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歉没有图给你们养眼”
虽然离家只是一个星期的距离,只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但是已经荣幸地体验了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运,早早地起床发现周围平时热闹的食市已经关门闭户,蛇形的分流安置把人群变成一条条无规律的蛇纹。
从广州发往全国各地的车票是一张凭证,而交通设备则是人们回家的载体,春运就像南水北调一样工程艰巨,春运这个词承载着太多的语汇,期待,焦急,相聚,团圆,或是别离,恐惧,无奈……
在朋友圈看到陈可辛为Iphone X导演的3分钟微电影,说的是母子在车站相聚3分钟的故事,当时觉得很作的乘法口诀表,现在看来都合情合理,认识的大四学长们因为创业并没有和我们一样放40多天的寒假,在学校那边逗留到春节前几天,然后不断发信息给我分享回家的心情。
坎坷人生路漫长。有多少人已经,或是将要,踏上回家的路?然而,关于回家,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
我回忆了自己这几天离开家的目的,
为了学习,为了自由,为了放松?
是的,有这么一种可能,在外面呆习惯了,回家反而措手不及,我喜欢自由地学习,为做出一个酷炫的设计熬到两三点也不觉得累,自由地夜跑10公里也不觉得累,自由地寻找城市里隐藏的好吃的,自由地不爱吃就不吃,自由地看着小蛮腰大剧院珠江新城的一片繁华,心里把握着这个曲面用犀牛算法怎么做,家似乎变成一种情感的束缚,一个不得不回去的暂时性根据点,我乐于追寻更多想象力之外的东西,像只生活在卡通世界里的猫那样,快乐毛躁,能不知疲倦地在一百集、两百集、三百集里追逐那个怎么也抓不住的老鼠——我愿意那是部让人愉快和轻松的动画片。
前段时间在日本旅行,两个星期,仿佛是不真实的另一种生活存在——在暴富和贫穷之间自由转换的生活模式
从宝马X6上拖着行李箱走出来钻到35块一次的城际大巴,路过的小年轻回头研究那是宝马X5还是X6 ,一旁两个妆容精致的女人拖着花花绿绿的大包小包不顾形象地到处找厕所。
我们可以为了一个隐于林 隐于市的大师建筑跑遍大街小巷,甚至穿过海湾,翻过高山,走过无人问津的沿海高速,我们也可以和传统中国式旅游一样,在一群拥挤中国人中打卡旅游景区,我们可以一顿吃着饕餮大餐,山珍海味,一顿吃着便利店买来的速食泡面凑下顿的饭钱,我们可以一边坐着千多元人民币一日的包车,一边跟着东京都市年轻人呼吸同一个拥挤地铁车厢里产生的废气。
我们可以脚踩高跟鞋用流利的英语在高档商场专柜里挑选香奈儿,阿玛尼,RMK,SK2,随便说个系列能让小店员伺候许久,也可以拖着空箱去药妆店披头散发地和大妈疯抢。
不管是山重水复,总会相信前方有明花和暗柳。
似乎能容忍大跨度跳跃的的生活品质,怎么样都可以,只要达到目的地,那时内心深谙这是旅行者的坦荡和无畏,这是旅行者的自由。
用我妈的话来说:因为是见过穷日子的人,再怎么过分都不会忘本。
我很喜欢这个不真实感觉。这种独一无二的不真实,和整齐划一的日常分割出一道明晃晃的分割线,在记忆中鹤立鸡群。
而“现实”这个词有强大的氧化作用,会很轻易让某些稚嫩变得面目全非。
29.8亿人次
这是2018年春运预测的全国旅客发送量,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徙。
多少人日复一日在城市里挣扎度日,仅仅为了过年回家短暂的时光,多少人回家时所有的不习惯又让人觉得离开家又是种自由。
千城一面的都市和风俗各异的故乡,是什么力量吸引着外出的游子,从一样的城市,回到不一样的家乡。又是什么力量让游子的重新成为城市的泡影?
我不愿意赞赏城市市中心的霓虹灯,超级大商场,车水马龙的交通,因为我看不见老房墙壁上儿时涂鸦,离家前无数次走过的小路,被晨雾和炊烟包裹的滨江道,一起上学吃饭的同伴,亦或是铺满整张饭桌妈妈的味道。我也不愿意赞赏南北西东,土石竹木的传统民居系统,因为那里有限的意识形态,简陋的生活设备,人们冗长的吼叫,只会是原始和落后的象征,只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延续,阻止了我对高端前沿技术创新和创富之路的想象。
然而,最淳朴简陋和最富贵流油之间,是无穷无尽向上攀爬的蚂蚱,他们在两个维度之间展开激烈角逐,经济和思想的不同步让这群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显得如此尴尬。吃着最好的鸡鸭鱼肉,却整日沉浸在家长里短,尔虞我诈之中,并以此为豪,“请不要打搅到我们这些无辜的市井小市民好吗?”
亦或是一副以爱神自居,不知“上下”的边界却把“占了上风”当作生活态度的模样,并因此来藐视下层民众的平凡生活,亦或是春节大年初一用80元捐给用小肠来编剧的国产电影。
不知道越大越反抗越叛逆还是咋地,我只会厌恶网上关于回家过年的矫情散文,只会厌恶把简单的生活过得复杂过得油腻过得浑身难受的感觉,本来也,没有什么是需要豁出性命去追求的东西,至少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感受不到。大体上,尽量太平地活,得自己应得的。稍微会影响到姿态的做派都不可接受。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引发的戏剧化,在戏剧化中滋生出的隔阂,若不加控制任凭它变得鲁莽,激烈,一场轻微的雨水也能带来穷凶极恶的疯长,锯齿的草叶织出苦苦追讨苦苦挽留苦苦索求的绳索——这假模假样让我仅仅是假想也会浑身别扭。
“你把这个XXX吃了,把那个XXX吃了吧!”
“你的专业以后能干什么的呢”
“找男朋友了吗?”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么呢?”
这些问题都能认真思考应对,反正他们问的也是套路上的,仪式上的,礼貌上的关心,经过多年历练我也知道如何搬用套路上的,仪式上的,礼貌上的回答。
“她们家都生二胎了,你们要不要赶一个”
“那天我投资了XXX,做姐姐也该表示表示祝贺吧?”
“过来教教弟弟\妹妹 吧,帮我带他们两天让他们学学你吧。”
这些都不是问题,习惯性地挂着笑容,它们像枚被刺穿进皮肉的徽章,牢牢地抓起我两端的嘴角,放下都不觉得剧痛。
而最恶心的还是小学二年级时面对“你的班长是你爸给你买回来的吧”这个问题的尴尬。瞬间的事,之前将我挤到窒息的、塞满在车厢内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喧嚣的聒噪的声音,它们消失在一瞬之间。整个突然安静的空气,原封不动地还给了我。
没有必要的辩解,只有曲意迎合。
确实,谈不上愤怒,甚至没有伤感,更没有喜欢,我的身体正在投入全部生产力制造其他领域的物质,它的需求量太大,以至于根本无法匀出多余的感官去分泌其他。
有时候看见自己是座不堪一击的沙堡,悄悄一片涨潮便能用不费吹灰之力把我连窝端一般摧毁了,剩下我暴露着残缺的根基,在里面留守着半块破损的贝壳或是一只飞虫的尸体,让人此刻已经无力去争执反驳,只有在嘴角挂上自嘲的标志承认自己的无能是多么可笑。
回想自己什么熬夜画图,什么连体育课都要争第一,什么努力练琴练那些痛苦不堪的曲子,什么英语,什么雅思,什么奖学金,什么创客大赛,What are you for? What are you for?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多么可笑啊。我内心究竟想证明什么?在自信些什么,在向往什么,在期待什么?那些东西,被我拔掉的翅膀原来还留有不甘的妄图,哪怕靠着残存的边缘也想震动起来吗?为什么仅仅是想象了它们挣扎的样子我都觉得透着愚不可及的蠢笨呢?为什么要把它们召唤复苏?痒了,破土了,小荷才露尖尖角了,再目睹它被开水浇灌——确实好笑对么?那些所有的自以为是、想象力、爸妈的自豪都抵不过“那是你爸用钱给你买回来的吧?”都抵不过“女孩子还不要嫁人的。”
我,真的,真的,太可笑了。
希望你们不要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