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当时因为什么原因而开始读起这本书,读完第一感受是:噢,好在我没错过你。
这本书很特别,读完全书后感受到莫名一股神圣且坚定的力量,温暖之余甚至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和主人公摩顿森一样,去改变世界,以个人之力翘起地球的一角。可见这本书的魅力有多大,即便语言朴实,没有丝毫煽情,但却依旧鼓舞人心。
全书焦点集中在主人公摩顿森身上。
摩顿森在一次登山过程中遇险,身体疲惫不堪,在奄奄一息时受到巴基斯坦当地人的照顾。生活贫困,但当地人却给了客人最好的东西,第一顿早餐就是两杯甜茶,而糖在当地是无比稀少珍贵的。
“当你第一次跟巴尔蒂人喝茶的时候,你是个陌生人;第二次,你就是我们的贵客;第三次你再和我们一起喝茶,就已经是我们的家人了,而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们会无怨无悔地做任何事,甚至是死。”这就是当地人的交友之道,也是书名《三杯茶》的含义。
这是一种很淳朴、充满本真的相处方式。无论是否和你有血缘关系,无论你从哪来,都不加猜疑地对你好,用爱和宽容去关心你,这和我们现在先假设对方是恶的时代情况截然相反。谦卑而真诚地、主动地付出爱的这种行为,长久来说是能不断影响着周围人,接受者也会感受到爱意和温暖,内心再冰冷的人被长期滋养,也会学着主动回馈。就如海灵格所说,带着爱从别人那儿接受的人是谦卑的,吸入是接受,呼出是付出,鞠躬也是付出。要让爱流动起来,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动作,都会因为人的交往而积少成多、汇聚成河。
正是因为当地人淳朴的交友之道以及真诚的爱,最终换来了摩顿森的一个承诺。
当地因为贫穷,没有学校和老师能给孩子们教课,孩子们却都如小鸟般嗷嗷待哺,对知识和地势险恶的家乡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当摩顿森看到这番场景时,他的心紧紧揪着。
“你能想象在美国,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班级,没有老师,会自己坐在那里安静做功课吗?我觉得心都碎了。他们热切渴望学习,不管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有多困难。这让我想起克莉丝塔,我知道我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摩顿森决定在当地建一所学校。
这个想法,在一开始就是不简单的。村里的人们说,他们帮过很多外国人,这些人,也都许下过承诺,只是,过后,就不再有音信了。别人都是有感而发,说说而已,但只有摩顿森,践行了承诺,并且为了这个承诺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摩顿森自己没钱,可以说是身无分文,于是他开始筹钱,写了五百八十封信,但最后只有一个人回复了,并给了一张一万两千元的支票,这便是他最初建校的所有。以为有了钱,买了材料,也千辛万苦拉到当地,就可以建校了,但实际上在这之前还得先造一座桥。
这只是开端,而后续摩顿森遇到的麻烦还有很多:当地地势凶险,河水汹涌奔流,两岸都是高差达数千米的花岗岩壁,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下,最好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还得考虑天气缘故,冬天温度太低,为了健康和安全,就得提高效率;学校盖起来后,邻边的村子也想要有个学校,再次没钱,只好到处筹款;到政府部门里头演讲宣传,到场来听的人寥寥无几……
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方面,他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团糟:因为盖学校这件事破了产,女朋友也因为他经常不在身边,无法理解他的做法,最终离他远去。他后来甚至在塔利班猖獗的时候,被抓过一次,差点命丧黄泉。
因此,当我们从书中感受到摩顿森做这件事的困难和危险时,就很难不对他产生敬佩之意。我们说想帮助别人,可能是捐出自己的旧衣服、献血,又或是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书、吃饱饭等等这些,但很多人只会空口去说,摩顿森却是脚踏实地去做。和摩顿森相比,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
但为什么说要盖学校的人千千万,就只有摩顿森坚持了下来并真的实现了当初的诺言呢?这背后一方面是人与人情感的联系,另一方面是他自身的毅力和耐苦耐劳。
摩顿森自己说:“是什么驱策着我进行这些工作?我的答案很简单:当我看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孩子的眼睛时,我看到了和自己孩子相同的好奇。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尽我们的力量,留给他们一个和平的世界,而不是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永无止尽的暴力、战争、恐怖主义、种族主义、剥削和偏执。”
摩顿森本性善良,他因为对当地孩子们的同情和怜惜而决定一辈子做这件事。这份情感是最深层次的驱动。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想着说要做出一番多大的事业,要有多么伟大的贡献,他甚至不是想改变世界,只是想着改变巴基斯坦一个小地区的孩子的生活。摩顿森也不考虑以此求名求利,老实说,要是想要更高的地位和财富,选择另外一条道或许还会更轻松。
摩顿森的善良本性,是一切行为的根源。正因如此,他有幸能够遇到像霍尔尼这样的支持者和捐款者,能遇到哈吉·阿里这样睿智的老者,遇到塔拉这样理解并支持自己行动的妻子。有时候觉得,人就像是一块磁石,如果内在是真善美的,那么运气、福气等等这些也会自动被吸引而来。
摩顿森有着坚韧的毅力,这和他年轻时喜欢攀登并持之以恒的经历有关。“我走到喘不过气,一路呕吐着爬上山。我恨死了当时的感觉,但当我在晨曦中站上山顶,俯视着脚下广袤的非洲平原时,我知道自己注定会爱上登山。”摩顿森回忆小时候登山的经历。过程再艰辛,看到最终的美景,一切疲惫和酸痛都是值得的。
因为常年攀登,摩顿森对自然产生敬畏感。他知道,即便是登上珠穆朗玛峰,人类还是无法征服这座山,因为不会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幸存者。因此,摩顿森选择和自然和谐相处,盖学校这件事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人与自然共存的方式,在高峻险峰间找到平衡点。做成这样一件事,对摩顿森来说,实际上是攀登了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山。
“攀登珠穆朗玛峰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但我觉得更有价值的事是在那里建设学校和诊所,那些工作带给我的快乐远远多于在山上留下的足迹。”
我们总说要构建美好社会,要建立和平世界,听起来很宏大,但摩顿森的行为证明了个人的努力也可以成为“燎原之火”。他用一点点钱完成的事情,已经接近奇迹,如果我们能复制五十个摩顿森,传播爱意和温暖,那么即使是恐怖主义也会彻底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