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无处不在——《地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在说这本书之前,我想先提一提读这本书的起因。

        我在高中时代对地理科目的狂热,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因为地理无处不在。在那个学习与快乐被割裂,学习和生活难以融合的时代,地理于我而言是唯一一个我能真实触碰的学科,无论是天气,气候,植被还是地形,甚至于是日升月落的规则,世界上每个国家所在地区和他们的风格,我们国家内部的区域差别,都在我身边,在我生活的每一天。我那时还着迷于与地理题各种斗争,对高中生来说最难的时区区时地球运动,对我而言不过是玩转地球的各种方式而已,只要地球在我脑海里转起来,我便会被戳中嗨点,玩得不亦乐乎,如此一来,地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二十多年学生时代中唯一一门考过满分的学科,至今念念不忘。今年五月,我从青海和甘肃旅游回来之后,便下定决心把买来后搁置两年多的《地理学与生活》提上阅读日程,主要目的在于继续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一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的生活的环境,发现旅游之美,获得知识和眼界的全方位更新。

        以上,便是阅读本书的初衷。

        本书作为美国大学地理学的入门级通识教材,比起我们的高中课本,其所涵盖的知识点的范围和深度都深入一些,每一章节都加入了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专栏,并在专栏基础之上提供了相应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的方向。回想当年自己在学习地理这一学科时,基于年纪、眼界和教材要求的不同,我所掌握的知识是片段的,不连贯的,也不流动,常常不能为我所用。本书以丰富的实例来阐述相对应的归纳过的概念,并且把地理研究的内容是始终变化的这一观点贯穿全书始终,整个学习的框架和感觉就不一样了。然而,略有遗憾的是,由于它是一本美国教材,许多实例引用来自于美国本土,而我对美国本土的了解又有限,因此读得比较粗略;此外,因为我买的实体书和电子书都是黑白版,读图的效果很差,尤其是区分深色浅色的区域,看上去就只有两种区别,那就是黑和白,揪心。

        下面我来谈谈书的内容。

        首先,关于地图,以前我对地图的投影完全不了解,虽然读过很多不同类型的投影地图,但并不知道它们的用意和差别,书中很多的篇幅来介绍每一种投影方式的用意和缺点,比如等距投影能以任何地点为中心,有助于校正从一点到所有其他地点距离的测量。以地图制作为中心,引出了当代地理信息技术,阐述了遥感,GIS等等,从而讨论卫星影像和隐私,卫星影像和国土安全,社会稳定等问题。(ps:我特别喜欢这种讨论和思考方式,感觉特别有收获)

      关于地球科学传统,即地球地貌,气候,自然资源,这内容高中地理几乎全部涵盖了,我在读这一章的时候发现我高中时候的地理是真的学懂了,即便是马上就要毕业十年,那些东西仍然稳固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丝毫没有褪色。这章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区域所形成的地理特色,比如旅游时候最直观的感觉:天气,气候,地貌,植被,自然资源。在此篇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讨论筑坝的问题,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资源消耗,燃油政策,海啸,地震、核能利用,雨林管理。这一章节里的地球神秘多样,生机勃勃,隐藏着丰富的宝藏,还有恰到好处近乎完美的自然规则,与此同时,这章中的地球同样显得残酷、恐怖、危机重重,土地盐碱化,海啸突袭,湿地退化,无一不引人深思。

    关于文化—环境传统一篇,即人口变化,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随着交通改善而逐步渗透的空间作用,空间渗透作用之上形成的现代国家。在此篇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讨论世界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女性在世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它们各自的特色,包括音乐,服饰,语言,宗教等等,还可以讨论现代国家的形成,空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甚至于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问题,以巴冲突问题等等。本篇对于帮助我们理解现代国家,理解这个世界一直以来存在的差异与变化作用很大。

      关于区位传统,此篇在前两篇介绍不同地方区位差别的基础之上,介绍人类活动在各自区位里所表现出来的特色和原因,比如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的发展过程,各种产业类型的形成和变化,具体到农业的类型,工业的类型,现代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的类型,城市的形成,发展类型和特征,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分析方法,我们都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帮助分析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在这篇中,我想着重提一下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这一章读着真是太沉重了,它从水污染,空气污染,对地貌的破坏,对动植物的破坏,固体废物的处理这几个方便阐述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以及对动植物、人类自身所造成的伤害,看着真是触目惊心,深感遗憾。想一想最近生活中频繁爆出的北极高温,欧洲高温,垃圾山坍塌埋人,中国拒绝垃圾进口,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等事情,不由得深深叹息。环境保护由来已久,然而由于经济至上,人类自我感觉良好,对自然缺乏敬畏,破坏性的短视的发展方式依然屡禁不止,像是无数环保主义者死在偷猎者的枪口之下,巴西认为雨林保护只是为了阻止巴西经济的发展等等,环保的路到底走了多远?关于区位分析传统,本篇是一个结合全书的总体分析展示,不再具体论述。

      由上所有的篇章也可以看出,地理学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的特征,在地球传统科学的研究当中,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都涵盖其中,在文化—环境传统一篇的研究中,统计学,经济学,人文学、政治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又都涵盖其中,区位传统中甚至还包含生物学的部分内容,我在阅读本书过程中也不能保证对所有的概念和内容全部都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地理在高中的科学分类中属于文科,而在大学的学科分类中却属于理科??(纯属猜测,没有研究过,结论不严谨)

      此外,本书从结构和内容安排上都展现了美国通识教育一大特点,那就是逻辑,体系,全面,分析,思考,陈述,我很喜欢,它对于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学科体系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我很喜欢!

        综上,之所以说地理无处不在,是因为它研究的每一个内容都在我们身边,大多数都是我们触手可及的,能够理解的。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它才在我短暂的学生生涯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以至于我毕业至今仍对它念念不忘。地理无处不在,地理所带来的快乐与思考便也无处不在。如果你想要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这本书是一个好途径!

地理无处不在——《地理学与生活》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地理无处不在——《地理学与生活》读后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地理无处不在——《地理学与生活》读后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理无处不在——《地理学与生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