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奶茶,你在构思故事情节上还欠一把火候

《后来的我们》▏奶茶,你在构思故事情节上还欠一把火候_第1张图片

作为一名奶茶粉,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第三天,便去捧场,影评早就该写了,可是却迟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苦思冥想几日,突然想到美国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的《优秀小说写作:情节与结构》,书中介绍一种处理故事情节的LOCK体系,终于找到《后来的我们》最大败笔:故事情节的构思。

《后来的我们》▏奶茶,你在构思故事情节上还欠一把火候_第2张图片

情节就是发生在故事角色身上的事情,它是一系列事件的合集,对主人公的幸福构成挑战。

L代表主人公(Lead)

观众希望将自己与主人公联系起来,这是他们读懂故事、进入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渠道。为了创建这种联系,我们需要赋予主人公四种主要特征:身份认同、引发同情、令人喜爱、内心冲突。

《后来的我们》▏奶茶,你在构思故事情节上还欠一把火候_第3张图片

身份认同(共鸣):意味着主人公和我们一样,我们可以找到他和整个人类共通的层面;和我们一样,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后来的我们》中的男主和女主,他们的身份是“前任”,这一特性会刷掉一半的观众。的确,很多人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前任,但是让人一生带着“你的遗憾中有我的过失”的实在不多,大多不过是匆匆而过的过客。

引发同情:它在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中创造了一种“休戚与共”的情感,让观众更加关心主人公,并且关心他所面领的挑战。

北漂主题会让人同情,但是电影中的林清,作为2007年北京毕业的大学生,混成那个吊样,应该没几个人认为他值得同情。要知道,这可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光,大学生虽算不上稀罕物,也绝对不至于沦落到靠卖盗版光碟,住肮脏杂乱群租屋度日的地步。

令人喜爱:讨人喜欢的主人公会做讨人喜欢的事。

这个得分全靠演配角田壮壮来获得,过年蒸的那屉豆包,那一勺一勺往玻璃瓶里装的豆瓣酱,以及最后给小晓的那封信,都让人对这老头产生强烈的好感。

内心冲突: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情感挣扎,那么他就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内心冲突,男主的内心冲突不过是想要开发一款游戏,但是一时半会又没能靠它变现,以至于连真爱都不敢挽留,这种低级别的冲突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O代表目标(Objective)

目标就是主人公要冲破重重困难为之实现的东西,分为两种形式:获得某种东西或摆脱某种事物。

《后来的我们》▏奶茶,你在构思故事情节上还欠一把火候_第4张图片

男主林清的人生目标不过是在北京赚钱,买大房子,然后就可以肆意而粗暴地要求父亲、女人住进他赚来的大房子,这种格局实在太低。

电影里女主小晓一开始的目标要在北京有一套大房子,即便后来发现真爱,也没能经得起男主林清一时的落魄选择了离开。一直到电影的最后,在真实与谎言的调侃间,也没看出小晓到底有怎样的人生的目标。

C代表反抗(Confrontation)

为了使故事情节发挥最大的效用,需要创作一些反面势力与正面人物进行对抗,来阻碍其实现目标。

《后来的我们》▏奶茶,你在构思故事情节上还欠一把火候_第5张图片

关于故事的冲突有这样一句老话:“把你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挂在树上,朝他扔石头,然后再把他放下来。”

《后来的我们》中的反面势力不过是街头扫黄的城管、飞扬跋扈的顾客和不近人情房东,这些冲突实在不够刺激,没法直指人心。

K代表出人意料的结局(Knockout)

“Knockout”含有“淘汰”的意识,是一个隐喻,暗自人物角色所面临的最后一战或是最终选择。结局事关重要,观众希望看到结尾能够大吃一惊,出人意料的结局可以让读者或观众感到心满意足。

电影结局是林清祝福小晓找到那个愿意为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人,而小晓则读着林清父亲的信,将所有的行李寄往老家遥江镇.....这样的结局只能说符合大众伦理道德,毕竟林清有妻室有孩子,也只能带着彼此的遗憾继续各自的生活。

在美国故事大师安妮特.西蒙斯的《故事思维》一书中她写到:

“事实无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能激发人们对你的信任。

人们更重视他们自己得到的结论,他们只会相信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人们一旦将你的故事当成他们自己的故事,那就挖掘出了信任的强大力量”。

显然,作为台湾的刘若英,没有亲身经历和详细调查过2007到2017间发生在北漂一簇的生活,以至于在《后来的我们》里讲述的故事只是浮于表面,没法让观众切身体会到那“这就是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的信任感。

愿奶茶刘若英能在故事情节构思上多下功夫,期待下一部电影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在下愿意再为其捧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来的我们》▏奶茶,你在构思故事情节上还欠一把火候)