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 更应该有思想的独立性 ——畸变的婚恋观、育儿观走向何处

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大体是关于家里孩子的看护问题。讲的是一对夫妻有了儿子,以自己工作繁忙为由,想让两位老人接下看护儿子的任务。但两位老人身体康健,想的是拿着自己的退休金到外面的世界去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不想再为第三代辛苦劳累,而他们的这个想法引起了儿子儿媳的强烈不满。
年轻人 更应该有思想的独立性 ——畸变的婚恋观、育儿观走向何处_第1张图片
育儿观正在悄然发生畸变

暂且先不探讨两种看护方式对于孩子的种种影响,单看这一新闻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当前“老两口‘义务’看护第三代”这样一个普遍的社会性现象。这无疑反映了部分中国青年的育儿观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

“普遍久之即自然”、“情义久之成义务”

“我们两口子都工作,有了孩子自然交给两边父母带了,现在不都这样嘛?”

其实我想说,这到底是你们的孩子,还是你们父母的孩子?本应是谁的孩子,谁就应当承担看护和扶养的义务和责任。难道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将自己孩子的看护责任扔给了两方的父母,完全无视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当然,不排除一些老夫妻愿意自己带孩子、想要带孙子外孙,但这对于小两口来说,这是长辈对于晚辈的情义,而不是他们应当必须承担的义务。这一点我们作为晚辈必须要明白。

工作繁忙是一方面,但为什么有些夫妻俩人都在工作,但孩子也照顾的很好,虽说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但这里面的东西真的值得考量。

别人始终是别人,自己有自己的责任和原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每个人都在看着别人做什么、怎么做,自己就怎么说怎么做,那么跟流水线上一个个躺着的机器零件有什么区别?

从众心理的产生,另一个侧面反映的却是惰性的泛滥。

越来越多的人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前,基于自身的利益,欠缺考虑或者干脆拒绝考虑,跟二战时期英美政府的绥靖政策如出一辙。

生而为人,切忌有太多的理所应当。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为你服务的,要懂得感恩,要懂得知足。

这就反映了当今部分青年人格中育儿观独立性的缺失。


年轻人 更应该有思想的独立性 ——畸变的婚恋观、育儿观走向何处_第2张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恋爱和结婚

恋爱、结婚,这是大部分人生命中的必经过程,但部分人也就只是“经过”而已。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恋爱,为什么要结婚?这种貌似已经到达哲学高度的问题,我们当中究竟到底有多少人认真想过?

为了传宗接代?为了相守一生?为了共担风险?……

“喜欢那个人就谈呗,合适就结婚,不合适就散伙。”

“想谈就谈咯,想那么多干嘛?又没有用。”

“唉,都到时候了,不结婚不成家干嘛?”

“爸妈催得紧,我得抓紧找个人嫁了!”

……

这些想法还是过于缺乏人格和思想的独立性。

年轻人 更应该有思想的独立性 ——畸变的婚恋观、育儿观走向何处_第3张图片
谈的是自己的恋爱还是别人的恋爱
任何时候,我们的脑子里都需要有“为什么”这三个字,这是作为一个人来说最大的乐趣和思想中的必需品。

正如周延英的那首歌《那个人》里唱的那样:

也许匆匆忙忙慌慌张张
在别人的爱情观里寻找
那些适合自己或不适合
自己爱情模糊的模样

是啊,我们总是习惯于根据别人的行为来使自己的行为显得更加“合群”、更加“正确”,但是,自问“为什么”的时候变得少之又少。

年轻男女之间谈婚论嫁,其实最好应当事先明确自身恋爱的原因、目的、动机以及恋爱本身对自身、他人和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而不是看别人谈恋爱结婚、自己在对自身的实际需求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趋之若鹜。只有在基于理性的全面的思考下做出的决定才能使自己以更加“清醒”的状态、更加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投入到恋爱和婚姻之中。

一个真实而有趣的故事: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被一位美丽的姑娘追求,但他却将结婚的好处和弊端列了满满一张羊皮纸,看着羊皮上对于结婚几乎等同的利和弊,他陷入了纠结,这一纠结,竟纠结了十几年。等想明白了决定要结婚、去找那位姑娘的时候,人家早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他自己也已经长出了银发。

我们或许觉得这位哲学家的想法做法很是夸张,结个婚至于这样吗。做法上我们肯定不能跟他一样,但他对于婚姻那种理性思考的精神,或者说他的那种方向,很是值得我们学习。

年轻人 更应该有思想的独立性 ——畸变的婚恋观、育儿观走向何处_第4张图片
理性思考过后的决定往往更正确

大的方面来说,能够知道自己每个阶段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对于每个人尤其是我们年轻人来说,是更加需要追寻的东西,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人生课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愿你始终以一腔赤诚                                        活得个明明白白 潇潇洒洒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轻人 更应该有思想的独立性 ——畸变的婚恋观、育儿观走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