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兵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战而降,关中响震。
消息传到魏国,朝堂上下一片震惊:他们不敢相信蜀汉竟敢横挑强邻,在他们看来,自从关羽、刘备相继死去后,蜀汉早已元气大伤;新君刘禅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两国总体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背景下,蜀汉凭什么还敢主动进攻曹魏?
他们实在很意外,不过意外归意外,魏明帝曹睿很快做出反应:他亲自率领大军坐镇长安,以稳定军心,同时亲点老将张郃统五万兵马增援陇右,以阻止诸葛亮的攻势。
张郃是曹操时代硕果仅存的名将,早年他在袁绍手下时就已名震天下,后来投效曹操后更是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只不过作为外姓将领的他,几乎没有机会作为主帅统领全军。如今不惑之年的他被曹睿钦点为主帅,授予高规格的兵权,可谓破例,张郃光荣之余倍感压力。亲! 2019年,新的创业模式已经诞生,手机不再是聊天,听歌,打游戏,看电影的工具,如果你目前很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那么这就是你最佳的事业机会。利用一部手机,人到哪里,钱就赚到哪里:有人交,有人帮,有人带,没有风险,没有压力,可以兼职,可以全职,如果你不甘平庸渴望成功想赚钱,请添加微信:723646139从此你将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了解不会损失什么,拒绝了解可能错失良机!
在诸葛亮出兵的时候,张郃还在荆州司马懿的麾下效力。然而,当曹睿的任命传来时,他当即率大军马不停蹄开赴前线。
兵贵神速,千里袭人。
张郃如同一个老练的猎手,迅速发现了这场战役的七寸所在——街亭。
当时的诸葛亮虽然拿下三郡,却并没有吃下整个陇右,他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扫清各个军事据点,但张颌的援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蜀军必须全力阻挡住曹魏援军的步伐,这样诸葛亮才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整合陇右地区,如此这片区域才算真正划入蜀汉的版图。
于是,这场战局的关键,就变成了增援和阻援的交锋,而这场交锋的要冲之所,就是街亭。
因为张颌出兵从长安到陇右,必须通过街亭,它是曹魏增援的必经之处,没有其他道路可走,蜀汉军队只能在这里阻挡。
这一点,张郃很清楚,诸葛亮也很清楚。
所以张郃在领军后,第一件事就是昼夜不停的向街亭方向奔去,不带丝毫犹豫和停歇;诸葛亮在得知魏军增援部队出发后,也是当即着手安排重兵前去把守街亭。
但问题是,街亭这么重要的位置,究竟该派谁去守?
魏延、吴懿,还是马岱?
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让他们前去阻挡魏军,应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是……
诸葛亮的心中,却有一块心结,那就是关于北伐的战略方针问题。
事实上,关于诸葛亮的北伐究竟该如何打怎么打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当时的蜀汉将领,哪怕到了现在的我们,那都是争论不休。
但总体来说,围绕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大致都可以分为两派:一是以魏延为首的激进派,主张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和魏国展开正面决战,希望通过一两次重要战役来歼灭魏军,进而统一天下。
另一派则是以诸葛亮为首的保守派,他们觉得魏蜀两国实力相差较大,硬碰硬交锋实在太危险,更何况蜀汉也承担不起失败的风险,所以他们主张稳步前进,希望通过一步步蚕食魏国边境土地来壮大自己,进而统一天下,即便最后不能一统天下,也可以维持三分天下的格局。
在这里,我先不讨论这两套战略战术方案孰优孰劣,但从诸葛亮否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看,诸葛亮心中的北伐方针,明显是保守路线,也就是在避免与魏军主力展开决战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蚕食魏国边境土地。
换句话说,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并没有想着要歼灭魏军多少有生力量,也没有想着要一口气占据长安甚至平定关中,对他而言,只要能够把陇右地区成功消化掉,此番北伐的阶段性目标就已然实现。
所以,前去驻守街亭的人,并不需要他去设伏击败张郃的援军,也不需要他斩杀魏军多少将士,他所需要的只是坚守街亭,为诸葛亮消化陇右赢得宝贵的时间。换句话说,这次守街亭的任务是阻挡,不是阻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完全不同。这就像司马懿当年和诸葛亮五丈原对峙时的所做的一样,只挡不击。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选择了从未领兵作战过的马谡来执行这个任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想来锻炼他。虽然说诸葛亮一心想培养马谡,但他并不糊涂,更分得清轻重缓急,想培养马谡有的是机会,但现在是事关北伐成败的关键,诸葛亮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是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对于诸葛亮而言,魏延肯定是最好的人选,他是当时蜀汉的第一名将,久经沙场经验老道,让他守个小小街亭,百分之百不会出问题。但问题是,魏延和诸葛亮在对待北伐的战略方针问题上,是持相反观点的。
当初北伐刚开始时,魏延就想用区区五千人马来突袭长安;现在给他好几万的重兵,你觉得他会老老实实坚守街亭吗?或许,以魏延的用兵习惯,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街亭设伏狙击,从而一口气歼灭掉张郃这支援军,也就是把阻挡变成了狙击。如果魏延能够成功自然好说,但如果失败,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基本上就算泡汤,这些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
至于吴懿、马岱等人,他们也许能够执行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但诸葛亮却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假如在张郃的一再挑衅之下,他们忍不住冲出去厮杀怎么办?
这些都是诸葛亮所担心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守住街亭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真正困难的是能否坚定不移的执行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方针。
诸葛亮想到了马谡,这个和自己亲如父子的年轻人。他不仅是诸葛亮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接班人,也是所有人当中最了解诸葛亮战略方针的人,所以诸葛亮有理由相信,马谡能够贯彻他的北伐理念,并且能够很好的执行坚守街亭的任务。
当然,由于事关北伐的胜败与否,而马谡之前却从未独自领兵,更未曾指挥过大兵团作战,于是诸葛亮又想出了两个应对之策:
一是亲自绘制了街亭地区的布防图,交给了马谡,嘱咐他依图行事,潜台词就是务必坚守街亭不出。
二是安排了老成持重的王平将军担任副手,以防万一。
王平是一个在军队里摸爬滚打长大的老兵,实战经验丰富,人也很聪明,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严格听从诸葛亮的命令,所以有他在旁辅佐马谡,事情会更加稳妥。
只可惜,马谡明白诸葛亮的意图,诸葛亮却未懂马谡的心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