智峰:小程序一个“无人区”
小程序是微信非常重要的战略级产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对位来思考它的投资方向?
罗智峰谈到,因为微信本身已经进入了一个“无人区”。所谓的无人区是指,有很大的一片土地,之前是没有人踏足的,这块土地上有很多的坑、也有很多的金块。你不知道闯进这片土地,是会掉进坑还是会发现金矿。
回顾微信的发展历程,它解决了最基本的人的沟通需求,是一个聊天工具。随着朋友圈、群、附近等带有社交属性的场景出现,微信又变成了社交工具。公众平台的推出,和原有的信息传播不一样,将运营者和用户形成了一种比较牢固的关系,通过这一传播工具,可以建立个人、公司或商标的品牌。
那小程序会带我们进入什么样的无人区呢?罗志峰认为,它会在很多线下的场景带给我们惊喜。虽然现在已经发布的小程序还是基于线上形式的,很多我们觉得是将原有App的功能平移过来,而没有再渠道一些细分场景上,挖掘出新的方式。但随着大家慢慢理解这样一个场景化的交互方式,可以在线下体验到不一样的小程序。线上和线下的边界已经非常模糊,小程序的二维码是非常好的入口,将线上和线下连接起来。
很多人关心的另外一个点在于流量来源。小程序没有公众号的订阅关系,只是想着抢第一波的红利,就能抓住这批用户赚钱是很困难的。因为没有订阅关系,只要有一个竞争对手做了和你同样的事情,比你做得更好,用户很轻易地就会转到一个新的小程序上去,你需要不断地挖掘用户需求,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来留住用户。
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很难把握用户的品质,与此同时线下的大部分流量又在白白地浪费。商场、景区、酒店、书店这些都是线下流量,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将这些线下的流量往线上引。这些线下流量的成本不高,获取的用户定位也更精准。小程序能够让传统企业创造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身边有很多很多场景,可以通过小程序来解决。
在罗志峰看来,小程序的本质在于提高效率、安全可靠。很多人希望做一个黏性很高的小程序,希望给用户发很多的信息,希望用户将时间留在这里。但在信息泛滥的年代,用户越来越多地对信息产生反感,价值应该回归到解决问题上。小程序可能就是比H5快了一点,但就是这快了一点点带来一种爽的感受,就会比你的竞争对手提高很多的竞争力。
有可能学院CEO阿禅:小程序对场景是强依赖
谈到小程序,出现最多的词是“场景”。什么是场景呢?阿禅认为,我们频繁使用、频繁进出的地方就是场景。微信活跃数用户数已达8.06亿,微信已经有了订阅号、服务号,有聊天功能、阅读功能,在这个场景里面,还有什么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呢?微信作为一个场景的势能是未被完全释放出来的,这是他的第一个思考。
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阿禅认为二维码是最好的场景。假设我们能够将二维码贴满整个世界,一本书、一张桌子、一个麦克风或者某个对象,整个世界就会有二维码连接起来。这是第二个思考,线下是可以被连接的,而二维码是连接线下的方式。
此外,微信中的社群是一个非常高频率的场景。比如我们打开微信,经常发现群聊占据第一屏。将社群作为场景的可能性很多,比如群发起的投票、活动邀请,又如几个人吃饭、去哪里吃饭,以前都是以一条条聊天的方式,不够结构化、效率也不高,是否可以做一些尝试。跳出这些小工具,工作的场景也是有想象空间的,比如基于微信群的在线协作工具。
“其实每个人的时间是固定的,做一个产品,我们很多时候在想,怎样将流量导到我的产品。有时候换一个方式,想想我们有没有在场景中分享用户的时间。”阿禅说,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需求,有符合这个场景的服务产生。比如张小龙提到的公交车的例子,扫一下二维码知道公交车还有多长时间到,这样一个小程序分享了用户在公交站台的时间。
和场景共享用户时,要考虑最短的路径。每个人用一个产品的时间是很短的,我们处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面,真正停留在一个页面和场景的时间很有限,而且很可能是分多次、非连续性地停留在一个场景里面。作为一个“共享时间”的人,我们要思考如何让用户快速到达我们提供的页面和功能,也就是“即用即走”。所以小程序带给我们的是短路径,在短的时间内用服务触达用户。
“即用即走”这种新的连接方式,也会带来新的用户。微信作为一个场景,除了阅读、沟通,除了简单的符号的交换,除了银行服务号发送的服务以外,还有很多的功能性的东西。微信几乎是我们用的所有产品的大部分时间的使用者,但是这里面产生的新产品必定会带来新用户。
“搬迁”没有意义,阿禅谈到,要寻找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不是天天谈流量红利。此外,商业的闭环仍然是最核心的思考,如果是完整的创业,要考虑完整的闭环。基于微信生态来做,还包括订阅号、服务号、微信群等一系列产品,而不是纯粹最一个即用即走的小程序。
有人看好,有人唱衰的小程序,是否是微信大的战略?小程序的入口能否支撑它成为大的产品?这其中存在着怎样的创投机会?在1月15日阿拉丁微信小程序创新峰会上,微链创始人蔡华、“骑行西藏”公众号创始人/前微信公众平台创始人罗智峰、有可能学院CEO阿禅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工具在会上发布了2.0版本,同时发布了国内首家“统计小程序的小程序”。根据阿拉丁CEO史文禄分享的数据,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线后,平台统计的小程序已有几万家,整体用户数不断上升,已突破一千万。
微链创始人蔡华:小程序的创投机会
“很多公司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小程序之后,以为占领了新的流量入口,回头一看App被卸载了。”对于小程序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小程序是颠覆性的产品,将会取代App;一种认为小程序并不会颠覆什么,并不看好。
微链创始人蔡华认为,就像当初公众号出来一样,也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阅读量才几百几千,没什么推广手段,如何变现、能不能做大都是一个大的问号。但今天来看,李叫兽被百度1亿收购,年糕妈妈获B轮6000万融资,吴晓波频道A轮融资1.6亿元,改变了大家对于公众号的看法。当初我们看微店、有赞的项目,大家都以淘宝的模式去套,套来套去觉得做怎么做大,想不明白流量入口在哪里,但现在这两家都做到了独角兽级别。2013年以前,很多人没想过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做成社交平台,可以做成分销/直销体系,小黑裙、云集微店、环球捕手,每个月交易量都非常大。
结论是,我们习惯性的按以前的思维思考,今天不看好小程序的,大部分论点、论据是以App或者公众号的逻辑去论证的,这是固有的思维。不要用固有的思维来考虑新生事物,对于创新,我认为很多商业模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站在可投资和创新的角度,小程序在什么地方有优势?蔡华总结,1 满足现场、即时的需求;2 在某个特定的场景中,集中时间段使用;3不是单一动作,操作有一定的流程性、交互有一定的复杂度。H5和App还不能很好满足的“场景”,是小程序最大发挥的地方,而这里面的大部分场景来自于线下。
从场景角度来说,蔡华认为大部分小程序还是属于BAT的,比如订票、股票、出行、天气预报,这是既有的数据,只是增加了应用场景,普通创业者基本没有创业机会。他更看好小程序做to B的解决方案,为传统的线下商业赋能,如餐饮、KTV、医院、景区、博物馆等。“传统商业做到现在聚集了很多的商业价值和服务能力,但是他们原来的做法效率太低,缺少互联网的手段。以小程序帮助这些传统商业赋能,我相信会有非常多的商业机会。”蔡华说。
骑行西藏创始人、前微信公众平台创罗智峰:小程序一个“无人区”
小程序是微信非常重要的战略级产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对位来思考它的投资方向?
罗智峰谈到,因为微信本身已经进入了一个“无人区”。所谓的无人区是指,有很大的一片土地,之前是没有人踏足的,这块土地上有很多的坑、也有很多的金块。你不知道闯进这片土地,是会掉进坑还是会发现金矿。
回顾微信的发展历程,它解决了最基本的人的沟通需求,是一个聊天工具。随着朋友圈、群、附近等带有社交属性的场景出现,微信又变成了社交工具。公众平台的推出,和原有的信息传播不一样,将运营者和用户形成了一种比较牢固的关系,通过这一传播工具,可以建立个人、公司或商标的品牌。
那小程序会带我们进入什么样的无人区呢?罗志峰认为,它会在很多线下的场景带给我们惊喜。虽然现在已经发布的小程序还是基于线上形式的,很多我们觉得是将原有App的功能平移过来,而没有再渠道一些细分场景上,挖掘出新的方式。但随着大家慢慢理解这样一个场景化的交互方式,可以在线下体验到不一样的小程序。线上和线下的边界已经非常模糊,小程序的二维码是非常好的入口,将线上和线下连接起来。
很多人关心的另外一个点在于流量来源。小程序没有公众号的订阅关系,只是想着抢第一波的红利,就能抓住这批用户赚钱是很困难的。因为没有订阅关系,只要有一个竞争对手做了和你同样的事情,比你做得更好,用户很轻易地就会转到一个新的小程序上去,你需要不断地挖掘用户需求,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来留住用户。
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很难把握用户的品质,与此同时线下的大部分流量又在白白地浪费。商场、景区、酒店、书店这些都是线下流量,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将这些线下的流量往线上引。这些线下流量的成本不高,获取的用户定位也更精准。小程序能够让传统企业创造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身边有很多很多场景,可以通过小程序来解决。
在罗志峰看来,小程序的本质在于提高效率、安全可靠。很多人希望做一个黏性很高的小程序,希望给用户发很多的信息,希望用户将时间留在这里。但在信息泛滥的年代,用户越来越多地对信息产生反感,价值应该回归到解决问题上。小程序可能就是比H5快了一点,但就是这快了一点点带来一种爽的感受,就会比你的竞争对手提高很多的竞争力。
有可能学院CEO阿禅:小程序对场景是强依赖
谈到小程序,出现最多的词是“场景”。什么是场景呢?阿禅认为,我们频繁使用、频繁进出的地方就是场景。微信活跃数用户数已达8.06亿,微信已经有了订阅号、服务号,有聊天功能、阅读功能,在这个场景里面,还有什么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呢?微信作为一个场景的势能是未被完全释放出来的,这是他的第一个思考。
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阿禅认为二维码是最好的场景。假设我们能够将二维码贴满整个世界,一本书、一张桌子、一个麦克风或者某个对象,整个世界就会有二维码连接起来。这是第二个思考,线下是可以被连接的,而二维码是连接线下的方式。
此外,微信中的社群是一个非常高频率的场景。比如我们打开微信,经常发现群聊占据第一屏。将社群作为场景的可能性很多,比如群发起的投票、活动邀请,又如几个人吃饭、去哪里吃饭,以前都是以一条条聊天的方式,不够结构化、效率也不高,是否可以做一些尝试。跳出这些小工具,工作的场景也是有想象空间的,比如基于微信群的在线协作工具。
“其实每个人的时间是固定的,做一个产品,我们很多时候在想,怎样将流量导到我的产品。有时候换一个方式,想想我们有没有在场景中分享用户的时间。”阿禅说,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需求,有符合这个场景的服务产生。比如张小龙提到的公交车的例子,扫一下二维码知道公交车还有多长时间到,这样一个小程序分享了用户在公交站台的时间。
和场景共享用户时,要考虑最短的路径。每个人用一个产品的时间是很短的,我们处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面,真正停留在一个页面和场景的时间很有限,而且很可能是分多次、非连续性地停留在一个场景里面。作为一个“共享时间”的人,我们要思考如何让用户快速到达我们提供的页面和功能,也就是“即用即走”。所以小程序带给我们的是短路径,在短的时间内用服务触达用户。
“即用即走”这种新的连接方式,也会带来新的用户。微信作为一个场景,除了阅读、沟通,除了简单的符号的交换,除了银行服务号发送的服务以外,还有很多的功能性的东西。微信几乎是我们用的所有产品的大部分时间的使用者,但是这里面产生的新产品必定会带来新用户。
“搬迁”没有意义,阿禅谈到,要寻找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不是天天谈流量红利。此外,商业的闭环仍然是最核心的思考,如果是完整的创业,要考虑完整的闭环。基于微信生态来做,还包括订阅号、服务号、微信群等一系列产品,而不是纯粹最一个即用即走的小程序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