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味生香 岁月悠长
刘邦为数不多的屠城事件
公元前207年3月,刘季兵团攻击开封,没打下来;继而西进攻击洛阳东境,还是没打下来;继而西进,到达南阳郡。
我在前面说过,刘季的思路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绕,他拒绝死磕。
这不是因为刘季同志战略思想清晰,而是他没有打攻坚战的决心和毅力。
刘季是一个很具颠覆性的成功人士。就以往的种种表现来看,他没有远大目标,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这恰恰是楚怀王芈心信任他的原因。
在南阳郡,刘季军团和秦国驻军发生遭遇战,谢天谢地,这次刘季军团终于取得胜利,南阳驻军在齮郡长(“齮”是郡长先生的大名,高姓是什么,司马迁先生没明示,司马光先生也不知道,我也不便妄加猜测)的率领下落荒而逃,退守宛县(河南省南阳市)。
按照刘季的想法,你闪了俺就继续西进,你不挡我,我不打你,实现双赢,皆大欢喜。
这时,精通天书的高级参谋张良先生挡住了刘季前进的步伐。
张良的理由是,刘老大一切向前看的战略眼光是没问题的,急于黑虎掏心拿下咸阳干掉秦帝国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你总是绕来绕去,秦军依然势重而且占据险要,一旦在你背后攻击,咱们的队伍将陷入前后两线作战的可怕境地,因此,该拿的据点一定要拿,必要的攻坚战一定要打(《资治通鉴》: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刘季很像一个初入舞厅的舞盲,他在曼妙的音乐声中手足无措,奇妙的是,他具有良好的音乐天赋,于是,在优秀舞伴的带领下,他居然也能走得中规中矩。
刘季从善如流,改变战略,调整进攻方向,部队偃旗息鼓连夜向宛县开进,一夜之间,军团将宛县团团围住。
面对重兵围困,齮郡长很绝望,既打不赢,又跑不了。看来,这次帝国烈士的名额算是争取到了。他决定用自己的死来向帝国表明忠诚。
在紧要关头阻止齮郡长自杀的是他的秘书(舍人),名叫陈恢。
司马迁先生在写史记的时候,并不想把这本书弄成像电话号码本一样的人名大全。因此,能劳他老人家费神费力在青色的竹简上刻下名字是很不容易的。
从某种角度说,“青史留名”是很高的政治待遇。无论是美名或是臭名。
齮郡长以领导之尊也有名无姓,而秘书陈恢却被司马迁先生特别推荐,隆重推出,可见,陈恢这人不简单。
他告诉齮郡长,您的生死取决于城外的刘季,我现在就出城和刘季谈判,谈拢了您转危为安,谈崩了您要成仁就义我也不拦着。
于是,陈恢头出城找到刘季。
陈恢是谈判大师,他轻而易举地说服了刘季。
公元1991年10月,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通过谈判达成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共识,以色列保证归还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条件是阿拉伯国家不在以色列搞人肉炸弹。
陈恢说,你刘季的目的地是咸阳,如果不给我们出路,我们就在宛县跟你玩命,死缠烂打。从宛县到咸阳还有几十个武装据点,你一路玩下去,既耽误时间又消耗兵力。
我为你考虑,建议你不如招降纳叛,高薪养降,那么大家都会望风归顺,张开城门等你,你通往咸阳的道路将会是一片坦途。
刘季认为这生意可以做,双赢结局。于是当即拍板:接受齮郡长投降,封为殷候,封给陈恢一千户。
在齮郡长、陈恢之流投降精神的感召下,秦帝国各据点领军人物纷纷向刘季军团倒戈,完成了由公务员向造反派的身份置换。
事件至此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既然大家投降很利索,刘季也下令大军所过之处不得扰民,于是大得民心,前进的道路更加通畅(所过亡得卤掠,秦民皆喜)。
公元前207年8月,刘季军团向西推进到武关(陕西省商南县西南)。
这里是秦帝国的心脏地带,秦都咸阳已然在望。
秦帝国的大厦现在就像摇摇欲坠的违章建筑,而刘季幸运地拿到了拆迁大厦的伟大工程,他现在要做的,只是带领队伍,赶上前去,轻轻一推。
然而在武关,刘季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武关的将领虽然没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但他却是一个很有节操的人,他恪尽职守,选择和帝国共存亡,当一名钉子户。
钉子户终于没能挡住拆迁队。武关很快被攻破。刘季在武关撕破伪善面具,他下令屠城。
宽厚诚可贵,仁义价更高,若为利益故,二者皆可抛。
刘季的屠城值得诅咒,但他屠城的用意我们很好理解。
他需要树立一个不合作的反面典型。
他要证明,这典型的下场很可悲。
(文/乌角道人 图片来自网络)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铁路职工,本名李康
爱沽酒,间读史
闲散散,懒洋洋
生无异象,世居襄阳
少无大志,安享小康
闲说古人,不问沧桑
(本期编辑 忘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