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 or 舒适房?

       曾经,北京150万的过道学区房刷新了人们对北京房价的认识。一个四合院过道改建的十平米的“房”,单价高达15万,只因为可以落户就读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分校。那么,花高大上的价格买下老破小的学区房,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小孩两三岁还未买房的家庭,都会在选择学区房和舒适房之间纠结。学区房基本集中在老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医疗教育交通等生活便捷,同时,劣势也非常凸显,房子老旧,人口密集,物业脏乱或者根本没有物业。最最重要的是,价格高昂,预算下的明亮三居室只能买下一居室或者小两居。舒适房一般都会建在新区或者郊区,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不齐全,交通上基本都过得去,只是上下班路程远,但是胜在房屋宽敞明亮,户型设计合理(部分开发商赠送面积大),小区管理健全。

        买房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一样的将来。学区房真的很重要吗?答案是:“千真万确”。思维见识决定了阶层,贫富差距在于教育资源的争夺。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有钱人的快乐我们不懂,我们觉得那么多兴趣班,全面发展下的强压学习,不如放养型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可生活给每个人的快乐都是均等的,小时候没吃过苦,长大后的碰壁自然会强迫吃苦。让孩子在学习的阶段学到更过硬的本领,至少将来不会被逼迫得束手无策,能争取到一个缓冲期间对抗淘汰。这并不是强调勒紧裤袋去争夺那些学区房,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资源。并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也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钢琴古筝这些昂贵的费用,仅仅是在有选择的时候尽力而为即可。

       买房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保值。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学区房。经常碰到的情况是,上午看到的卖房信息,下午打电话去咨询,都是已经售出,感觉那一片的房子已经不是正常的买卖,而是哄抢房源了。更为夸张的一次,同去看房的几人上演了一场争抢大戏,成交价比原来售价高出了的百分之五。后来中介告诉我,学区房不止真正想落户的刚需家庭盯着,更多是炒房佬混在其中,转手买卖赚取差价。每个城市都一样,好的教育资源有限学区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价格就算不暴涨也绝对是保持平稳小涨。再者,老城区就巴掌大的地盘,有多少户自己都能计算,可新区不同,房屋一栋栋拔地而起,接盘人(指二手房买卖中的买主)可选择的区域太大,供给处于劣势故而涨幅力度不大。

       选择学区房必须慎重,有几个坑需要注意:一、教育资源迁移。学校已经筹建分校的时候,就要特别需要关注地方教育政策了。新校区的环境教育设备都较为齐全,老师是轮换上课还是全部进入新校区,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二、划分不明确。每年当地教育局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片区进行划分,离学校偏远打擦边球的房屋慎买,说不定隔年就被剔除在学区外了。三、学校的容量问题。学区房多是老房,落户读书的居多,真正入住的少。学校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是一定的,有可能花高价买下学区房却不一定能享受优质的资源。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实现了多校区划片,我所在的三四线小城市,有个别教育质量优学校容积量小的,教育系统就会采取择优的办法,安排到附近另一个稍差的重点学校就读。虽然同为几大优质的重点学校,可当初多花的钱就是奔着最好的学校来的,家长的愤懑可想而知,但也没有办法改变,谁让人数过多收编不了了呢?

       学区房还有个戳人痛脚的弊端,价格高昂认栽了,可年代太老不支持贷款。每个地方的政策不同,不论是否购买学区房,都应该提前了解一下,毕竟能一次性付款买房的土豪少之又少。我们这银行和公积金中心统一的政策是,25年以上房龄的房子不允许贷款,而且贷款额度与房龄成反比。还是那句话,购买学区房,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操作,不要一味跟风,成为背负重债的房奴。毕竟,孩子首当其冲的老师是父母,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做人道理,养育成人成材,而学校更多起到的是监管督促指引,提供学习氛围的作用。

       最后请记住,生活是自己的,孩子更是需要亲力亲为教育的,学区房只是一种手段和渠道,并不是必然成功的保障,适可而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注:图片来源百度,文章原创,抄袭洗稿必究。


学区房 or 舒适房?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区房 or 舒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