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有音源,就是获取电台的声音,可以选用一个收音机或者直接从电台的播出设备连根线;
2.实时压缩编码的计算机,将音频信号输入计算机,通过流媒体编辑软件进行实时编码,并将信号发送到服务器;
3.流媒体服务器,将编码计算机传来的音频编码向外广播。
主流的流媒体服务软件是RealNetworks的Helix Server和Microsoft的Media Server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手机广播”受众资源极其丰富,至2005年1月,中国的手机拥有量已达3.4亿。显然,由于手机用户普及率高且手机拥有携带方便等特性,随着移动电话上网费的逐步降低,“手机广播”给大众信息生活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影响力。作为新的媒体终端,“手机广播”正在成为广电部门、电信运营商全力争相开发的下一个市场目标。
一、手机广播:悄然兴起
“手机广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其发展可以说是风起云涌。
2003年8月5日“中国信息产业网”消息:近日,由吉林移动与吉林交通文艺台合作推出的“用手机收听广播项目”正式启动。用手机代替收音机,实现手机与电台的互动。此次合作双方经过7个多月的技术研究和实验,日前顺利实现了用手机可以随意收听广播节目。这项业务的开通,不仅扩大了移动语音应用范围,而且促进了短信增值业务的发展,同时解决了以往听众只能通过写信或拨打热线电话的方式参与节目的问题。手机用户只要拨打当地区号加上9618866,就能随时收听到一周内吉林交通文艺台播放的广播节目。
2004年9月13日“重庆广播在线”报道:今年内重庆广播可在手机上收听。重庆电台与重庆吉动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的“手机广播”业务项目,将借助高科技手段,把重庆广播电台各频道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引入手机通信领域,实现手机听广播,从而带来广播传输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
2005年4月18日“吉林广电局网站”报道:天津集团已在联通C网和移动GPRS网上实现了7路天津电台广播信号传输。同时天津集团组建了专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的“天津广电默博丰科技有限公司”,抢占移动增值服务领域阵地,加快集团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2005年6月22日《商业周刊》报道:运营商纷纷建立新型“手机广播”网络。从目前用户的反映来看,“手机广播”服务的前景一片大好。根据时代华纳美国在线进行的一项用户调查: 一半的受调查用户表示希望用手机收听广播节目。因此美国在线正在与多家无线服务提供商进行洽谈,争取在几个月中建立自己的手机广播站。
“手机广播”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它在传播效率和接受条件方面,表现出了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手机广播”借助于新的传媒功能,网络媒体、电信运行商和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结合、互动,这种“跨媒体”传播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移动互联网成为“手机广播”发展新的推动力。用手机听广播节目,是社会发展与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对广播电台来说,拓展了广播的新时空,增加了节目的外延;对于电信部门来说,也开发了新的商机,更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而直接受益者则是广大的广播受众。
二、手机广播的媒介特性
2004年出版的保罗·莱文森《手机》一书,对手机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而“手机广播”的出现才真正使两种功能有机结合,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媒介特性。
1、跨媒体的信息共享
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变成一种信息终端,这种演变也给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①多媒体性。手机与网络技术结合后,在充分发挥手机自身语音传输能力的同时,集文字、图片、声音甚至视频于一体,它的效果将不亚于现在先进的电脑。如3G手机对于用户最大的吸引就在于拥有足够带宽,能够实现手机在线听广播、看电视、视频点播等内容。一机在手,可以共享多种媒体信息。
②可检索性。网络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手机广播”的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同时为其它媒体共享广播信息资源,特别是音频资源创造了条件。
③信息的开放性。用手机可发短信进直播室短信平台,或打热线电话参与广播节目。受众在收听“手机广播”后,可以上网查询更详尽的消息,把信息再反馈到电台直播节目。手机收听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大的地理空间,各种功率的电台共享信息的机会更加平等而广泛。“手机广播”实现了双向甚至是多向的跨媒体信息交流,“手机广播”真正开放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布者。
2、多向的互动方式
“手机广播”相对传统媒体,具有多向互动的传播优势。“手机广播”得天独厚的多媒体特性,使得多向互动成为现实。一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手机广播”可以和广播、电视、报刊实现互动,如可以利用短信或者热线电话参与节目,和主持人或者受众讨论相关话题,或者发送下载音频、图片资料给相关传统媒体。二是与广播网站的互动。受众可以用“手机广播”在线收听或者点播节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或者进入聊天室、BBS、网上调查等参与电台的节目讨论。三是与受众的互动。“手机广播”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利用手机直接通话交流。“手机广播”可以利用多媒体特性,链接不同媒体的受众群,传者与受者一律平等,促使不同媒体之间的受众进行多向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3、个性化的传播特点
“手机广播”深层次地挖掘出了手机媒体的社会价值和传播价值,充分体现出了“手机广播”个性化的传播特点。
①实现“一人一媒体“。手机精巧、轻便,便于随身携带,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收听“手机广播”。“手机”充分发挥自己无线入网,随意沟通的优势,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小电脑。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传播活动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向分散发展的历程。分散性越强,则受传者能更大限度地摆脱传媒在时空上的束缚与制约,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能获得较大的自由。可以说,“手机广播”在传播的分散性方面达到了目前其他大众传媒尚无法企及的高度,“手机广播”的出现使大众传媒和个性化传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点”对“点”传播的效果。
②接收的主动性。受众利用“手机广播”上网,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节目。随着通讯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广播”将使受众真正做到在全球范围内收听自如。
③内容的指向性。“手机广播”在节目内容上更加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在后信息时代,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大众传媒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媒介的受众从大众到较小的和更小的群体,最后终于只针对个人”。“手机广播”正是验证了这一说法。从广播到窄播,再到“手机广播”的“个播”,广播电台要更加适应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受众市场的细分,甚至要为“手机广播”定做节目,成为“手机广播”内容供应商。因此与其他的大众媒介相比,“手机广播”的受众接受率与信息有效利用率相对要高一些。
“手机广播”的个性化传播特点体现了媒体发展的未来态势,“手机广播”,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亮相在世人的面前。三、手机广播面临难题
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虽然手机在我国已经非常普及,但这并非是说“手机广播”发展一帆风顺,“手机广播”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难题。
1、政策管制。“手机广播”必然需要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的合作,而如何合作的问题,目前还未有相关的政策。为了提前抢占市场,在电信商们还在苦候信息产业部的3G牌照时,广电总局已经开始催促电台展开行动,先通过数字广播的形式培养“手机广播”用户的使用习惯。“手机广播”的发展,电信部门遇到的主要瓶颈:一是在内容制作与发布方面,主要由广播电台运作。二是广播网络还牢牢掌握在广电手中,这使获得专用广播频率和广播牌照很艰难。
2、高额费用。手机上网流量和信息费居高不下,以中国移动的GPRS为例,每小时流量费高达200到300元;“手机广播”业务使用资费问题,昂贵的价格必然会影响到“手机广播”的收听。要想使“手机广播”业务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资费政策,既要考虑运营商的利益,也要兼顾广大用户的接受程度,有利于“手机广播”的普及发展。
3、运营模式。“手机广播”的运营模式问题,就是各部门之间怎样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手机广播“发展不仅仅是运营商的事情,它同样也需要来自网络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手机终端商的支持和协助,形成多方共赢的运营模式。只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多方共赢的赢利模式,”手机广播“才能快速健康地发展。
四、手机广播的发展前景
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全世界将有1.2亿用户收听收看手机广播电视节目,而中国将成为“手机广播”服务最为普及的国家之一。“手机广播”作为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带宽的加大,业务资费水平的下降,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广播”在“大众媒介的第二个时代”,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快速的发展。
1、“手机广播”催生新媒介产业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积极跟踪广播影视科技和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大力开发对广播影视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产业。……此外还有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宽频电视等。这些新媒体、新产业、新业务虽然短期内可能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高度重视,掌握主动,抢占先机,尽早培育、开拓和占领市场”。“手机广播”的发展为广播产业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对以往单纯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广播电台的经营运作模式的突破。除了广告来源,广播节目的付费收听对“手机广播”变得切实可行。
“手机广播”催生的产业链条,创造了网络提供者、内容提供者和电信运营提供者的新型产业链条,这一链条正是传统广播产业所梦寐以求的。付费收听的模式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理念来讲是一种变化,广播媒体在这方面应当加强同电信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节目供应商”工作,即以内容为产业链的轴心,在节目提供方面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再取得电信运营部门对“手机广播”付费收听的支持。日前国内已经有中广互动传媒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其创建的银河网络电台已于2005年7月开始首播,而“手机广播”电台也正在积极的筹备中。
2、广电、电信、互联网的有机融合
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合并”已成为“手机广播”发展的趋势,新媒介的出现带给其它媒体和部门的结果往往是融合。但从我国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合作因各方利益纠葛、业务能力欠缺,迟迟不能融合在一起。“手机广播”要奠定在社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核心业务必然是由广电部门提供节目内容。“手机广播”的出现加快了电信产业和广电行业的大规模调整,使之重新分化组合,有利于打破传统垄断和分割,是信息产业进一步市场化、大融合的机会。最近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同上海移动和江苏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手机广播”可以收听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的上海电台、东方电台的节目。一方面,广电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电信企业的运营网络和牌照也是广电或缺的资源,这对于合作的双方来说,称得上是双方共赢。广电系统与电信系统业务互不涉足的政策将受到数字技术和市场经济两大因素带来的冲击。3G时代,给广播带来了春天般明媚的阳光,而3G技术,使移动收听更为普及,在这个意义上,“手机+广播”的模式将为“移动中清晰收听”提供了保障。“手机广播”以全新的传播形态,将为中国广播注入新的活力。
3、“手机广播”步入大众生活
“手机广播”作为大众进入多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使传统广播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普及以及与移动通讯网络结合的日趋紧密,“手机广播”的春天正在到来。随着3G时代的即将来临,专家预测:到2008年,3G多媒体手机的销量将达到3.8亿部,“手机广播”以及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得到空前发展。与此同时,在“手机广播”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完善过程中,传统广播必将找到与“手机广播”结合的最优化模式,正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手机广播”为传统广播的发展寻求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手机广播”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的贴身媒体。我们相信,在传统广播媒体不断改革,寻求突破的同时,“手机广播”必将成为传统广播发展的助推剂。“手机广播”的未来发展将会实现规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