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彷徨之际,更需要直面自己的勇气

时常想,如果真的想要写下去,那些在心底话和纸上字之间权衡的利弊,必然要狠心地除掉。如果那些写出来的文字不能直面自己的内心,也便没有太多存在的必要。新年前,大家讨论到新年愿望时,工作的同事之一,一个美丽的智利女孩说:“我要更加诚实地对待自己。”

——一语惊醒梦中人。


直面抑郁

2015年查出的抑郁症,在两年之后变成了双向情感障碍,而一直伴随着整个成长轨迹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时不时在我的亲密关系中一再作乱。精神困扰是这一两年来所有事件和情绪的核心问题。无止境的循环,是在每一次谷底绝望的否定所有的生活——“一切都不会再好起来了”,然后再一次次地重振旗鼓。焦虑感充斥着时间缝隙里的分分秒秒。


2019 彷徨之际,更需要直面自己的勇气_第1张图片
雨天的墨尔本

但我还是要感谢自己,在医生建议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我想要的生活,依然旅行,按计划出国,即便抵达墨尔本的前两个月,每天只是窝在被窝睡觉。因为我知道,那些情绪看似无底深渊,但终会结束。好朋友说,那是我的“求生欲”。工作难找,情感裂缝,财务困难,但最重要的还是不可自拔的抑郁情绪。谷底后开始了出于“求生欲”的反扑。继续自学《辩证行为疗法》,重新开始冥想(尽管知道自己坚持不了多久),最重要的还有“倾诉”。两位最最亲密的朋友,隔着几万公里的距离和时差,轮流听我哭。


这一年来,已经习惯于伴随着抑郁去生活。也深刻明白,所有的事件都未必真正重要,因为那些情绪,你随便给它什么借口它都会有“理由”爆发。从开始的无助,到后来的“反抗”,再到现在的“面对”。是经历过无数次绝望后,依然站在生活之中的自己最好的成长。


身份认同和文化冲击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身份”的焦虑一度将心底的那些“自卑”无限放大。在大理的那段时间,和一群来自各国的嬉皮士住在一起。那也许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所谓的“文化冲击”, 冲击过后,便是对自身定位的不知所措和不断怀疑。他们在聊天时说起遇到的另一个中国女孩,在讲述女孩的过程中,一个美国犹太人用“International Chinese girl”还是“Chinese Chinese girl”来询问女孩是哪一种人。于我而言,也必然会将这样两个标签拿来跟自己对照。但那时候,未曾想过,自己急于靠拢这个所谓“International Chinese girl”的标签,不过是自卑与虚荣的结果。


2019 彷徨之际,更需要直面自己的勇气_第2张图片
st kilda的日落

将近一年的澳大利亚旅居生活,以及和波兰男朋友的“暂时分开”后,“身份”已经不再会引起那些无谓的焦虑了。尽管在各种环境中都听惯了那些对华人的调侃,和亲历所谓的“鄙视链”。但同样的,选择“面对”是最好的方法,“中国二线城市的工薪阶层出身”——是我的根本。像嗜辣和爱吃面一样不可改变。这世上没什么是公平的,但也因此,“差异”“不同”才别具含义。连男朋友他自己也调侃过——“波兰是个多么不重要的国家,如果是西欧的人提起来,那就是属于偷车贼和妓女的国家,但那又怎样呢,刻板印象的形成是属于观察者的损失,他们从刻板印象开始便失去了了解一个文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全世界的每个有人的角落。”


“你的自拍杆呢,你们中国人不是都用自拍杆么?然后拍一些奇怪的姿势”“干嘛中国人都是用旅行箱啊,真的没有背包客吗?”“别骗我了,你怎么可能吃素,你们不是都吃狗肉的么?”“唉!你不怕晒黑吗,你们亚洲女生不是都喜欢白的吗?”“你们中国人不是只会跟中国人玩的吗。”“对中国没有太大兴趣唉,但是超级想去日本的!”……


不论听到什么,都没太大所谓了。当我能够跳出自己的文化,心平气和的接受和欣赏其他文化的时候(而不是鄙夷或者谄媚),然后再往回看,往中国里面看,往自己身上看,那些“不同”和“差异”,那些隐忍的、被动的、含蓄的、曲折的,有时候是很难堪,但太多的时候,是真的“好看”。那些标签,没所谓撕下或贴上,有就有,没就没。我,还是我。


我和时代

这一年,也许是《二手时间》给我的影响,开始更关注我所在的这个时代。(好像说的有点大,但在俄语里,“时代”和“时间”是同一个词)从2月份某一天的新闻联播开始,到幼儿园,到假疫苗,到限娱令,到某地洪水,到碳九泄漏,然后还有小黄车,天一被判十年,范冰冰逃税,米兔,权健,鼓励生育政策频出,还有早先台湾筹备公投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时候,大陆竟然把歧视同性恋搬到台面上,民粹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生长……姨奶奶家里的保健品已经堆不下了,男朋友的中国签证变得越来越难办,父亲退休后回到广西农村时刻面对眼花缭乱的“投资商机”,姐姐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倾尽全力,大家的小黄车押金应该都没指望了,朋友在出柜与不出柜之间纠结挣扎,身边的人对于“抑郁症”的态度在发生变化……


这些小事,与《二手时间》里的那些故事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时代。也不尽然都是悲观的,从米兔一开始就一直在关注着,感叹“烧麦同学”的果敢和理性,同时也体会到媒体在删和不删之间如何精巧的推进事态的发展。要感谢那些人,在困难的环境里依然寻找突破前行的人,小心翼翼地走在风口刀尖的人。同时感谢的还有我们自己的良知、善意和清醒。我相信,自己在一个相比上一代已经足够好的时代里。好到我们看得到自己的局限。


交给时间吧

一直觉得这一年什么事也没干成,前几天心血来潮便总结了一下:一年写了121篇发表文章(也许四分之一都是微信软文吧),只有13篇是自己的;阅读了仅仅20本书,只有2本英文;旅行了两个国家13个城市;写了17首诗;攀岩了4次;醉酒了1次;在异国尝试了2份完全不同的工作;结交了很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或是建立深层连接的朋友;参与和了解到一些“高危”行业的现状;开始用英文自学艺术史;不如预期,没有赚到什么钱;懒得几乎没有什么运动和健身;度过了30岁的生日,人生第一次染发……


2019 彷徨之际,更需要直面自己的勇气_第3张图片
做澳大利亚的旅游攻略

30岁了,人人都说,是个再好不过的年纪。而我过于“居安思危”的焦虑特质却不时地提醒自己,“该下坡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卑,自己时常会有一些逞强和骄傲的情绪。那些傲气,在更早的时候应该会很明显,但终归,能特别明白的知道,自己的渺小、平凡、普普通通和微不足道。也许,也许还会摇摆,在抑郁和狂躁之间,自卑和骄傲之间,理想和现实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一直摇摆,但谁说一定要在哪里站定才行呢。


所以至于2019,依然不知道3个月以后在哪里,会发生什么。但是坚持旅行、写字、学习,保持良知、善意、清醒,直面情绪、接受自己、立足生活,然后把自己平静地交给时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 彷徨之际,更需要直面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