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与荷西

昨晚写着睡着了。

潜水员的溺亡让我想起三毛和荷西。

高中时候和大学前期读过三毛的两本书,《撒哈拉的故事》和《梦里花落知多少》。当时是在图书大厦看到三毛全集里《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感觉书名不错,很装逼,买来读了。

但是整本书氛围都很低沉,虽然有写一些乐事,比如和朋友出去野营,阔别多年的闺蜜重逢,父母不远千里来看,但是字里行间总能让你体会到是在从苦痛中寻找乐事,就像是刚刚从没发挥好的重要考试中出来之后遇到朋友,他给你讲了一个好笑的段子。她总是被逗笑的那个,笑过之后又马上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特别给你这种感受。还有一篇《不死鸟》让我现在仍然记得,笔触非常吓人。整篇都在写她面对死亡的挣扎,每天都想着自杀,但是很多她难以割舍,最后写到她知道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所以不愿意让年迈的父母承受这一切,愿意做他们中最后一位离开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三毛是很早就自杀的,撇下了白发苍苍,悲痛欲绝的父母。

百度了一下她的人生经历,发现,她从当年无忧无虑的少女变成寻死觅活的怨妇,是因为荷西,一个给她带来等量欢乐和疼痛的男人,《梦...》即是成书于荷西死后。

荷西是三毛在马德里读大学时认识的,比她小几岁,所以她觉得对方是个幼稚的小男生,对他不理不睬。但后来被他的执着所打动,他们经常约会,吃饭。荷西因为学业要和三毛分开六年,这六年他们断了联系。但是命运把他们紧紧绑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又在撒哈拉相遇了。重逢时候三毛是得到一个惊喜的,荷西突然出现把她抱了起来,知道三毛想来撒哈拉,他已经提前到这并安排好了一切,三毛觉得这辈子就是这个人了。这就是《撒哈拉的故事》。

不相信真爱的同学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以生活为纸,以日常为笔,写的满满都是爱。爱就是最好的素材,这也是三毛创作井喷的一段时期。撒哈拉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有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房子,一部代步的车,一个爱你的人之外还需要什么呢。

她有写过已经会开车的她却要在正午五十度的太阳下练车,考试时候却一个不注意车子冲到沙子里熄了火,最后通过以后荷西一个熊抱差点把她肋骨折断。

有写过荷西开车带小孩子们去玩,结果小孩子把车里弄得乱七八糟,回来被三毛骂了一通,但是荷西仍然偷偷带孩子们出去,让三毛十分无奈。

有写过当地的奇怪说法,不能照相,相机会把你的灵魂摄走,不能照镜子,镜子里是另一个你。小孩子们的好奇大过恐惧,还是会围上来看个究竟。

有写过两个人穿着整洁简单的衣服,踩着凉鞋,带着草帽,在法官的见证下手足无措地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

还有写过有一次三毛与荷西晚上开车去沙漠探险,结果荷西被陷泥地,三毛路边求救又差点被几个男人侵犯,逃脱之后又把自己的连衣裙撕成布条才将荷西从泥地里拖出来,本来一次险境,却被三毛写的非常洒脱。

生活是平和率性的,甜蜜却像是要漫溢出来,宛如天边划过的流星,绚烂夺目,转瞬即逝。

荷西是一名潜水员,在一次意外中溺水身亡了。

之后三毛回忆到,事发之前当时两个人就有一些奇怪的预感,说一些话总是讨论到生死别离,甚至还立了干完这一单,就回家不再续约这种 flag。总感觉两个人握着的手渐渐变松,渐渐变得抓不住了,有时梦里惊醒,看到身边人已不在,爬将起来唤了荷西名字,荷西在屋外伸头来看她,她的心才放下。

这一天果然还是来了,荷西同事打电话来还什么都没说时,她就颤抖着问,荷西不会是死了吧。

那样一个激情洋溢,热爱生活,又英俊帅气的大胡子男孩突然变成了眼前蜷缩着的冰冷尸体,这是来自生活最大的恶意,天地在翻滚,黄沙在沸腾,往日热情的空气变成了冰冷的钢针,温柔的阳光变成了锋利的刀片,将三毛凌迟撕裂,万劫不复。

荷西,我爱你,胜于自己的生命。

我一直很害怕才思敏捷的人写一些悲痛的事,因为她们不仅可以分享快乐,亦能分享他们的痛苦,如同给你嘴里塞了个漏斗,让你将她们的悲惨悉数吞下。

每当她提到荷西之死时,我都长吁短叹,泪眼婆娑,未曾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却一幕幕在我眼前闪现,如同亲历。再也不会有温暖的手捂着她的脸颊,结实的手臂把她紧紧搂起;再也不会有一起驱车几十公里去小镇采购,把买来的物品堆在后排,一路回来唱着叫着;再也不会有偶尔生气,也不会争吵,转身走出去,不一会儿回来又抱在一起;再也不会有下班之后推门进来,喊着三毛的名字,孩子似地缠上来的那个人了。余生只能守着那一汪浅水,奢望下一秒会不会有人浮上来,摘下面罩,甩甩水,冲你笑笑。

之后三毛离开了这个伤心地,被父母接回台湾定居,但是她的心早已埋葬在那片故土,只剩形骸在外流浪。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三毛与荷西_第1张图片
三毛与荷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毛与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