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风潮,《引爆点》告诉你不用等风来

翻阅当当网购书记录,才发现《引爆点》这本书购于2012年,5年后才真正看完了这本书,这也是上了“行动派”的个人品牌课之后的第一个行动——消灭书柜里买了多年却未看的书。

(满满当当的书柜,其中一半的书却未读完)

说回《引爆点》,它的全名其实是《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用作者Gladwell的话来说,“别看我们身边的世界看起来很顽固,但其实只要你找到那个点,轻轻一触,它就会倾斜。”这个点,就是Gladwell所说的“引爆点”。

Gladwell创造了“引爆点”以及流行三法则,也就是书中的三大章节——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以及环境威力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联系员、内行与推销员

附着力因素:找到触发行动的“金盒子”,可能一点边缘修改就能让信息变得难以抗拒

环境威力法则:破窗理论、环境的因素甚于个人的品质性格、团体的力量、通道容量


制造风潮,《引爆点》告诉你不用等风来_第1张图片
(读完后用思维导图梳理《引爆点》全书)

借用彭小六的快速阅读理论——要做书的“国王”而非“奴仆”,一本书并不需要从头读到尾,而是要带着目的去读书,用书中的内容去回答自己的问题,我明白了,就让它滚回书架去。(的确很有国王的气派)

因此带着问题去看这本书,从中选取一些对我觉得特别有启发的点,行动派琦琦一再强调:学习——分享——行动,哪怕一本书里面只有一个点让你觉得有启发,并付诸行动,这本书就算无比超值了。

1、找到能影响你目标群体的“联系员、内行、推销员”

以往我们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找到目标人群,为了影响这群目标人群,我们针对他们的个性、特征、需求定制一系列的推广方案,然后就希望能在这群人中间迅速扩散开去。

且慢……

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暂时停下来,在触及我们的目标群体之前,先找一找他们中间的那些“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KOL”、“大V”和“网红”们。虽然这些都是在互联网思维下诞生的新名词,却早已在Madwell的书中强调了他们的重要性了。

然而,这些KOL、大V、网红是怎么判断就是我们想要找的那个“火药引线”呢?

虽然《引爆点》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是作者举了几个在他生活中遇到的这些个别人物的例子,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社交圈子广、对市场信息极为敏感、乐于助人、具有超级感染力,具有“催眠功能”……不用多说,你的头脑中一定会冒出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的名字,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一众粉丝,大家对他们的话比较没有“免疫力”。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我所在的“直销行业”(不知道大家还会对这个行业有误解吗?),其实不就是从最早的这些“个别人物”中诞生出的一个全新行业吗?当年的“雅芳小姐”,“玫琳凯女士”,正是一个个内行、联系员和推销员组成的吧。现如今,虽然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电子商务颠覆了众多传统零售行业,但是直销作为一个人与人“高度接触”的行业,虽然沟通渠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却依然因为这些个别人物的存在而充满了希望。

2、敢于对直觉判断SAY NO

这一点想讲的其实不是书中论证的内容,而更多的是书中举的案例带给我的启发。

在讲述“附着力因素”的时候,作者举了美国非常著名的儿童节目“芝麻街”的故事。

芝麻街在美国儿童电视节目中大获成功,它是迄今为主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儿童节目。但是它的主创团队却不停的拿节目中的片段给儿童进行测试,测试节目对于吸引孩子关注和教育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是,经常在主创团队认为应该非常吸引儿童注意的片段,测试出来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而一旦出现得分低的故事,就会立刻进行修改,而这些修改,大都并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更多的是一些次序、时长、音效等的小修改就可以了。

这样的一个故事,想说明的是信息内容对于传播的重要性,可是给我最大的启发却是,敢于对直觉判断 SAY NO。

我们在传播我们的品牌讯息时,有很多的广告、软文、活动,往往都是我们这些从业人员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去判断,觉得它的效果应该是不错的,于是推出了市场。那么我们有没有在推出前或者推出后针对传播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调研,在调研结果证明我们是错误的时候,又有没有勇气立刻更改我们的讯息内容呢?

《引爆点》的最后结尾篇章说过一句话,“世界并非是我们一厢情愿直觉中的世界,这是《引爆点》一书得出的第二条经验”。那些成功的带动了社会流行潮的人们,并非只做一些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们会有意识的去检验自己的直觉。

有意识的去检验自己的直觉,这是今后工作中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

3、小团体的大威力

当企业都在面临越做越大导致的组织空白地带时,有些组织在小而美之中寻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可能。

引爆点讲述了"社会通道容量"理论,根据人类大脑皮质相对于人类大脑的比值,计算出150这个数值。150代表了人类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一家名为戈尔的公司恪守着150法则,每当一家工厂的人数超过150人,就重新建造一家新的工厂,通过保持扁平的沟通,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了企业的高速增长。

小团体的大威力还在于,思想和观念的传播可以通过无数小型的组织严密的团体来实现。例如书中举的一个例子,一本小说变成畅销小说,只是因为做了一场朗诵会,原来这本书出版商把它界定为读书小组阅读书目,而旧金山地区是全国读书小组最活跃的地方,参加朗诵会的是当地的一个读书小组,很快这本书就通过读书小组的渠道风靡全国,成为畅销书籍。

无论是小说借助读书小组的大卖,还是Nike大力发展跑团,抑或是我负责了三年的企业品牌行走俱乐部项目,都是企业希望通过圈子,社团的形式潜移默化影响我们消费者的心智,让他们在社群中成为品牌的粉丝。


《引爆点》是从事品牌公关、市场营销的人员都值得一读的书目,无论想要引爆的是观念、产品、活动还是品牌,那三大法则始终能给予思考的框架和行动的指引。

推荐指数:四颗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制造风潮,《引爆点》告诉你不用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