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餐厅生意差,竟是招牌惹的祸?

​餐厅的招牌,几乎都会将自己从事的菜系标榜上去,譬如湘菜的“湘巴佬”、客家菜的“客家王”和川菜的“蜀香苑”等,这是一种传统营销思维的产物。但我不是说不能这么做,也不是说这么做有什么直接的坏处,而是这样做,会给自己的客流量带来影响。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定位为湘菜,那么,很多不爱吃辣的,或者不想吃湘菜的人就会流失掉。如果你在招牌上不限于菜系,至少在店招牌的名称上不显示菜系,而是在招牌名称下面标注,譬如:“擅长湘菜、粤菜、川菜和上海菜”,这样就会吸引更多人进店。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样做定位不清晰。我想这个问题不存在,如果你在店招牌下注明多个菜系,餐厅大厨也能做出不俗的各帮名菜出来,那就等于将餐厅的定位,从狭小的独立“菜系”中跳了出来,形成了一个融合N菜系的新餐厅了,那么,店招牌前还可以增加一个区隔概念,譬如“全系精致菜”就可以让消费者有感觉。

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站在自我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所以才会诞生这样地方气息浓郁,却影响客流量的传统招牌,也许我们以为客户是喜欢湘菜或者川菜的,而事实上不管你是湘菜还是川菜,顾客想要的就是“好吃的菜”,这才是结果。

运用横向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想吸引更多顾客,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店铺品牌名称下面或者旁边,增加一行能影响消费者判断或者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品牌价值主张,譬如“好吃,是硬道理”、“服务好不如菜品好”、“与其打折不如增值”等,这会让顾客对餐厅产生兴趣并刮目相看。

品牌价值主张其实就是显示餐厅定位的方法,譬如“好吃是硬道理”,定位了你是专做好吃的菜;而“服务好不如菜品好”同样也凸显了你是一家注重菜品质量的餐厅;“与其打折不如增值”则鲜明地道出了你是一家有强大增值服务,但坚决不打折的餐厅。

就像饮料营销一样,适合所有人喝的饮料,和适合一部分人喝的饮料,前者的销量肯定要好过后者。因为一旦你标上某一类人喝的饮料,就会让非此类消费者却步,而你限定的某类消费者又未必全部购买,总体而言就自我减少了消费量。

如加多宝和王老吉凉茶,从未注明适合哪类人饮用,说明所有人都可以。而一款名叫“三高乐”的饮料,则摆明了卖给有三高的人群,健康人群绝对不敢喝。而真正有三高的人,真的会以为喝几罐饮料就可以减缓三高吗?你是饮料,又不是保健品和药品。所以注定两边不讨好。

作为一家餐厅来说,吸引所有的人进店消费是终极目标,如果持有这个愿望,那就首先在招牌上要剔除掉影响消费者进店消费的不利因素,更要让消费者在进店前,就能从餐厅招牌上获取对他们有利或者有兴趣的信息,从而吸引更多顾客进店。

但进店消费不是终极目标,而是要让消费过一次的消费者再测回来成为老顾客,则要将你招牌上注明的擅长菜系中的某1、2个菜做成名星菜,而且最好每个月进行更新,这样你的招牌就与自己的实际完全吻合,不存在欺骗消费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震惊:餐厅生意差,竟是招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