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

南下浙江之后,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会”。9月8日,“行走的汾酒”内蒙古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邀请文化大家、行业大咖纵论汾酒与草原的“约定”,文化展览、现酿品鉴、火炬传递、特色互动、汾酒鉴赏……为内蒙古消费者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1张图片

(图:9月8日,“行走的汾酒”内蒙古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

汾酒与草原“有个约定”

山西与内蒙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明清时期,经过著名的“走西口”现象,大量山西人在内蒙古扎根安家,有研究者统计,今天的内蒙古人,有52%以上来自山西。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2张图片

(图:汾酒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汾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常建伟主旨演讲)

可以说,在山西与内蒙古之间,矗立着中国历史上文化融合的一座丰碑,“山西与内蒙古的交流融合,是一座具有伟大意义的丰碑,因为我们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更实现了感情相融,我们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成就,亲如一家,在晋蒙情谊的这座丰碑上,处处写满汾酒”,汾酒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汾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常建伟表示。

山西人最爱吃的是面食,最爱喝的是汾酒,汾酒是晋商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通过走西口来到内蒙古的晋商,也把最爱的面食、最爱的汾酒带到了这里,清香型白酒在内蒙古白酒市场占绝对主流的地位,说明了汾酒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过去内蒙古白酒将产品冠以北汾、海拉汾等名称,也表明本地消费者对汾酒的深情厚爱。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3张图片

(图: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在“把酒对话”中讲话)

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表示,山西南半部分是农业文明,过了雁门关是游牧文明,山西处在这个特殊的区位上,自古以来一直和草原有个“约会”,“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人,山西人和很多地方都有约会,约会最多的就是草原,对于内蒙古来讲,汾酒是家乡的酒”。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4张图片

(图:汾酒集团文化总监柳静安致辞)

正是基于历史与文化的“约定”,“行走的汾酒”走进了内蒙古。汾酒集团文化总监柳静安指出,清香“走西口”,汾酒“塞上曲”,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最文化的汾酒,来到风光壮美、历史悠久的呼和浩特,是“中国酒魂”在新时代的又一次出发和远行。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5张图片

(图: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主题演讲)

“‘汾’本意就是大,汾酒是大王之酒、王气之酒,所以在古代汾酒就能行走天下,走遍东南西北,从杏花村走到骏马西风塞,从吴越深入不毛到挥戈北上苍狼出海,从无边大漠到万里草原”,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表示,“只有行走才能成为圣人,汾酒在历史上已经走过多少次创新与融合的轮回,今天又一次走在这条清香而优雅的金光大道上”。

行走的汾酒走进内蒙古,为什么碰撞出热烈的火花?

“四最”汾酒行至内蒙古,文化大家、行业大咖们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6张图片

(图:蒙古族诗人、作家,内蒙古作协副主席白涛主题演讲)

蒙古族诗人、作家,内蒙古作协副主席白涛回顾了蒙古族善饮的历史。“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就如何饮酒曾说过‘醉酒应该每个月不超过两次,不饮不醉那当然最好。可是天天底下有这样完美的人吗?’这句话甚至被记录在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大扎撒》中,但成吉思汗的后代却很多喜饮,三儿子窝阔台汗‘最好宴酒,g少言词,用人不疑’”,白涛表示。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7张图片

(图: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常委李树榕)

汾酒真正融入草原的是文化的魅力。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常委李树榕看来,酒和艺术不仅仅有约会,也是相互渗透的,在草原上“有饭就有酒,有酒就有歌”,喝酒是一种解脱,更重要的是自我和本真的还原,可以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是回归人之初、性本善的美好渠道。“文化是生活方式中的价值导向,同饮一杯酒也可以折射了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李树榕以内蒙古电影举例表示。

行走的汾酒走进内蒙古,之所以能够碰撞出热烈的火花,是因为酒文化与内蒙古文化水乳交融。张琰光表示,酒是催化剂,能够推动人创造美好的东西,因此酒是人心灵深处的需求,具有清、纯、正的特点,这与汾酒高度契合。

孔庆东和中国成语大会冠军、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从另外的角度,解析了汾酒与内蒙古的碰撞。孔庆东表示,爱国从热爱祖国的饮食开始,乡愁可以从其他感官来反映,酒是人类最早的兴奋剂,而汾酒其入也深、其润也慢,可以把人带到最高境界,体验很多维度的“故乡”。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8张图片

(图:中国成语大会冠军、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

彭敏也表示,天下大事,喝酒必汾,汾酒必喝,汾酒是缓解乡愁的套餐,有泥土味、有水味,可以浮现家乡的面孔和方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汾酒”。

由此可见,汾酒之所以与内蒙古碰撞出热烈的火花,关键还是文化的“相通”,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号召力。

从内蒙古走向更远,汾酒“正能量”

作为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的试点单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汾酒集团在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的带领下,锐意创新,积极作为,实现了全面的企业提升与市场爆发,以茅、五、汾为龙头的酱浓清“三香”鼎立格局逐步形成,白酒三分天下有其汾酒。

“这种变化在内蒙古市场表现得格外明显”,常建伟指出。据了解,到2018年9月,汾酒在蒙古市场全年的销售任务已经接近完成,相比于三年多前,汾酒在本地销售额实现倍增,进入到内蒙古白酒市场排名前三。

常建伟透露,汾酒对在内蒙古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望。根据“清香天下”的汾酒愿景,汾酒在内蒙古的目标,是要做到遍布市场每个角落,让所有内蒙古消费者都能方便地看到汾酒、买到汾酒,使汾酒在内蒙古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强势主流品牌。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9张图片

(图: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员致辞)

对此,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员表示,内蒙古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传统,这里的消费者不仅爱酒,更加懂酒,汾酒在内蒙古有着优异市场表现,深受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这对酒业厂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汾酒身上能够发现市场趋势,更能感受到引领酒业发展的“正能量”。

无独有偶,内蒙古市场也是汾酒向北发展的“战略前沿”,常建伟表示,汾酒要像当年的晋商一样,从内蒙古继续远行,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比如向北进入俄罗斯,向西进入新疆,并进一步打开中亚国家乃至东欧国家的市场。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10张图片

(图:中国前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参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

在俄罗斯市场,山西、汾酒与俄罗斯的交往起到了良好的基础作用。中国前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参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在俄罗斯工作20多年,他表示,在俄罗斯的大量山西人为汾酒拓展俄罗斯市场形成了重要支撑作用,与此同时,汾酒拥有6000多年的历史,俄罗斯伏特加本身也是汾酒的酒脉之一,俄罗斯人不仅仅喜欢白酒,也越来越喜欢中国的饮酒文化。

过去,很多人误以为俄罗斯人喜爱喝酒是为了御寒。对此,刚刚从俄罗斯考察归来的张琰光则表示,俄罗斯人对酒的热爱,不仅仅是为了御寒,实际也是为了内心的纯正、自由、情怀,也是基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而这恰恰与汾酒再次相契合。

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_第11张图片

(图:嘉宾领导合影)

“行走的汾酒”走进内蒙古,用“四最”品质和清雅气质,与内蒙古产生强烈共振,也揭开了“行走”的新道路。未来,“行走的汾酒”将继续在全国和世界展示中国酒文化精髓与中国酒魂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汾酒北上内蒙古赴“草原的约定”,碰撞出了什么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