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

思维导图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1张图片


知识要点

 城市有利于经济增长,城市会有更多的创新。城市带来了规模经济。尽管交通通信技术的发达使得远程联系变得更容易,但仍然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交流。城市的规模越大,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就多,城市的多样性是创新的源泉。最有创新精神的城市往往是移民城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创新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城市的开放和包容,带来了其独特的创新精神。

 房价,这是一个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回避不了的问题。

从简单的经济学框架,供给和需求决定了房屋的价格。对房屋的需求主要是居住,当然也有投资和投机的,所以我们要作出区分,让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假如能够让房子回归到居住的功能,那么,房价就不会出现疯狂的上涨。我们也强调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即土地的供给,来思考房价问题。如果土地的供给增加,房屋的数量增加,也会抑制房价的上涨。但在现实政策中,政府出于各种考虑,不太愿意扩大土地的供给。比如,我们讨论了要不要保护老城区的问题。从过去把北京的城墙全部拆掉,到现在注意保护胡同文化,当然是一种进步,但保护老城区的政策要讲求一个度,过犹不及。能够用市场的手段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用行政干预的手段。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2张图片

 我们说到城市里有贫民窟未必是一件坏事。

城中村可能是农民进入城市的第一个跳板,降低了他们进入城市的门槛。这些低收入人口来到城市,是因为城市才能给他们带来希望。不是城市让人们变得贫困,只是它吸引了贫困人口。如果把他们赶回农村,他们可能要面临的是世世代代的贫困。我们要把城市当成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好的城市,不能仅仅吸纳所谓的高端人口,那些在城市的底层民众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创新和创业,才是一个城市里最令人感动的传奇。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3张图片

 城市其实更环保。

这是因为城市会更密集地使用资源,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更发达,人们开车更少,也就能够减少碳排放。此外,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偏重服务业,服务业相对制造业消耗的能源更少,这也是城市更为环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也讲到,美国式的低密度的城市化不值得借鉴,像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要更多发展大城市,发展高密度的城市化,才能避免给环境保护带来更大的压力。我们也讲到,城市的规模不一定是越大越好,有些城市是“收缩的”,这些城市“瘦身”之后,会变得更健康,更美好。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4张图片

 城市里要有街道,要有社区。

很多城市规划者想的都是宏伟的建筑。高楼大厦和汽车成了城市规划的主角,但是,好的社区应该以街道为主角。我们介绍了城市规划大师简·雅各布斯的观点,她让我们知道,你需要漫步在一座城市的街道上体验它的神韵。街道是安全的,街道是互助的,街道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帮助。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居民。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由混凝土组成的。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5张图片

精读

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

我们刚刚读完的书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的《城市的胜利》。格莱泽是在纽约长大的,从小就习惯大城市的生活,而且学的就是经济学,他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城市问题。在城市问题上,经济学家有一定的共识。比如,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按照市场规律,城市的规模应该更大一点、更集中一点、容积率可能需要更高一点。这些观点可能跟很多人的观感不一样,经济学家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你不妨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一下城市化问题,相信会有新的感悟。

他讲到了城市中的交通堵塞。在城市管理者看来,解决交通堵塞的最直接的办法是多修路,或是限制车辆,其实,这两种办法都不管用。在大城市里,往往是路修得越多,开车的越多,交通反而更堵。很多大城市严格限制车辆的增长,结果呢?根本看不到交通有丝毫的改善。

经济学家看到交通堵塞问题,马上想到的就是收费。这是因为我们开车出行只考虑了诸如汽油消耗这样的私人成本,没有考虑占用道路这样的公共资源,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匹配是交通拥堵的真正原因,所以,通过收费,可以更好地配置资源,改善交通状况。新加坡就采用了这样的措施,效果很好。当然,新加坡的办法是不是别的城市都能采用,还是要因地而异的。我们在之前讲过,很多时候政策决策能够做到的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只是次优选择,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6张图片

你不要觉得在格莱泽的眼里,城市只有优点没有缺点,那也是不对的。格莱泽也提到,城市里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城市地区的犯罪率可能更高。这是因为,城里的一次犯罪活动带来的经济回报平均要比城市以外的地区高出20%左右。而且,城市人口每增加一倍,犯罪嫌疑人被捕的可能性就要下降8%左右。这再次提醒我们,管理好一个城市并不容易,这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要学会去小心呵护。

格莱泽在这本书里还介绍了经济学家眼中的很多城市,像东京、新加坡这些他认为很成功、很有意思的城市,当然,他也写到了很多失败的城市,比如底特律,以及不那么完美的城市,比如迪拜。这个部分读起来也很有意思,你可以当作一个经济学家的游记来读。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7张图片

选读

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雅各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她并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但是影响极大。雅各布斯的观点主要来自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她始终站在平民的角度、站在女性的角度,发现了很多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师没有看到的重要问题。但是,雅各布斯也有自己的缺陷。

比如,她觉得城里不应该有高楼。她觉得高楼会很死板,高楼更加冷漠,不如她心目中的那种和谐温馨的街道,其实,也未必。比如,很多高楼,下面是裙楼,也有很多商铺,一样很热闹。总之,只要能有人流,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社区,这个倒不用过于担心。

2、陆铭,《大国大城》

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陆铭是中国年轻一代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他是一位有情怀、有温度的经济学家。

《大国大城》讲了很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的观点非常犀利,直言不讳,而且很有人文关怀。

3、徐远,《人·地·城》

我们在第一季何帆大局观中还介绍过北京大学徐远教授的《人·地·城》,我在这里再次推送一下。徐远教授是农民的儿子,他在谈论城市化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家乡的人们,农村的父老。徐远教授曾经跟着周其仁教授做过很多关于农村的调研,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城市化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8张图片


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33周 城市的胜利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