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计算机的诺贝尔奖

相信很多朋友都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虽然本领满满,但总是被那些专业出身的人歧视.这也难怪,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计算机基础确实相对薄弱.不过没关系,本人最近正在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哦.

图灵模型

在1937年 阿兰 图灵 首次提出了一个通用计算设备的设想.他设想所有的计算都可能在一种特殊的机器上执行,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图灵机 

尽管图灵对这样一种机器进行了数学上的描述,但他还是更有兴趣关注计算的哲学定义,而不是建造一台真实的机器.他将该模型建立在人们进行计算过程的行为上,并将这些行为抽象到用于计算的机器的模型中,这才真正改变了世界.

冯诺依曼模型

基于通用图灵机建造的计算机都是在存储器中存储数据.冯诺依曼指出,鉴于程序和数据在逻辑上是相同的,因此程序也能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1. 4个子系统

基于冯诺依曼模型建造的计算机分为4个子系统:存储器,算数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出单元

1.1.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的区域,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中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

1.2.算数逻辑单元

算数逻辑单元(ALU)是用来进行计算和逻辑运算的地方.如果是一台数据处理计算机,它应该能够对数据进行算数运算.当然它也应该可以对数据进行一系列逻辑运算

1.3.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是对存储器,算数逻辑单元,输入/输出等子系统进行控制操作的单元

1.4.输入/输出

输入子系统负责从计算机外部接收输入数据和程序;输出子系统负责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到计算机外部.

计算机的历史

2.1机械计算机器(1930年以前)

在这个阶段,人们发明了一些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它们与计算机的现代概念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2.2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30 ~ 1950年)

2.2.1早期的电子计算机

这一时期的早期计算机并不是将程序存储到存储器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在外部进行编程的.

2.2.2基于冯若依曼的计算机

上面的计算机的存储单元仅仅是用来存放数据.他们利用配线或开关进行外部编程.冯若依曼提出了程序和数据应该存储在存储器中,按照这种方法,每次使用计算机来完成一项新的任务,你只需要改变程序,而不需要重新布线或者调节成百上千的开关.

第一台基于冯氏思想的计算机与195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命名为EDVAC.

2.3.计算机的诞生(1950年至今)

3.1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大约1950 ~ 1959年) 以商用计算机的出现为主要特征.在这个时期,计算机只有专家们才能使用.它们被所在房子里,限制操作者和计算机专家以外的人员进入.计算机体积庞大,而且使用真空管作为电子开关.此时的计算机只有大型机构才能负担的起.

3.2第二代计算机

第二代(大约1959 ~ 1965年)使用晶体管代替真空管.这即减小了计算机的体积,也节省了开支,从而使中小企业也能负担的起.

3.3第三代计算机

(大约1965到1975年)集成电路(晶体管,导线以及其他部件做在一块单芯片上)的发明更加减少了计算机的成本和大小.小型计算机出现在市场上.封装的程序,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包也以及有售.一个新的工业-软件工业就此诞生.

3.4第四代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约1975 ~ 1985年)出现了微型计算机.第一个桌面计算器出现在1975年.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计算机网络.

3.5第五代计算机

这个还未终止的时代始于1985年,这个时代见证了掌上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的诞生.第二代存储媒体(CD_ROM,DVD等)的改进,多媒体的应用以及虚拟现实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灵奖-计算机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