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有九个藩王分封在边境,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
朱元璋给了藩王们三个护卫的兵权,请注意,这三个护卫不是三个人,而是三支军队。一个护卫,从三千人到数万人不等。其中宁王有八万士兵,六千辆战车,手下还控制着朵颜三卫,明朝当时最厉害的骑兵部队。
有趣的是,朵颜三卫里全都是蒙古人。
奇怪,北元不是和明朝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吗,怎么给明朝打工了?
是这样的,洪武二十年,北元被开国名将傅友德、蓝玉和冯胜打的一退再退,一直往西撤,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各部孤立无援,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向明朝投降,于是朱元璋设置了泰宁卫,福余卫,还有朵颜卫,统称朵颜三卫,专门收蒙古人当兵,说白了就是明朝的雇佣兵。
蒙古人真不是盖的,跨上战马,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善战的血液开始沸腾,管你是汉族人还是蒙古人,只要给钱,咱们就是一家人。让砍谁就砍谁,一点儿都不含糊。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靠着这个狠劲儿,朵颜三卫所向披靡,战力超群。也为朱棣出了很多力,这是后话。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去世,洪武三十一年,晋王去世,朱棣就这样成了朱元璋的儿子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人。
朱允炆想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四叔在宫里碰面了,朱棣拍了拍他的后背,跟他开玩笑说:“没想到你小子也能混到今天。”朱允炆被他叔叔这么一拍,蒙了。这一幕恰巧给朱元璋看见,他直接对着朱棣大骂:“你小子怎么敢对国家的储君动手动脚?”懂事的朱允炆急忙为他叔父开脱,说他叔叔跟他开玩笑呢,朱元璋这才没有为难朱棣。
这件事给朱允炆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朱元璋还在,他好歹有个依靠,要是朱元璋不在了,他不敢想象这些叔叔们会如何对待他。
而且这些藩王经常打着军事演习的幌子在边关耀武扬威,在他看来,是一种变相的威胁。
他真的怕以后这些人发起狠来造一把反,把自己从皇位上揪下来。
朱允炆没有被害妄想症,他的担心并不多余。
这就是朱允炆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一天他在京城的东角门(熟悉的地点)唉声叹气:“我的叔叔们仗着握有重兵,都不尊重我,如果有一天他们联合起来造反,这可怎么办啊?”
当时身为东宫伴读的黄子澄正好在旁边,他对皇太孙说:“汉朝初期能够平定七国之乱,如果他们造反,我们派朝廷大军镇压就可以平定,殿下莫需担心。”
朱允炆听了之后,眉头的阴云散开了,如此甚好。
即位后,他把黄子澄叫来:“先生,你还记得当年在东角门说的话吗?”
黄子澄脸色一正,脱口说道:“不敢忘!”
如此甚好。
朱允炆要开始削藩了。
他所面对的这个问题,和一个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必要说一下。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这是朱元璋说的一段话,朋友们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会联想到一个相当长远的制度,这就是分封制,始创于周朝。
我们习惯用封建社会来形容古代,这个词经常和腐朽、灰暗、堕落、迷信联系在一起,好像我们对封建社会就这点印象,不过这不是封建的本义。
所谓封建,就是封土建国,周王室把土地分给兄弟和功臣们,允许他们有军队,还是世袭的。
刚开始都很熟,周王室天下共主,大家都认。然后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年走亲戚,你爸领着你对人介绍:“这是你奶奶的哥哥家的儿子,小时候还抱过你呢。”你只能尴尬的笑笑,说:“知道知道,叔叔好。”
其实不认识。
周朝也是这样,时间一长,关系淡化,再加上自己本身实力不行,谁还搭理你,所以才有了春秋战国。
事实证明,靠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弊端很多。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分封宗藩,是不是在开历史倒车?
不是的。
一句话解释不清楚,且听我慢慢道来。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
时代不同,所面对的事情就不同,既然事情不同,那就需要对变化有所准备。
每一个建立的古代政权都要面临着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依赖血缘关系,通过分封来保卫自己的统治。第二种就是通过控制主要官员的任命来运营自己的政府,具体来说就是郡县制。
又或者在两种选择中左右摇摆。
秦始皇吸取周朝的教训,为了中央集权,把分封制改为了郡县制,有大臣劝他,你这样搞郡县,将来出了事,怎么办?
等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天下云集响应,有没有看到秦始皇的儿孙们起兵勤王?好像没有吧。
刘邦认为秦亡的其中一点原因就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他吸取了周朝和秦朝的教训,希望依靠宗亲的力量维持刘氏天下,采用的是郡国并行制,说白了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同时实行。
后来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吴王刘濞怕削个没完没了,就联合其他六个同姓诸侯王跟中央干架,史称七国之乱,还好当时有个周亚夫,给平定了。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没有分封同姓子孙而被司马懿篡权,司马炎鉴于曹魏政权因孤立而亡的教训,下令分封同姓王27人,目的是使诸侯王拥兵据地,可以声援中央政权,确保晋朝长期统治下去。
可是就传了一辈,司马衷脑子不好使,贾南风又太折腾,于是八王之乱开始了。
这一场皇族内乱,前后长达16年,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塞外的游牧民族趁着中原搞内乱,无暇外顾,陆续的建立起了自己的非汉族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涛声依旧》
朱元璋需要做出一个选择。
外有北元,强邻环伺,这是事实。
藩王强盛,不服幼主,这也是事实。
分封吧,毕竟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七国之乱、还有八王之乱摆在面前。
不分封吧,毕竟秦二世而亡,司马懿篡权曹魏、杨坚原本是北周的丞相,李渊原本是隋朝的地方长官,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臣,这些也摆在面前。
不得不防。
不要觉得自己比朱元璋聪明,这些问题他全都想到了,他设置了一套很有意思的制度,这个制度既能防大臣,又能防藩王,这个后面会讲,可是后来竟然被别人拿来当成起兵的理由,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
防不胜防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皇帝这个工作,真不是人干的。
朱元璋对朱允炆说:“你的这些叔叔抵御外敌,你可以安心做你的明君。”朱允炆问了一句:“敌国入侵,藩王来对付,藩王有二心,谁来对付?”
朱元璋又把皮球推给了他的孙子:“你认为该怎么做呢?”
朱允炆沉吟了一会儿,列了四点:
用德行争取他的心,用礼制约他的行为;如果无效,削他的属地;再无效,改封到别处;如果再不知悔改,就只好举兵讨伐了。
朱元璋听完之后很满意的说:“不错,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
朱允炆是这么说的,可他不是这么做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