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天】点亮一盏学习的灯――漫读《写作教学教什么》(一)

【第581天】点亮一盏学习的灯――漫读《写作教学教什么》(一)_第1张图片
手机罢工,拍出来的图片更朦胧


2019.03.09  周六  多云转晴

前言

因为自己的学术底子,教育理论底子,太过薄弱,也因为自己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开始尝试学习理论。

希望通过阅读,通过慢慢的学习,让自己能有一点进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阅读的书目是由王荣生教授主编的,邓彤老师做执行主编的《写作教学教什么》。

在语文教学板块中,写作教学是其中面积最大,分量也最重的一个。但是,正如书中所言,教师虽也意识到写作的分量之重,但教师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行动,将这一版块的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让人欣喜的高度。

01.

在书的最前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这是值得你慢慢读的书,这是需要你用笔来读的书。

看来,这本书,需要用时间慢慢浸泡,需要用时间慢慢打磨。若是追求阅读的速度,那么,这本书中的精髓,对不起,我们可能连皮毛都学不到。

按照合理的配置,写作课至少每个星期要有两个课时,也就是说至少占语文总课时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我们的课表上,语文课也有两节课,这就是学生口中的作文课。但这个作文课真的就上了作文了吗?可以肯定的说,并不是。

如此,这两节作文课上都干嘛了?以我自己为例,作文可以期末考试前一个月为分水岭。前期还会上作文课,后期就成了考试课、习题课,讲评课,而且这样的做法到现在都还在残忍的继续。

可是,在我读到王荣生教授主编的这本《写作教学教什么》之前,却还浑然不觉。我自以为特别充分地利用了时间,自以为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却不晓得自己这样做,其实是最愚昧最无知最残忍的。

作文课,可以有多种上法:作文指导课,作文点评课,作文欣赏课,作文整容课……也许只要愿意上,用心上,就能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一点收获。

但是用作文课来上考试课、习题课,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作文课本来就是要让学生去学习写作文,让学生在作文方面有兴趣,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感觉,而不是老师将作文课自私地更改为习题课、考试课。

教师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一直存在,而且时间浪费掉了,但是学生在作文方面却没有质的提升,质的飞跃。

02.

作文教学缺乏过程指导

写作过程,是写作这一活动的核心与主体。但是,一直以来,老师们都多在写前指导,写后点评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对写作过程中的具体指导。

因为教师的“忽略”,学生在写作方面,自然也不明就里。写不出让自己满意,让老师满意的作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离开真实情感文散文就死掉了。

真情实感,是文章,尤其是散文,活下去的“命脉”。没有真情实感,就是再华丽的辞藻,也不过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03.

生动不是言辞方面的问题,生动的核心是具体。只有写具体才能写生动。

这句话打破了我原有的对于生动的认识。特别惭愧地说,我一直都狭隘且孤陋地认为,生动是体现在言辞方面的,而且我还在课堂上说,想要作文写的生动,得多观察,得用修辞,让画面完整,让情节生动。

此刻,当我读到上面的话:“生动不是言辞方面的问题”时,蒙了。“生动”不是说语言吗?我们平常判定情节生动不也是因为语言生动而情节生动吗?

我的浅薄让我泥在错误的泥淖里这么多年!原来生动的核心是具体,只有写具体才能写生动!

我想起了教材上的经典篇目:《背影》《老王》《台阶》。这几篇文章都是写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写“小人物”的文章。但因为作者笔下的文字生动,因为作者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让文章获得了前所未有蓬勃的生命力。

《背影》中最让人动情的,是父亲穿过铁道攀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那一部分。这部分文字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兼用了色彩,刻画出一个在生活与精神困境中,依然笃定的慈父形象。

《老王》中作者写到老王为“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时老王的外貌。彼时的老王,“倚”在门框上,脸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些文字之所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大抵就是因为这些文字写的具体,写的细致,写的真切。

后记:

“生动的核心是具体”。今后,在写作教学上,务必要留意这个问题。更要告诉自己,“生动”的功劳,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具体入微的情节再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581天】点亮一盏学习的灯――漫读《写作教学教什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